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63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瑜伽行派之二谛说

    :第三文明社,1982,p.25。  [xvii] 大正三一,p.559a。  ------------------------------------------------------------...

    蔡伯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3746164.html
  • 中国禅宗的特质

    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 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 见。”(注25)又云:“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 别佛。”(注26)禅宗...不二法门第九。 NAME="n9"> (注 24) 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注 25) 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注 ...

    陈荣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4946187.html
  • 北凉的弥勒净土思想及其禅窟造像

    禅师佛陀斯那学禅法。[25]京声回中国后,曾在宋朝孝建二年(公元455年)译出《禅要秘密治病经》,译《上生经》时京声称“宋居士”,应也在这时期。故275窟的开窟应在公元455年稍后,虽说这时敦煌已入...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246191.html
  • 从“开权显实”论法华之妙

    ”和“开迹显本”之论述,可说表现在整部《法华玄义》上。此可从《法华玄义》的整个结构来看,如七番通释五重之四悉檀,[25] 乃至别释五重“释名”之迹门十妙,[26] 甚至本门十妙,[27] 皆扣紧...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246192.html
  • 大乘“慈悲”观念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

    ,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众生,就像《法华经》中那样常不轻菩萨一样,就算受到愚痴众生的诟骂捶打,依然礼敬众生,称其必当成佛。[25]  不过,依据空思想而来之无缘慈悲,在诸法空相与慈悲之间,存在著某种实践上...1983年12月初版,页171。  [22] 同前揭书,第8条,页40。  [23] 《大涅槃经》,页698中。  [24] 《大智度论》,页256下。  [25] 见《妙法莲华经》,《大正藏》七册,页...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446196.html
  • 从观心法门看天台心性学前后期之嬗变

    差别,观心则易。……故辄取一分染缘熏起自己,即今刹那阴等之心,依之显性也。是则随缘不变之性,摄佛摄生,亦高亦广;不变随缘之心,非佛非生,不高不广,近而且要,是故初心最可托之修观也。[25]  从表面看,...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746201.html
  • 《弘明集》中的儒佛会通问题──“神灭论”与“神不灭论”作为讨论中心

    万有,落入轮回,从而成为“累神”呢?诚如论中[25]所说的:  或问曰:神本至虚,何故沾受万有而与之为缘乎?又,本虚既均,何故分为愚圣乎?又,既云心作万有,未有万有之时,复何以累心使感而生万有乎?答曰...出版社、民国63年12月初版) p.8。  [25] 请参阅梁僧祐 著,《弘明集》卷二(新文丰出版社、民国63年12月初版) p.8。  [26] 请参阅梁僧祐 著,《弘明集》卷九(新文丰出版社、民国...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846204.html
  • 声闻律之制定意义

    ,无复覆护,失所持耶?勿造斯观。我成 佛来所说经成,即是汝护,是汝所持。(注25) 我涅槃后,所说法戒,即汝大师。(注26) 这是法藏部的《长阿含经》与铜鍱部的《善见律毗婆沙...五分律》卷一 (大正22.1中~下)。《四分律》卷一(大正22.569上~下)。(注24)《摩诃僧祇律》卷一(大正22.228下)。(注25)《长阿含经》卷四(大正1.26上)。(注26)《...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0446211.html
  • 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默默体究。… …行时行体究,坐时坐体究,忙时忙体究,闲时闲体究 ,老时老体究,病时病体究,乃至死时死体究。(注25) 明本把参究话头作为长期的修行...〉。 (25)《天目中 和尚广录》卷四之下〈示明昶上人书华严经〉 。 (26)《天目中 和尚广录》卷二十七上〈坐禅箴并序〉。 (27)《天目中 ...

    魏道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046224.html
  • 南禅“顿悟”说的理论基础 --以“众生本来是佛”为中心(1)

    111页 ;(2)千百亿化身佛;(3)当来圆满报身佛(25)。这在在都证明, 原始的南禅文献──(敦煌本)《坛经》,强烈地暗示“一切众生 本来是佛”这一命题。 其次...90,论主龙 树即说:“若无明因缘更求其本,则无穷,即堕边见,失涅 槃道。是故不应求。”(引见《大正藏》卷25,页697)但是, 在这些宗派或经论当中,“无明”由来的...

    杨 惠 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34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