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论荷泽神会之教法

    许多讨论,本文不再赘述;[注32]倒是从他最后总结说:  若见无念者,虽具见闻觉知,而常空寂,即戒、定、慧学,一时齐等,万行俱备,即同如来知见。[注33]  我们已不难看出,神会由开始一气呵成地介绍「...三十二册,第五七九页上,第三行。  [注29]同[注19],第二四一-二四二页。  [注30]同[注25]。  [注31]同[注19],第二四一页。  [注32]如冉云华,《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750108.html
  • 敦煌画稿资料初识

    一一说明。[32]  由此可以发现画稿与绘画史同步,因此考察画稿发展史显得意义重大,是我们了解和从事中国绘画史研究所必不可少的一步。  三、画史所记画稿之称谓  作为画史画稿考察的另一结果,欲就画史中...《敦煌白画》,法国巴黎,1978年。  [13] 姜伯勤《敦煌的“画师”、“绘画手”与“丹青上士”》,《敦煌艺术宗教与礼光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2-54页。  [14] 胡素馨《...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950114.html
  • 敦煌写真邈真画稿研究——兼论敦煌画之写真肖像艺术

    于西夏仁宗乾祐二十四年(1193)之榆林窟第29窟西壁“真义国师西壁智海”像(图十三),头戴金镂英雄冠,身著内圆领短袖右衽紧身小衫,外披右袒袈裟,顶张伞盖,结跏趺坐于佛床上[32],虽然无法完全肯定... [30] 马德《莫高窟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02页。  [31] 袁德领《法心与敦煌莫高窟第119窟》,《敦煌研究》1999年么2期,第29-35页。  [32] 刘玉权《榆林窟...

    沙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050116.html
  • 炖煌本坛经校刊记(1)

    祖平旦遂唤(32)卢供奉来,南廊下画楞伽变。五祖忽见此偈语已 (33),乃谓供奉曰:弘忍与供奉钱三十千,深劳远来,不画变相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如留(34)此偈,令迷人诵。依此修行,不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150118.html
  • 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3)

    星期日 16:32  回复(0) |  引用(0) 加入博采   提倡文明敬香   弘扬香文化,提倡文明敬香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550129.html
  • 僧睿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我所故,名得无我智,得无我智者,是则名实观,得无我智者,是人为希有。有内外我我,尽灭无有故,诸受即为灭,受灭则身灭,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注32]  此段虽然是肯定说明了当我、我所、受、身、烦恼...42.a  [32] 大正藏 V30 p23.c  [33] 大正藏 V55 p41.c  [34] 大正藏 V12 p870.a  [35] 大正藏 V12 p866.a  [36] 大正藏 V  [...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050144.html
  • 鸠摩罗什的大乘大义章探究

    佛,不应为作留难也。”[32]   以上文字,即说明阿罗汉概念在佛学知识发展上的几重转折。作者以为,“阿罗汉”是人存有者境界中可知见的最高级存有者,亦即有肉生身的修证者的最高境界,理论上说,人存有者...。   [29]页59。   [30] 页129。   [31] 页131。   [32] 页133。   [33] 页八四。慧远的问题从文字上看其实很不清楚,难以确定他是在问授记是由法身佛...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450181.html
  • 荷泽神会在南禅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32。    真正明确提出顿渐之别的是神会。师承傍正的问题,造成了南北二宗的争论,然而南顿北渐,更是这二个法门对立的实质...

    释见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650256.html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2)

    (同上,七月卅日,p.25)  (4)商人王客来,笔书问国清寺消息.(同上,八月九日,p.32)  (5)长安千福寺僧行瑞来,笔言述慰,兼问得长安都唐消息.(同上,八月卅日,p.41)  (6)禅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750258.html
  • 《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

    参照《续高僧传》[30]、《神僧传》[31]、《广弘明集》[32]、《集神州三宝感通录》[33]。  据推测,今天北京的此寺,尽管仍称作“闵忠寺”,但在天会九年(1131年)因曾放置栴檀瑞像而被统称为“...a。  [31] 《大正藏》卷50,第2064号,页965c。  [32] 《大正藏》卷52,第2103号,页202c。  [33] 《大正藏》卷52,第2106号,页417c。  [34] 同上引...

    百济康义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95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