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参拙作〈源出律学沙门〉一文上篇页四八○~四八四;下篇页三一三~三一九。 (注 26) 参《概论》页五三。 (注 27) 《名僧传》今不存,仅有日本凝然法师(约1311~1323时人)抄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245825.html
-
。” (注25)此有亦正是说明融洽外来思想的一种必然现象。也就是在不同语言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思想形态,欲使其发生关连和理解,必要先经一番“语意”的媒介,而后始能到达意识底层,然后再从意识底层翻出新的...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745834.html
-
未来的生活著想……印度“后期佛教”与“秘密大乘”,非常契合于老年心态。 [25] 这样看来,属于“后期大乘佛教”的中国佛教,自然不能免于“老年佛教”的批评了。 (二)从“凡夫菩萨”到“贤圣菩萨”和“...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后,原先所具备的“空间排他性”和“时间先后性”,便无形中要宣告瓦解了!如此,“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一芥子中含九须弥; 页25 一一尘中见一切法”等“事事无碍”观念的发展,正充分说明了当“极微论...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345842.html
-
心脏、活动(karma)与手、妙乐(ānanda)与生殖器、排泄与肛门、旅行与足、吠陀与语言。[25]感官不仅在使人得知外在客体,更重要者在于:使人认知实有或真正之自我,因一切源于它且将归之于它。犹如盐...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645848.html
-
) 主义”一方面表现在不轻许人以“仁”,另一方面或可拿〈公冶长?25〉的记载来说明他替一般人的不德相当引以为耻:“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645849.html
-
的人我分际─ 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 第五期(2000.07) 转乃至得第十地,曾无异想,但求无上正等菩提。[25] 引文首先带给人们很鲜明的一个印象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0.html
-
宗教是一种自律的生活形式和语言游戏,它既不需要来自其外的任何支援,也不要求抵挡任何外来反驳。”[25]如佛雷就分析,禅师们对语言的使用经常是策略性的(strategic),禅的语言中有相当强的“行动的...
龚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1.html
-
25] 大村西崖认为,中国学者说金刚智传龙智之金刚顶法的说法是错误的。据他的说法,金刚智的金刚顶法乃是传自师子国的“宝觉阿阇梨”。无论其真实情形如何,第八世纪中期左右,师子国也是大师辈出的金刚顶密教...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945854.html
-
般若,认为“一切佛一切法,从般若波罗蜜出”,但又强调“不以此心意识修行般若婆罗蜜”,[25]文殊法门似乎更进一步发挥,破戏论、不立文字的精神。 张商英在写完前述题词,离开继哲的庵堂后,在秘魔严入口,...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04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