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

    修道五年,后来皈依佛门。据有关史书记载,慧思三十四岁时,又重返襄城与人论法,遭人放毒,故离开此地(见李志夫《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第32页),到北齐为国师。曾经受到地宗师的打击迫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351260.html
  • 天台智者大师的三封遗书解析

    卷六,T49.P185b。  【12」《国清百录》卷三第八十一,T46.P814c。  【13」《天台九祖传》,TS 1 .P100c。  【14]智者传业弟子32人,以灌顶居首,但灌顶也仅是记录和...

    心 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951299.html
  •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译写年代及相关史事探赜

    字母一样。前元音词中词首的?常写成a(但amranmaq‘爱’,artuq‘多余的’等少数词词首的a又写成?)等”[31]。同时,写本的语言亦具有典型的前古突厥语[32]特点。具体表现为:  1.向格...领辖;西州时期属宁戎乡,归高昌县领辖。“宁戎”二字表明,石窟寺所在地及其以北地区是车师人(=乌古斯人)和粟特人的聚居之地(第32窟的粟特供养人像及出土文书中有关宁戎乡的名籍均可予以证明)。  该石窟寺...

    李树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951372.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1)

    是受戒了也,还听律也无?对曰:不用听律。思曰:还念戒也无?对曰:亦不用念戒。[32]   问:如何是解脱?师曰:阿谁缚汝?如何是净土?师曰:阿谁垢汝?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33]   ...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1.html
  • 石头宗诸师之“心性”思想(2)

    258中。   [30] 《高丽藏》册45,页258中。   [31]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32] 《高丽藏》册45,页257下。   [33] 《高丽藏》册45,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651412.html
  •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

    、流通,一直到“普门杂志”、“佛光出版社”30、“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31、“香海文化出版社”32、&...32 香海文化,成立于1997年,主要发展项目为平面、影音出版品,及文化礼品的制作、代理、发行,其中包括:佛教艺文、佛教音乐、心灵音乐、有声书籍、佛教音乐、绘本等较轻松多元化之读物。   33 人间福...

    释觉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2351445.html
  • 虚云大师与七塔寺

    法会上也作为重要咒语施念。所以它受到了中国佛教各个宗派的重视,称为“此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32]从宋代以后,开始盛行于中国佛教。   ...镇海陈修榆题写书名。   [28] 《虚云法汇》。   [29] 《云门广录》。   [30] 《云门广录》。   [31] 《虚云法汇》。   [32]明智旭《阅藏知津》。   [33] ...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4051475.html
  • 元代中峰明本之禅学思想与禅法略探

    只住了一载后,又离开天目山而船居于吴江。不久,明本渡江北上,游历少林寺,并隐姓埋名,在城隅偏僻处租了一间土屋居住,但四方僧俗仍闻风而至,争相瞻礼,并称之为“江南古佛”。[32]  元皇庆元年(...23-24)。  [30] 参《中峰广录》卷18之下〈东语西话〉下(《碛砂藏》册37,页472下19-20)。  [31] 约为今之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  [32] 参〈中峰行录...

    释有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551523.html
  • 从“天台教观”论“代众生忏悔”之思想与实践

    31] 正因一切众生于无量劫以来互为亲眷,并在无明覆盖下,恩怨情缠不断,苦恼丛生,因此,有幸得遇佛法,又知求出离苦海者,理应为自忏悔,也要为他忏悔,使彼此宿怨消除,以免互相障碍解脱[32]。 故,笔者...  [30]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大正藏》册14,页505a。   [31] 《梵网经》,《大正藏》册24,页1005b。   [32] “一切缘障皆由宿因...

    释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651525.html
  •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

    ,所以使得概念机能总体对之能有所执取,因而造成这样的转折。换言之,概念的执取与存有的转折是一而二、二而一的。[32]  进一步,林安梧也以“纵贯横摄”来重新理解熊十力的《新唯识论》的体用论的融通儒佛,...了将横列横摄的课题单纯的排除于纵贯系统之外的作法,见此文第二节,此文之初稿写于1992年,发表于1995年 5月出版的《哲学论衡》。  [32] 林安梧,《存有、 意识与实践》,页152。  [33]...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395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