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的研究。除了其他写作之外,他在此幅员内有十种著作以上(注34)。他是被认为南山律宗的初祖。关于作者的称号,其措词为“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此种格式与昙旷所用的足相比较。据说道宣律师的盛名远被印度...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2)

     (注 34) 大正藏一八○四,一八○六,一八○八,一八九二,一八九三,一八九四,一八九五,一八九六,一八九七,一八九八,一八九九,二○四一,二一○三,二一○四,二一○六及二一○七号。  (注 3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
  • 如来藏与唯识的交涉《中边分别论》〈相品〉及《佛性论》〈显体分〉所呈现的“境的思路”

    34)。 符应于这种论理结构,至于《佛性论》〈显体分〉“境”之理论结构,在对上述“七?依境”的论述中,《佛性论》区分了“凡惑境”、“圣凡俗智境”、“唯为无分别圣智境”。 1.凡惑境...三十一册,页794中。注30 《大正》,三十一册,页795下。注31 《大正》,三十一册,页794下。注32 《大正》,三十一册,页795中。注33 《大正》,三十一册,页795中。注34 《大...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1)

    物举动的直接统一(注 34 )。 职是之故,不离开此存有物真理,不弃绝此存有物层面,只是“一翻转”,就是存有论真理的显现,就进入存有论层面。这些都具备在人(此有)的历时化的时间性中,在“生死...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1.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1)

    故不迁,非谓有物而不迁”(注34)。亦即他不认为僧肇是从《般若经》或《华严经》的“性空”立场,来解释“物不迁”的道理。 然而上述镇澄摘录的经文里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华严经》带有“如来藏系”...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1)

    时间意识的分析,探讨了历时建构性而达到“意识的绝对流”观念。同时,因为受那托普( Natorp )新康德学派之影响,开始引入关于“我”的课题,展开“纯粹自我”的研究(注 34 )。  1913年是...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流”  (异熟识相续)的解说,实有极相似的“交错结构”,我将另  文对比处理之。  注34 请参阅,拙著《胡塞尔与沙特意识观之比较研究----“意识与  自我”之现象学探讨》(1987),东海硕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唯识学“虚妄分别”之研究

    能取,除此识也。”(注34)所以玄奘所说的“能取诸识”即是指那些会执见相二分为我法二执者。 从玄奘的解释,作为虚妄分别的自相的四识,或说四境,是由八识果能变生起,因此,都是依他起性的相分,即使是... 注31 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台北,天华:1987,页237。 注32 同上,页233。 注33 大正31,页464下。 注34 窥基,前揭书,卷一,页14。 注35 大正...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90.html
  • 月称对于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思想的批判之研究

    不坏,是因 为识在执受著。在八识中,前六识各别依,常有间断故, 不能执受。能够执受的只有阿赖耶识,因此,阿赖耶识必 须存在。(注34) (5)识与...27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大正藏三十,579上-582上。注28 同注1,页33。注29 同上,页34。注30 ,法尊译,收于《西藏佛教教义论 集》,张曼涛编,大乘文化出版社,...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2.html
  • 《大智度论》所述“大空”与“无始空”之研究(2)

    藏册42,页71。注33 牟宗三在《佛性与般若》一书中即作此说。见该书第三章“龙 树之辩破时与数”,页175。注34 同注31,页70。注35 同注31。注36 同注31。注37 ...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44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