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283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多向探索的魏晋南北朝学术(2)

      正史 67/3083 80/4030   古史 34/666 ...《与山巨源绝交书》。  [34] 阮籍:《大人先生传》。  [35] 嵇康:《难自然好学论》。  [36]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37] 唐长孺:《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载前揭《魏晋南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049543.html
  •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僧团的建立、佛教经典尤其是诸部广律的翻译完全、佛教早期创制中国僧制的经验、均田制的实施34、寺院经济的高度发达,为中国化僧团制度的创建提供了现实条件、思想理论准备与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都是中国佛教僧团...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649636.html
  • 有關阿賴耶識語義的變遷

    ,似乎各品皆可獨立。但是從其各品之間的次第,卻充份表現出其由《般若經》到《華嚴經》的過渡[34],也就是說由「空」的思想,邁進到「唯心」的思想。其中,<心意識相品>可以說是一個重要階段,因此,在這個...pp.33-34。由此可見大眾部的隨眠思想尚未達種子說的型態,但從其將隨眠視為煩惱之因的思惟方式,說為種子說的濫觴。 36. 通名釋即諸識皆可名為心、意、識,別名釋則是諸識從其最殊勝的功能或...

    陳一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549687.html
  • 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

    的作用理解成缘起变现的枢纽,而不是发生的源头。《论》卷十又云:“或识相见等从缘生,俱依他起,虚实如识,唯言遣外,不遮内境。”[34]“从缘生”便是从自种生,这便把阿赖耶识变现义明确化了,同时也修正了对...摄论》卷二,5页。  [29]《摄论》卷二,4页。  [30]《庄严经论》卷五〈述求品〉第三十颂,大正藏31册613页中。  [31]《庄严经论》卷五,第三十二颂。  [32][33][34]《...

    张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0.html
  • 张卫平著:《净土祖庭——白人岩寺》(2)

    机山,渡河南至陆浑山。  东晋兴宁二年甲子(364年),31岁,2月燕军略地至河南,4月燕军攻拔许昌及汝南诸郡,大师随道安南投荆州南阳。  东晋太和三年丙寅(367年),34岁。随道安至梁州襄阳。  ...

    张卫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549735.html
  • 宗舜法师:《浙藏敦煌文獻》佛教資料考辨

    懺悔闇冥肉山地獄,斬剉罪報。懺悔鋸解釘身地獄,斷截罪報。懺悔鐵棒倒懸地獄,屠割罪報。(34)   故此件可擬名為:慈悲水懺法殘片(35)   6、浙敦084(浙博059)佛經殘片(36)   案:...佛”出現75次而非74次,“世尊”出現52次而非51次,“如來”出現88次而非84次,“菩薩”共出現35次而非34次...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5649739.html
  • 宗舜法师:道信及其“一行三昧”论

    ,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饥疮,即闭门坐。” (34)从其语气反映出,当时僧人的生活是十分的清苦。自晋迄六朝以来,寺院除开接受官家和民间的供养以外,也在从事农工商贷的经营,所谓&...释弘忍》(第167页)   33、《历代法宝记》(见《大正藏》51/2075/182上)   34、《传法宝记·释弘忍》(第167页)   35、《广弘明集》卷第八释道安《二教论》...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0149748.html
  • 《未曾有因缘经》之“饮酒念戒”初探

    ]  云何念戒?答曰:……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瞻[34]病人、戒如服药禁忌。行者自念:“我若不随禁忌,三宝于我为无益。又如导师指示好道,行者不用,导师无咎,以是故我应念戒。”  佛是大医王、法是...,如玉。”(大正1,818a27-28)  [14] 参见杨郁文<戒从心生>(《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三期,页34)。  [15] 水野弘元也明确的指出:“戒,是指习常的特性、习性。不论是善是恶,...

    周柔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049832.html
  • 安乐死的伦理反省

    病人死亡,死亡只是它“间接”容忍的一种可能结果。  将行为区分为“直接”或“间接”,在伦理学上有著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基督宗教的伦理神学传统中【34】。不过,当代的学者例如克劳尔(P. knauer)及..., 100; Lutterotti, 1992, 1094.  【34】参阅: Mangan, Josepf T.,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

    孙效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2.html
  • 当和尚遇见钻石(2)

    。彻底根除如前所述、可能损及公司员工士气和道德的事物,然后观察公司的环境是否变得更加美好宜人。一切眼见为信。 问题(34):在你周围的人不可信赖。你交代他们一个工作,你从来不放心他们是否会替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949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