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02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

    只是不动止。不动智照于法性,即是观智得安,亦是止安。不动止于法性相应,即是止安,亦是观安,无二无别。[38]   此明止即观、观即止,止观无二无别,正显示圆顿止观之所在。[39] 另外,可得知圆顿止观...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252289.html
  •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严格的表达方式。  页38 陈那逻辑理论探析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期(2002.07)   譬如,我人可以透过火之遍满烟一事实,而由某处有烟推知该处也有火。同理,在“声是所作,无常性故”的论证里,作为证...

    何建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952295.html
  • 福严寺志

    三十七位。[38]这些女众后来弘法于国内外,其中的佼佼者如慧理、性圆、慧莹、能度等。[39]   〈附录〉玄深上人行状   壹、出家因缘   上人传曹洞正宗,号玄深,字义,俗姓郑,名绣梅,新竹郑公季童...页103。按:印顺导师在《平凡的一生中》载为:“举行入学式”(页71)、“十二月八日新竹女众佛学院补行开学礼”(页72)。  [38] 《新竹女众佛学院毕业特刊》,1960年9月15日,页13-16。...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0652357.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38]  从《成唯识论》[39]解释“想”、“思”两个遍行心所中,可知“取境”原指  ------------------------------------...38-39。  48. 见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年9月台二版),页50。  页198  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  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
  • 智军的《见差别》蕃本试译(下)

    srog  之后,安立众生、寿者(srog)、  dang gang zag la sogs pa’i sgrar ’dogs[38] te / bdag rtag pa gcig  人等的语言。[那样地,...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152385.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摩诃般若波罗密”法,亦是一种宇宙论或本体论之说明──解脱论是因为有本体论之了悟后才发生的。[38]不过,过份简单地将“摩诃般若波罗密”等同于一般哲学意义上的宇宙论或本体论,并不妥当,因为“离生灭”之“...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从《复归佛陀的教导(一)》谈起

    综合上面三种解读,其中的差异,涉及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依法住智可否证得无漏?[37]  第二.究竟什么是涅槃智?[38]  第三.法住智和涅槃智之间,是否涉及禅定深?#092;的考量?[39]  ...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3452547.html
  • 人间佛教与现代伦理

    的善恶观与元伦理学[注37]   熊十力先生曾经说:“佛家哲学,以今哲学上术语言之,不妨说为心理主义。所谓心理主义,非谓是心理学,乃谓其哲学从心理学出发故。”[注38]这也是...派别,在此本文将它们整合起来予以一体的研究。   [注38] 载于《佛家名相通释》“撰述大意”(东方出版中心,一九八五年)。   [注39] 所谓心所法亦即本身并不独立的认知...

    吴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952920.html
  •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以《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例

    节妇,即以“忠”、“孝”、“节”三德并举,立“臣尽忠,子尽孝,妻当尽节”三纲(〈曹公见女〉)[注38]。又如〈求婚逼嫁〉一出中,曹氏云: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岂嫁二夫?盖君犹天也,夫亦天也,二之则不是...[注36] 同 [注21] ,卷下,第六十六页。  [注37] 同 [注21] ,卷上,第三页。  [注38] 同 [注21] ,卷下,第五十二页。  [注39] 同 [注21] ,卷下,第三十三页。...

    王月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2152924.html
  • 佛教寺院与国史上四种筹措金钱的制度

    这类传帖的讨论,亦见Lionel Giles,Six Centuries in Tun-huang,1944, pp.36—38。  [2] 《新唐书》卷197,页16上记载韦宙的事。他在...

    杨联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15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