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三○年初版,一九七七年山喜房再版。 [32] ‘大楼炭经’共有六卷,为长含‘世记经’的异译。大正一、二七九下─二八○中。 [33] 请参阅印顺博士上书页九 ─ 一五,及中村元‘东西文化の交流...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我辈来生此土的众生,发五百誓愿,以十善法,所化国土[32]。既有佛法净化人间,虽非净土,至少已是朝著净土方向努力的佛国了。 B、弥勒化度时代 根据经说,我们所处的时间位置,叫做贤劫,共有千佛相继出世...在各有关的净土诸经之中,具有代表性的说明者,试举四例如下。 p. 32 (一)弥勒净土 此处所指,是弥勒的兜率天净土,不是弥勒佛下生时的人间净土,此在净土法门之中,仅次于弥陀净土而受到许多人的...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p. 83 但多是出于后期经籍,例如中村元教授的“佛教语大辞典”,在“五停四念”和“五停心观”两条中,是采用十世纪天台宗谛观大师(九一九~九八七)“四教仪”的解释[32]。用它理解用语名词还算...同上,下栏。 [31] 卷十九,页五八三下。 [32] “佛教语大辞典”,页三六九。 [33] “佛教大辞汇”,第二卷,页一三五八。 [34] 参阅本文后录“敦煌文献之二”。 [35...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亦是中道义)。为了迁就此五言诗的造句法,于是在第二句的第一人称的复数,他为了中国第一人称的单数。在第三第四句的肯定性的动词、受动词—“这”他改为了或然性的近似系词的“亦”。接著张氏注释地说[32]“...华冈佛学学报第一期张氏“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第一四一页。 [31] 中村元著「中国人之思惟方法”,第八一页。 [32] 同本注三O同书,同文,一八五页。 [33] 见李世杰著「中国佛教...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菩萨摩诃萨不受色、不示色、不住色、不著色,亦不言是色、受、想、行、识,亦不受、不示、不住、不著……。[32]
总之,一个“空”的、不存在的东西,...mdash;三六。
[30] 引见【大正藏】卷八,页二七六。
[31] 参见穆谛【佛教的中心哲学】,页一四五。
[32] 引见【大正藏】卷八,页二六九。
[33] 引见海丁【直觉...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 此指依丈六佛身理解法身,而与道生排拒形相,以明法身之见解极不相同。僧肇复曰: “法身无生而无不生,无生故恶趣门闭,无不生故现身五道也”[32]。 此指法身有其无生与无不生之相对性或两面性,...始觉之智而显现。 [3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2]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三O上。 [33]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七二上。 [34]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35]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32]。故熏习义,要俱生灭,是互为因果,此中缘势用,故能熏所熏和合,可致熏习作用。前七识为能熏,第八识为所熏,能熏以前六转识,皆间断,故不能坚住,不能持种,第七识在有漏位虽不间断,但无漏位时不能... [32] 永明著「宗镜录”卷四八,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OO中。 [33] 永明著「宗镜录”卷五七,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四三下。 [34] 永明著「宗镜录”卷六八,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九八中...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无边,故经云:‘置心一处,无事不办。’”[32]像这样子的要人“回归真心”、“守本真心”,在“自心”上求无上佛道的说法,很显然地,与坛经的“自性”思想是相互发明,共见意趣的。但是,尚须注意的是,五祖的...卍续藏经一一O册四一五a页上。 [31] 同前。 [32] 卍续藏经一一O册四一五b页下。 [33] 中国禅宗史,五六页。 [34] 同前。 [35] 吕澄“中国佛教思想概论”二三四...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不还果”是小乘73页修行中的第三成就 ,再下去就可以成罗汉了。由此可以看出觉贤的习禅成就早已相当高深(注32)。请他到东土传授禅法的人是智严。“高僧传”智严传说,这位高僧:(注33)弱冠出家,便以精勤... 同上,页三二四中。(注 32) 同上,页三三四下。 (注 33) 同上,页三三九上--中。 (注 34) 同上,页三三四下。(注 35) 同上,页三三五上。 (注 36) 同上。(注 37)“...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成慧如阿笈摩,了知诸行体是 无常,无常故苦,苦故空及无我。彼随圣教如是胜解,如是通达。32 此时,行者必须观察眼界的无常、苦、空、无我。依据阿笈摩(契经)所说而来分别观察,以致能确实地理解和通达所谓...思想发展而成立的。依古型的阿毗达磨来说,并非如此。---见印顺法师著《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台北市,正闻,民国78,六版,p.86~89。 32 《瑜伽师地论》卷85(大正30,774a...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