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的依据,因而开展出不同的修道次第。30简而言之,说一切有部是依于三贤四善根位入正性离生的;而赤铜鍱部则依于《中部》的〈传车经〉31中所提到的“七清净”32为修学次第入正性离生,而向于解脱。   随著... 元亨寺《汉译南传大藏经》译为〈传车经〉,相当于北传《中阿含经》中的〈七车经〉(大正1,429c-431c)。  32 "SilavisuddhiJ ce Avuso BhagavA anupAdA ...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等分行人。32  有关于此,觉音论师是不赞同以上的分类的,因为论师认为“贪”与“信”等性行亦可以结合而组成更多类型的性行差别。所以对于“等分行人”,《清净道论》不作详细的区分,只安立“一切行者(...12卷﹙梁?僧伽婆罗译﹚大正藏第32册,No.1648。  ( 二 ) 南传大藏经  1. DIgha NikAya, Dialogues Of The Buddha, translated from...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四谛现观之略探──以《大毗婆沙论》及《清净道论》为主

    时,以十五心次第现观四谛。在世第一法一刹那心过后,即生起圣者的第一心(苦法智忍)而进入见道位──预流初果向,参与了圣者流类,但此时尚未现观四谛,自此以十五心断去八十八使32的见惑,次第渐现观苦、集、灭...100卷 (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正藏第30册,No.1579。  8. 《成实论》16卷 (诃梨跋摩造,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32册,No.1646。  9. 《解脱道论》12卷 (...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涅槃为所缘”初探──以《大毗婆沙论》及《大智度论》为主

    涅槃的特性是安乐(sukha)、寂静(santi)32、安稳(khema)33、清凉(sIta)34等,一般末曾有此经验者是很难体会或想像的。虽然如此,却也不妨经由类比的方式而间接了解其内容,正如尊者...汉译南传大藏经》第26册,页41。另见《大毗婆沙论》卷32(大正27,163b2~4):“复次,槃名稠林,涅名永离;永离一切三火、三相诸蕴稠林故名涅槃。”  8 " RUpe kho RAdha yo ...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

     “无痴”心所生起的近因为如理作意。相对的,“痴”心所的作用是“不通晓或覆蔽所缘的自性。”32依此而推论,无痴心所的生起,同时也是痴心所的折服,方法为如理思惟。如理思惟的训练,约修习禅定而言,不离...、临终不昏迷、不通达上位而得梵天界。《清净道论》(简体版)278页。  31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90~91页。  32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433页。  33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心念处”之探讨──以《大智度论》为主(1)

    》卷18亦说:  修名何义?谓熏习心以定地善,于心相续,极能熏习令成德类,如花熏苣藤,是故独名修。32  “修习”一词在经论中所表示的义涵为──相续不断地经过精勤的努力,就能使所作的事业力增上之意。...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447578.html
  • 二乘人回小向大之考察

    都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2对于往生阿弥陀佛国的,是倾向于唯一大乘,然经中所说无量数的阿罗汉,从何而来?《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1中云:  所有众生,令生我刹,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胝...(大正12,272c6~7)。  32 参见《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2 (大正12,323b9~25)。  33 参见印顺法师著,《印度佛教思想史》,p.120。  34 《大智度论》卷27 (大正...

    释长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347580.html
  •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

    也开示了菩萨利他即自利的重点。另外在《十住毗婆沙论》卷1〈序品〉中,龙树菩萨说:  世间有四种人,一者自利;二者利他;三者共利;四者不共利,是中共利者,能行慈悲,饶益于他名为上人。32  即说世间人依...释,隋?达笈多译) 大正藏第32  册,No.1660。  23.《三论玄义》1卷 (隋?吉藏撰) 大正藏第45册,No.1852。  24.《二谛义》3卷 (隋?吉藏撰) 大正藏第45册,No....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32其中,有几点值得一提的:  a. 在廿四愿本的两种译本中(《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与《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之廿四愿内容,并没有说到念佛(名)能如愿往生。33  b. 此虽言“...647c26~648a1) 中说。在《释摩诃衍论》卷1 (大正32,596c4~15)则分三种:或说“三贤及十圣名为正定聚”;或说“无上大觉果名为正定聚”;或说“十圣名为正定聚”。所谓不退转位,中土诸师自...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一行禅师著:观照的奇迹 (2)

    Nietzsche,1844—1900)并列为存在主义思潮的鼻祖。  (32)「客观的(obective)与主观的(subjective)这些词汇只用于指称特定的事物。我们透过量子力学得知,没有全然客观的现象存在;...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54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