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慧宗杲禅师禅法之特色

    (注37)因此大慧时时以 “立决定志”提醒学人(注38),凝聚精神,勿再于文字上 计较思量,须立时展开解脱轮回之对决。太虚大师曾说:“ 从参话头言,禅宗... (注 38): 同右,九○四页下,示妙智居士。九一二页中, 示成机宜。九二四上,答赵待制书。九三五页中, 答李郎中书。 ...

    大慧宗杲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1.html
  • 涅槃变相研究

    塑像时代较早。”  (注)  可知至少第一六窟、一二八窟、一七二窟等都有涅槃变  。  又如天水麦积山的第○○一窟涅槃窟,依“麦积山石窟  ”一书(注38)所载:  “崖阁内涅槃佛一躯,身长五、七公尺...、龛共编号一百八十三个,  造像七百七十六躯,壁画约九百平方公尺,大型摩  崖石刻四方,石碑一通,墨书及石刻造像题记六方  。见“炳灵寺石窟”一书,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二  年。  (注 38): 见“...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2.html
  • 阿育王的统一与并治

    国土的组织,在当时结集的〈起世经〉有详细说明 37。而佛塔的形制设计,是取决于这中央四方的大一统意识,也可以从经典和遗址得到印证 38。   (二)佛国组织概况   一佛国土众生,包括了诸天、鬼神、龙族...见沙伯斯伽梨石训、约迦陀石训、罗摩坡柱训。同注10页33、38、44。   21见孟西罗石训、道理石训、约迦陀石训、柱训。同注10页28、36、38、47。   22崔连仲著《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

    陆艳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645573.html
  • 《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第七品斷貪愛的方法》初探

    句論》、《四百論注》中引證,本論可能是最初表達月稱中觀思想的作品。月稱在自注中一開始就說︰「為令悟入中觀論,故造入中論。」 可見《入中論》38是一部指引學人深入理解龍樹《中論》的入門書。在龍樹的時代,...and Candrakiirti,Vol.I.p.13. 37 安井廣濟〈中觀佛教〉(關世謙譯《佛學研究指南》,頁 93)。 38 法尊《入中論釋》,頁 1。 39 釋如石〈《入中論釋》「初品」譯注...

    釋見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3.html
  • 「梁皇懺」初探

    名稱更改,又多出了3個故事內容。此外,在故事的順序安排上,「梁皇懺」亦有很大的改變38,上表中《雜藏經》的僧俗二眾是參差的排序,但「梁皇懺」的排列就不然,為方便理解製作成簡表如下: ...佛說雜藏經》《大正藏》冊14,第745經,頁558bc 37 見《大正藏》冊45,第1909經,頁937c 38 見《大正藏》冊45,第1909經,頁936c~938c 39 見《大正藏》冊45...

    徐立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4.html
  • 以憨山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

    佛法,不敢望二老門牆。……千秋之下,讀此詩而想見予者,能若予之想二老乎!」38他自謙地說,禪道佛法比不上二老,但恒常地思慕二者風骨,遇患難能如遊戲般地隨心自在,一樣可以講經說法、註解經典。 憨山不只...出版社,1987),頁93。 37憨山:《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二》(台北,法爾出版社,1987),頁95。 38憨山:《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三二》(台北,法爾出版社,1987),頁...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245585.html
  • 民國以來的漢藏佛教關係(1912-1949)

    1929年寰遊歐美歸國後﹐採納西方的佛學研究方法﹐依三期教史流布﹐主 張針對巴利文﹑漢文及藏文三大語系的教法進行研究38﹔這種佛學研究的新趨 勢或多或少激發了年輕一輩學僧西向探索的興趣。三、西向探觸的...。 35 參見法舫﹐收入《唯識史觀及其哲學》﹐台北﹕正聞﹐ 1988﹐p.6。 36 見《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pp.101-2。 37 見﹐p.159。 38 ﹐《全書》第一冊﹐pp....

    梅靜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345586.html
  • 大乘二十二问(1)

    浊相,不见身心,无挂无碍,谁缚谁解,了无解缚,乃能离 缚,但自无缚,彼亦能解。如斯妙义,著在群经,伏愿披 (注38)寻,昭(注39)然自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645591.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36) 原卷作“消”,今从甲乙两卷。 (注 37) 原卷及乙卷作“静”,今从甲卷。 (注 38) 原卷作“彼”,今从甲乙两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发心”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

    ,故彼喜殊胜。”(注38)  其中,首颂初句说明,获得最胜言教;第二句说明,修成最胜因;第三句说明,最殊胜之证悟;(第四句)说明,由于有前三种殊胜,所以许为胜义发心。又,因为证得了极喜地,所以 (第二...注 32)。  (注 36) 见大正,册七、页七下,行一三。  (注 37) 见大正,册三一,页五九六上。  (注 38) 同(注 37)。  (注 39) 同(注 32)。  (注 40) 见大正,...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