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密傳法世系的再檢討

    十二年(公元七九六)十二月, 「敕皇太子於內殿集諸禪師,詳定傳法旁正」(註37)的記 載,但是志磐並沒設說「敕立神會為第七祖的事」(註38)。 真的沒...頁。 (註 35)﹕「學案」,第四○二頁。 (註 36)﹕同上書,同頁。 (註 37)﹕「佛祖統記」,卷四十一...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4.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2)

    262)  [36] 参考《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p.534,545,《印度佛教思想史》,pp.225-229,《唯识学探源》,pp.168-193。  [37] 《大毗婆沙论》说:“...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1)

    《解脱道论》及《清净道论》。  巴利藏《小部》的《无碍解道》有引经说,四谛“是如,不离如,不异如。”[37] “谛”(sacca)是“如”(tatha),“如”是“不异”的意思。依《无碍解道》〈现观论...

    释开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4.html
  • 印顺导师赞叹的菩萨精神

    安隐处。…以悲心故,为求随意使得安乐,则名慈心。若菩萨如是,得随慈悲心,断所有贪惜,为施勤精进。…如是则开檀波罗蜜门。[37]  “易行道”的完整内容包括:  一、念佛。不是只有念一尊佛,而是念十方...,42c8~44c5)。  [35] 《十住毗婆沙论》卷5(大正26,41c6~45a17)。  [36] 《十住毗婆沙论》卷5(大正26,45a19~22)。  [37] 《十住毗婆沙论》卷6(大正...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7.html
  • 坛经的思想特质--无

    染著一切法来说无念,即是以念为念诸法之意。另外,念自身亦可作为一种心法看,对于这种心法不取不舍,亦可为无念的所涵。若取著某一心法,则其他的心法或   页37   念便无法生起。另一方面,我们亦不必...大正藏》八,541a。   注11 《大正藏》一二?768a。   注13 《大正藏》一二?769a。   注15 例如:《法华文句》卷三,《大正藏》三四,37c;同书卷七,  《大正藏》...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845354.html
  • 清辨对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之批判的探讨

    勝義生」;他指出「依他起性」的「生無自然性」,就是「無自性生」,也就是「勝義無生」(註37)。因此,「依他起性」的「生無自性性」若要成立,則須接受中觀宗「緣起自性空」的正理。 清辨並且進一步批判了...D.E. p59。 (註37)同註1,頁 368。 (註38)E.D.E. p61。 (註39)同註1,頁 366。 (註40)E.D.E. p69。 (註41)同註39。 (註42)E....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
  • 宗密所述北宗及洪州宗教说的探讨

    错的,因 此,裴休才会说“宗徒各异,互相诋訾,莫肯会同”(注37)。   页84 宗密对洪州宗教说的批评是说真心本体有二种用:自性用 与随缘应用,而... (36)镰田茂雄《禅?语录》9,《集都序》,308页。 (37)“裴休相国问”,参宗密,《承袭图》,267页。 (38)镰田茂雄《禅?语录》9,《集都序》,336页。 (39...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045386.html
  • 舍利弗在《维摩经》中的性格与角色

    律》卷25,大正22,页164上。《四分律》 卷46,大正22,页909中;《十诵律》卷37,大正23,页264中 ;并请参见注3。(注22)S55.26,S.v.380f.(《...的壮志了。而在<见阿门佛品>舍利弗赞叹维摩诘能舍净土来此土,并与其对话,(注37)此中似乎更进一步透露出:舍利弗不愧是号称“大智慧者”,已颇能领解大乘的意趣。尤其最后舍利弗赞叹受持、读诵此经的殊胜功德...

    林昭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1.html
  • 智俨的“缘起”和“性起”思想

    观世谛,即入第一义谛。 (《大正藏》 卷 26,页 169 上 ) (注36)卷三下,《大正藏》卷 35,页 63 下。 (注37)前六识当是指...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2.html
  •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

    一二六。  [35] 同上。  [36] 《语类》卷六十二。  [37] 同上,卷一二六。  [38] 吴耀玉《三教蠡测》台北市新文丰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页三○○~三○二。  [39] 同注三十七。  ...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