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考證、典範與解釋的正當性以《大乘止觀法門》的作者問題為線索[*]

    代替哲學』之潮流,基本上自屬謬誤……其病在於不能真正了解哲學問題。[37] 從勞思光的論述當中,我們可以窺見哲學與史學的典範差異,同時也可以得知:牟宗三在很大的一個思想幅度中,是希望「藉著直觀的體驗...與張灝的用法仍然是一致的。 [36] 〈史學研究前景的我觀:方法及視野的一些反省〉,收入《讀史的樂趣》,台北:允晨,1991。 [37] 《中國哲學史》第三卷,香港:友聯,1990。 [...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143915.html
  • 《攝大乘論》「種子起因說」之探究

    阿賴耶識」不是完全同一體性,不過二者好比「水乳」一般融合一味,但這兩個的性質不但不相同,而且「聞熏習」還對治雜染的「阿賴耶識」之作用,不是「阿賴耶識」所攝,而是「法身、解脫身」。[37]  §4.2「... [37] 《攝論》(H)卷上,(大31,136c)。   [38] 參印順(1981,65)。   [39] 參印順(1981,1),參印順(1988,294~295,251)。   [40] 參高...

    郭翠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8.html
  • 近代中國佛教改革思想中「回溯原典」之意涵及其實踐進路

    無遊。[37]可以看出太虛對於佛學研究的立場,並不是一般學術工作者的治學方式。其於民國二十四年在南京演講《優婆塞戒經》,於說明「本人在佛法中之意趣」時,曾述及自己是「非研究佛書之學者」、「不為專承一宗... [37] 同注23,頁 123。 [38] 太虛,〈優婆塞戒經講錄〉,《全書》精裝第16冊,頁 20 ~ 23。 [39] 同上,頁 20。 [40] 太虛,〈評大乘起信論考證〉。收入...

    印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1.html
  • 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追思。”[注37]   四、生活化的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在星云大师那里常称“生活佛教”。所谓生活佛教,系著眼于人间的现实生活,强调将佛法落实于生活,与生活... [注37] 《往事百语》(三)第二七二页。   [注38] 《星云大师讲演集》(一)第四十五页。   [注39] 《星云大师讲演集》(二)第六七一页。   [注40] 《星云大师讲演集》(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4743954.html
  • 中國的第一個佛教皇帝--漢桓帝

    持的認為:「安世高譯出的《安般守意經》,原屬小乘系統的禪經,這裡,康僧會卻把它提高到了『大乘』的地位,並說它能『濟眾生之漂流』。」(註37)郭朋在說這些話時,一來大概沒有注意「十二部經」的意思,二來...》,三七四,冊十二,四五一~五二頁。(註 36):康僧會〈安般守意經序〉,收入《祐錄》,四十三百上。(註 37):郭朋《中國佛教簡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三○頁。(註 38):後漢安息國...

    古正美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243979.html
  • 明代蒙古族的佛經翻譯與文化需求

    於是俺答汗命人翻譯了這部經典(註37)。《金光明經》卷三 <分別三身品>中,對佛的「三身」解說甚詳,茲略錄其要 點如下,以明其與蒙古文化需求之關係。其經文略云﹕ ... 報》,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註 36) 同(註18),第一○○頁。 (註 37) 見喬吉著《內蒙古地區喇嘛教史編纂...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143989.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論基礎

    ﹕ 「窮理盡性,謂無量義定」(註37)。 「雖已亡惑無身,終不掇理,於理不掇,必能窮 之,窮理盡性,... 集卷第八,大正藏卷五五,頁五五)。可知「理」 在初期中國佛教思想的重要性。 (註 37)﹕法華經疏序品,...

    劉貴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243990.html
  •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之﹐於 經通之理盡矣﹗文或左右未盡善也。」(註37)。吉藏引曇影 之「中論疏」(已佚矣)中有四處敘青目之失﹕「一﹑因緣品 四緣立偈云﹕此偈為問﹐蓋是青目傷巧之... (註 37)大正三○﹐一上中。 (註 38)大正四二﹐五上。 (註 39)大正三○﹐四四下。 ...

    釋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544022.html
  • 『天台霊応図本伝集』に関する一考察

    第一、『天台山六祖略伝』には、天台山の祖師六人の簡略な伝記が収められていることは間違いなかろう。その六祖とは、智顗、灌頂、智威、慧威、玄朗、湛然という祖師六人を指していると思われる。[37]従って、...96、頁102)が明かにしている。 [37] 何故なら、『台州録』には「天台山第五祖左溪和尚傳一卷」(T55、1056a28)や「天台山第六祖荊溪和尚碑一卷」(T55、1056b1)などの記載が...

    釋孝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144035.html
  • 成唯識論中時間與種熏觀念的研究

    257頁 而熟」(註37),而不存在於種子所現行的外在諸法之上--外 在諸法是沒有時間上的流變的。   ...,頁三○二。 (註 37):阿賴耶又叫「異熟識」,而「異熟」一詞向來有 三種解釋,即:變異而熟、異時而熟、異類而熟。 ...

    楊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94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