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相离相,非是 p-25执著诸相灭迹。虽经云“实相无相”,而是说相即无相,非相外更有无相也。若人谓相外更有无相,那么此人实是执著于无相之“相”。所以罪不在相而在著。佛宣言教,旨在破众生之执著,非是除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5260388.html
-
“毕竟空无我我所,无一定实法,所见、所闻、所知皆是虚诳,如幻如梦……”[25] 我、我所心为缘生法,此缘生法没有定性,是有非真:说无我、我所心是指于如幻的缘生法上不起我、我所的执著,有此执著,... [24]《十住毗婆沙论》卷一七(《大正藏》卷二六,第116页中栏) [25]《大智度论》卷七二(《大正藏》卷二五,第569页上—中栏) [26]《中论》卷四(《大正藏》卷三○,第32页下栏)...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2860425.html
-
识,展转相依,互为因果,如水与波,故名和合,能熏所熏相别,故非一;同以真如为体,故非异,由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所以复受阿赖耶识名。"25在这里,如来藏显然不是真如,因真如是心之体,如来藏是心之相,智旭...
单正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260449.html
-
玄奘,各还故乡”。[25]这样,惠真遇见弘景的时间应该在695年至709年之间。而且,中宗曾欲召惠真入内,被弘景阻止,可见惠真在709年之前已经到了玉泉寺。 同时,我们从《兰若和尚碑》中发现,惠真与...。 [25] 《宋高僧传》卷五,《大正藏》第50卷,第732页中。 [26] 《全唐文》卷三百十九,第2册,第1431页。 [27] 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第1...
圣 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560453.html
-
仰山参访时,杨亿便写信给宜春()太宗黄宗旦[25],示意黄宗旦请楚圆出世弘法。于是黄宗旦收到杨亿的书信后,便请楚圆住持袁州南源山广利禅院。从此开始了楚圆一生住山接众,传授禅法的生涯。这与杨亿与他的交往及...智证,因闻前言,往行恨见之晚”。《《续藏经》137册,522b》。 [24] 杨亿为善昭语录所作序,置于 [25] 据载,楚圆参访洞山晓聪并在洞山住三年后,又到仰。,此时,“杨大年《亿》以书抵...
宗 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0160459.html
-
南岳怀让系在韩国传播最早、最广,影响最大。入学僧中研习此系禅法的总数达25人。其中一世法嗣2人,即本如、玄晟;三世法嗣16人,即大茅、慧彻、洪陟、道义、觉体、梵日、法性、道亮、无染、玄昱、道允、道均、...
王兴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0360461.html
-
湿岂有混澄之别。“虽有清有浊,而一性无殊”(皆见《金刚锌》扬州众香庵刻经处版,第25页)。万物与真如的关系亦然,真如随缘而有诸法,诸法无非真如,因为不变。既然承认真如有随缘不变二义,又说无情诸法没有...摩醯首罗面上三目,虽是三目而是一面。……若见此意,即解圆顿教止观相也。何但三一一三。总前诸义,皆存一心(同上,第25页)。可见,反照自心,观照当前一念在天台止观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性具实相思想于止观...
中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060566.html
-
世间所伏。有大机感,乃为著文。”[24]据此,现存大师的著作可以分为亲撰的、真说的和后人假托的三类[25]。 又据《别传》[26]记载,大师圆寂后的第九年(隋大业元年·605)所编辑统计的大师著述有9... [24]T50,197b。 [25]参见佐藤《天台大师 研究》P24。另关于大师著述归属权的问题可以参考大野荣人先生的《天台止观成立史 研究》,京都法藏馆1994年版,PP22—34。转引自李...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160567.html
-
法语,读到神赞大师的苍蝇诗:“空名不肯去,寻窗何大痴。穷年钻故纸,那得出头时?”觉悟到每日钻在祖师的只言片语中,是不成大事业的,于是释卷参学西山邃谷净源大师。后来,遍游诸名山大院。25岁,参学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860575.html
-
现前一念心性,或名之为“道”。若不达无方无体,则太极、阴阳乃至一切皆器;达之则不仅太极、阴阳是道,万物皆妙道也[25]。所以“诚能于观象玩辞观变玩占之中,契合其无思无为之妙,则易之至神,遂为我之至神矣...209、186页。 [3][5][7][9][10][18][21][22][25][28][29][30][32][33][36][38][39][40][41][42][43][44][45][...
大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96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