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喻 37)、〈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喻 31)、〈游酆都胡母迪吟诗〉(喻 32)等,其中有的作品特别强调佛教的“轮回转生”、“因缘说法”,有的作品只有强调地狱苦楚。虽然周游“...〉(喻 32) 与上述的故事不同,情节内容中没有具体地说明佛教轮回转生的道理,但其内容中以周游地狱为材料而宣扬“因果报应”、“天地无私”,在超越死亡主题中有独特的特质。虽然表面上以恐怖、威严的地狱、...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950863.html
-
就只好"不违古本,别出新型" 32了。 见月对戒律的这一理性态度是有其渊源的。如他在《毗尼止持会集》中说:“律分众部,起自异执;哲人弘范,理合融收。”33这表明他持有融合理念。他还指出,依《舍利弗问...63册,514页。 32 圣严:《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载《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 154页。 33 《卍续藏经》,61册,649页上。 34 《卍续藏经》,61册,649页上。...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0350873.html
-
移至承天寺内。 泉州南宋加句灵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长方形,四面,高55厘米,每面宽32厘米,辉缘岩雕成,保存完好。正面浮雕弥陀佛坐像,肩后浮刻一个光圈,跌坐仰莲台上,身披袈裟,面庞丰润,两耳垂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050917.html
-
经典中,却特别强调‘菩萨’的理想境界。出家的行者不只是把‘自利’即自我解脱作为目标,而应当积极完成教化广大民众的‘利他’之行”。见《我的佛教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1、32页。)。但是尽管...
吾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050954.html
-
种分别,即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31]凡夫所起的分别,乃由迷妄而生,无法如实悟证真如之理,故称为“虚妄分别”。《正法念处经·生死品之三》云:“如是一切愚痴凡夫,虚妄分别之所诳惑。”[32]...》第31卷第703页上。
[32] 见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五,《大正藏》第17卷第25页中。
[33] 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分别三身品第三》卷第二云:“声闻独觉已出三界...
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250958.html
-
1997年第1期)则为我们认识吐蕃道教投下了一丝亮光。与宗教文书相关的还有占卜方面的文献,谢后芳较早撰文进行研究。[32]王尧、陈践合力对其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研究,发表了多篇(部)研究著作,如: 《吐蕃的...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5550981.html
-
法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32]杨氏净土法门的理论,综合经论,融会教宗,提倡自性弥陀与西方弥陀、唯心净土与佛土净境不二之旨,宣扬截断前后际,以当前一念,现前一句为往生之正因。而于...说。及见云栖(祩宏)诸书,阐发奥旨,始知净土一门普被群机,广流末法,实为苦海之舟航,入道之阶梯也。“(《杂录》卷三) [32] 杨氏除在《等不等观杂录》的许多书信、序跋中有谈论净土理论着外,其...
楼 宇 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151001.html
-
净瓶、杨枝与中印拜水习俗》[32]、杨曾文的《观音信仰的传入和流传》[33]、韩秉方的《观世音信仰与妙善的传说——兼及我国最早的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的诞生》[34]、孙秋云《谈...期。
[31] 欧阳康:《从〈观世音应验记〉到〈西游记〉──从一个方面看神怪小说与宗教的关系》,《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32] 郑筱筠:《试论观音净瓶、杨枝与中印拜水习俗...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3751065.html
-
藏》第48册,第341页中。 [18] 南怀谨等:《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上海佛学书局,1992年版,第6—32页。 [19] 印光:《南五台山观音菩萨示迹记赞》,《普陀山志》卷首。 [20] ...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5251231.html
-
[32] 这一评估及判断皆据《巴协》去论断摩诃衍。同样,主巴迦举派(Brug pa bka’ brgyud pa)的白玛卡波(Padma dkar po,1527—1592)在其论书(Chos ‘...出版社,1990年),页32。 9. 班班多杰着,《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页127。 10. David S.Ruegg, Buddha-nature, Mind ...
黄敏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05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