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意说:“摄心还念、诸阴皆灭、谓之还也;秽欲寂尽、其心无想、谓之净也”(注25)。“修行道地经”说这就是“还净之行制其心”(注26)。“修习道地经”所记禅法最大的特点,还是在最后的六品中。禅法在早期佛学... 同上,页一八三上。(注 21) 同上,页一八八上,下。(注 22) 同上,页一九六上。(注 23) 同上,页二一一下。 (注 24) 同上,页二一五下--二一六上。(注 25) 同上,页一六三中。(...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穷生死蕴”,大众部亦说“根本识”,有部也设立“同随得”之观念(注25)等,不一一而足。如果只是这一单纯的建立“轮回主体”的弥补,就可终止业力说与缘起说之间的矛盾,倒也好了,但是如果这一新的设定又与...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而且“细分别时,觉不舍故”(《显宗论》卷29:大正29,914c24~25)。 (2)“不可定说[灭体同于]涅槃,[是等]同无记事,体非实有,定应许是胜义谛”(大正29,666c7~8),因此,...。“俗”不碍“真”,“俗”以“真”为义;“真”不碍“俗”。“真”以“俗”为义也。【吉藏《二谛义》卷中(大正45,95a22~25)】即是,二谛是能诠,而所揭露的终极真实──胜义(谛)是所诠──不落入...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有助于行者成就“取相”。随著「取相”成就之后,行者更应如“不净业处”般的修习,数数以“厌恶想”而作意每一分身,现起“似相(patibhAga-nimitta)”25,进而取证“近行定(upacAra-...》卷25(大正2,687b8~9)。“尔时,尊者多耆奢观彼女人,从头至足,此形体中有何可贪?三十六物皆悉不净。”《增壹阿含经》卷27,(大正2,701b5~7)。“今此身中颇有发、毛、爪、齿、骨、髓之...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观境,并次第现观之。现观苦谛的开始,即已进入见道位(初果向圣位)了。不过,若要证得初果,必须圆满现观四谛,此时才名为“得道”──见四谛得道。难怪乎印顺法师把“得道”定义为“初果见谛”。25 至于四谛... 1 《杂阿含经》(大正2,112c22~25)。 2 《杂阿含经》(大正2,107a14~16)。 3 《相应部》(汉译南传第18册,p.335);SaMyutta NikAya V, p....
释有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5.html
-
令行者舍离贪而使无贪心所生起,所谓“欲”为“贪性之因”24故。要作何前方便才能使离欲具足呢?《清净道论》提供了很多方便,如“舍离不适合于修定精舍,住于适当的精舍”25;乃至“破除十种障碍中的住所、家、... 23 参阅《大集法门经》(大正1,228b29~c2);《清净道论》(简体版)126~127页。 24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126~127页。 25 参阅《清净道论》(简体版)112页。...
释见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47577.html
-
.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25册,No.1509。 19.《别译杂阿含经》16卷(失译)大正藏第2册,No.100。 20.《持世经》4卷(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14册,No.482。 21.《...21-41b5),皆以四缘说最普遍,而《舍利弗阿毗昙论》卷25,〈绪分遍品第一〉(大正28,679b7-680b7)则举十缘说。 24 财团法人铃木学术财团编,《汉译对照梵和大辞典》(新装版),p....
释如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547579.html
-
成就佛法皆为了离苦得乐,俱求一解脱门,却有自利利他的差别,即一者但为自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所以有大小乘差别,25菩萨之因,有三种正因,即: 大悲心,与通达远离有事、无事等二边之慧,及菩提心。26 ...优婆塞戒经》7卷 (北凉?昙无谶译) 大正藏第24册,No.1488。 15.《大智度论》100卷 (龙树造,后秦?鸠摩罗什译) 大正藏第25册, No.1509。 16.《十住毗婆沙论》17卷 (...
释本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547581.html
-
(25)互即互入:华严宗教义之一。意谓字宙万象互融无碍的作用,其间保持著无限密切的关系。「互即」指一与多的关系,无一则不成多,由多必有一,一与多乃是密切不离者。「互入」即是一的作用牵动全体并给予影响,全体的作用是自一而始,故知二者具有密切不离的关系。 (26)曹洞宗: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洞山良价(807—869)为宗祖。本宗宗风以「绵密」著称,师徒接引强调循循善诱,境界层次分明,恰如农夫下田的...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547603.html
-
所有者(知的主体)是合一的。在唯识宗的教义里,阿赖耶识包含了所有物质、生理和心理现象的种子;同时,又是知的主体和客体赖以建立的基础。阿赖耶识不受时空限制。事实上,连空间和时间都是从阿赖耶识而来的。(25...,亦为宇宙生成的根源:又身体的存在也是由梵而来,此两者的关系,犹如宇宙万物与宇宙精神所形成的「不一不异」关系,故倡「梵我不一不异说」。 (25)有趣的是,在最近的统一理论(unification ...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64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