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34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在卷九所列入的真谛译籍:“起陈氏永定元年丙子,至太建初己丑,凡十四年,既怀道游方,随在所便译。”[22]费长房所说有误,永定元年(557)并非丙子年,而是丁丑年,丙子年为梁绍泰二年(556),而陈武帝...历代三宝纪》卷9,《大正藏》第49卷,第88页上。  [22] 同上。  [23] 这一年以南朝言,有三个年号:即绍泰二年九月,以梁敬帝名义改元太平。而至十月,陈霸先就逼迫梁敬帝禅让,改元为永定。...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2)

    比丘戒与菩萨戒有所不同。   然而,其他经典曾说出家菩萨,[22]如果先具俗戒再受菩萨戒,则二种戒如何融通?如果直受菩萨戒,其后无论是否出家,则其戒条内容是否皆等同于如上依次而受的菩萨戒条?又依于菩萨...[一白三羯磨条]。(上海:上海书店版)及高丽藏中《大毗婆沙论》卷一之[七种受戒法]。   [21]同注20,页一一○四[两种戒]。   [22]在《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戒行具足品第七》中曾提到十种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860061.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的意   愿,所以二者性相差别,应从有无身口意三业去理解22。莲华戒在(   修习次第初篇》亦赞同有愿心和行心之别。   阿底峡在《菩提道灯》引寂天的《学集论》指出:愿菩提心是从   发起“...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曾述及宗喀巴在朗哲顶寺中,“彻底校正毗奈耶的传统常规,以作为恢复清净教法的基础。”[22]而在法尊法师译述的《宗喀巴大师简传》中亦有详述。  此外,宗喀巴亦以讲述论著的方式阐释佛教的三种戒律─别解脱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清净境界之佛果位的修证者会自以为已达致最终境界,因而耽乐于此境界之法乐之中,入此寂灭三昧乐中,“声闻缘觉执著涅槃希求自乐”[22]、“声闻缘觉著三昧乐是故于中生涅槃想”[23]。如其言:  “复次,大...性在鸠摩罗什所著之《大乘大义章》中亦已述及,参见:杜保瑞,2002年3月2日至3日<大乘大义章探究>,现代佛教学会2002年年会,佛教研究的承传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台湾师大综合大楼。  [22] 《楞伽...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敦煌遗书中现存的《坛法仪则》[1]

    │  │ ├────────┼──────┼──────┼──────┼─────┤  │ │ 22 │ │...

    侯 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960096.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是非常严厉的。轻则丢官,重的下牢,甚至被处以斩首或活剥人皮的处罚![22]这一切同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性质有关。以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家庭与家族血缘关系,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对祖先的敬畏和期盼是人们...中村元著:The Ways of Thinking of The Eastern Peoples,火奴鲁鲁东西方中心出版社,1964年,269页。   [22] 道端良秀:《佛教亡儒教伦理》,京都,...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彼天众生还有寻、伺[21],如说:  问:通论色界俱是难处,何故不说初禅,直举二禅等耶?  答:以彼初禅有觉、观故,难轻不举。[22]  唐,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亦说,在初禅天“有梵王多好说法”,...纂要刊定记》卷4,大正33,199c10。  [21]《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73,大正27,377b5~6:“后三静虑无眼等识,所以者何?无寻、伺故。眼等五识恒与寻、伺相应起故。”  [22]唐,法藏...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禅宗心识思想研究——以唐代为中心

    ~199   洪修平〈从宝志、傅大士看中土禅风之初成〉,《中国文化月刊》第172期,19942,   页14~22   徐文明〈唐以前的玉泉高僧〉,《中国禅学》第3卷,200411,页375~416 ...出版社,197811,页221~253   贾晋华〈世传《寒山诗集》中禅诗作者考辨〉,《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22期,20033   ,页65~90   廖本圣、释惠敏〈藏本调伏天《唯识二十论释疏》译注研究...

    高毓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760181.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东流    (207句)  入此土    (208句)  菩提达磨为初祖(209句)  依据胡适对禅宗传灯史传说之研究有以下结论:[22] (1)神会和尚依《禅经》序的「西国八代」说;(2)依据《付...可参考杨曾文之《唐五代禅宗史》,(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页249。  21、《证道歌》结构采三或七字为一句,共319句1813字,本文引述歌文时,由1始依序到319。  22、见胡适著...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