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宋代天台研究序说

    意稍难晓。人多迷之。使此别教其义壅隔。是故今家借用地论教证二道。以消别门……一者约行……二者约说”[32]一文,所产生有关于别教的教证解释问题,即,“约行教道”、“约行证道”、“约说教道”、“约说证道”...摩诃止观补注》的内容,可十五、不可五,批评《摩诃止观读教记》为可一、不可一。)亦批评知礼《指要钞》(页32中、下)的“一念三千义”(页34、35)、“理毒性恶义”(页36)等义。  10.《四明余光》,高...

    林鸣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2.html
  • 试析雍正在《拣魔辨异录》中对汉月法藏的批判

    把机锋棒喝、呵佛骂祖推向极端的倡导者,坚持唯以“棒喝接人”,认为棒喝当下即是宗旨的展现,是“全体大用”,[32]别无其它宗旨可言。密云执于“棒打启悟”,强调临济宗旨“无一法与人”以及“唯问著便打而已”...册68,页600b。)   [32] 《辟妄救略说》卷10,《卍续藏》册65,页185a。   [33] 《辟妄救略说》卷1,页112c云:“此临济建立宗旨,唯问著便打而已。”以及卷10,页189b-...

    释圣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3.html
  • 邓殿臣先生讲南传佛教

    、7月份,月圆的那一天到的斯里兰卡。他们一行7人,玛亨德为首,玛亨德当时32岁,戒腊已经十几年了,他是20岁受的具足戒,是位饱学长老,学问很深,是目犍连子帝须的弟子,是律藏的传人。他带着整套的巴利三藏...

    邓殿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851751.html
  • 印顺法师之“人间佛教观”略探

    起行;若非反博归约,有以握厥总要,则泛览教理而行莫由起![32]大师判三宗,可说是将大乘佛法分门归纳后而结为三宗,因佛法为佛陀随机散说,故若未能将其分摄,则待起行时,即会有不知所从之虞。   那么,...承袭古德的;第二期是摄小归大而八宗平等;第三期则以教、理、行三者,作更有系统、更条理的分判。见《太虚大师全书》第一册,〈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   [32]《太虚大师全书》第一册,〈佛法之分宗判教〉...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乘佛乘穿越历史——印顺法师的教乘教史思想

    描绘为显贵的原因不在把在家众提高到出家众之上,而在强调佛菩萨崇高的地位。有人告诉我:印顺法师于晚年所著专文(〈初期大乘与在家佛教〉《狮子吼月刊》第32卷第5期1993年5月15日),引用他在《初期大乘...

    庄博蕙 刘有容 中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451763.html
  •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

    灭谛的内容本不易直接表达[32],佛陀在《阿含经》中对其意义也只是简略述说。《成佛之道》说灭有两层意义:一、灭除,灭除苦痛的根源,也就是烦恼。二、寂灭,灭除烦恼,即可当前体证到涅槃的寂灭。烦恼的根本...习得的法义进行观察思惟,后者意在达于心的一境。   [32] 印顺法师在《佛法概论》中说“如直论涅槃,那是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能想像为生,也不能说是无生,这是超名相数量的,不可施设的。”(p....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即人成佛的人菩萨行

    明行,只要确立不神化的“人间佛教”的原则,多有可以采用的。人的根性不一,如经说的“异欲,异解,异忍”[32],佛法是以不同的方法──世界,对治,为人,第一义悉檀,而引向佛法,向声闻,向佛的解脱道而进修...p.31。   [3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大正16,489b)。   [31] 《大般涅槃经》卷27(大正12,525a)。   [32] 如《杂阿含经》卷2(105经)(大正2,32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851765.html
  • 阿罗汉在般若法会的定位──以《大般若经.第四会》为中心

    20页。  35. 铃木健太,〈『般若経』正性に确定者──『般若経』诸注釈书解釈方法〉,《哲学佛教学研究》10,2003.3.,页32-45。  36. 蔡耀明,〈「慧解脱」与「般若波罗蜜多」的衔接和...<台南市宗教志>,台湾文献第32卷第4期,页35-36  江灿腾(1991),<站在台湾佛教界变迁点上的慈航法师(上)>,当代59,页46-56  江灿腾(1991),<站在台湾佛教界变迁点上的慈航...

    王安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251775.html
  •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

    取受苦人相,遍及一切,修慈悲三昧;也唯有不离众生,才能深知众生的苦,以众生的苦痛为所缘而兴起慈悲哀愍拔济之心与事。《华严经》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32]菩萨不离苦难...24a19~b1。  [16]《六度集经》卷5?大正3,32a10~18。  [17](1)《贤愚经》卷8?大正4,407a25~29“菩萨见此,即自端坐,系心摄念,入慈三昧。念诸毒蛇本生之时,皆由...

    陈美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799.html
  • 从〈点头顽石话生公〉谈道生法师之思想

    rdquo;,应该是道生主张“佛性当有”的理论依据。众生本有清净之如来性(佛性),但为垢障不现;倘修行六度万行,即“涅槃惑灭,得本称性” [32] 。在... [31]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54,大正37,546下;547下。   [32]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54,大正37,532中。   [33] 道生曰:“见佛者,见此人为佛,从未来至...

    悟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45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