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谛叹曰:“吾游国多矣,罕值斯人。”仍停豫都,为翻新《金光明》并《唯识论》及《涅槃中百句长解脱十四音》等。朝授晚传,夜闻晨说。世谚泻瓶重出,知十再生者也。[19]  上文所说“翻新《金光明》”是相对于...一十三部三十六卷阙本”。[66]总起来,智升认定真谛翻译出经论49部142卷,另外“自作”义疏19部134卷。   [1] 《大正藏》卷49,99a。  [2]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大...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1)

    见有标明为佛说菩萨戒的一部专经,虽则有《菩萨戒经》(两种版本由昙无谶、求那跋摩分别译出),但并非现今菩萨戒诠释的主要共同依据。[19]然而有关菩萨戒的概念及内涵的论说,则散见于大乘经典中,多半以“菩萨...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菩萨戒的基础。可见菩萨戒的   实践基础在于发起菩提心。   发心的心态因缘,宗喀巴提出三种:缘佛而生的净信,缘有情而   生的悲愍,闻菩提心的利益。19在其他经论中方载有:“乐佛大智,…  ...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则不需如此的禁忌和束缚。[18]甚至有人对于法衣等裁制之事,无所了知或故意弃舍,等同破坏佛教清净律仪,使圣教的行持之法混淆染污。虽然藏地之前的宗教乱象,[19]已因阿底峡尊者之入藏而有所调解,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人法诸执之修证历程,因此切勿以有此如来藏而转为执著有我之义,不执有我并非无我,而是无有我执之我,无我执且无法执之我即是“自证圣智境界”,此一成佛境界中诸识清净皆无差别,无论我佛他佛皆无差别[19],此时...>,《普门学报第十期》页177-222。  [16] 《楞伽经》页265。  [17] 《楞伽经》页284。  [18] 《楞伽经》页266。  [19] 《楞伽经》经文中亦言佛与诸佛之无差别相,参见...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朱子理学思想探微

    耐人寻味的是,朱熹这年春风得意,竟与他学习《大慧语录》有关,因为他在答卷中援用了禅说,标奇立异,大受考官赏识,成为他登进士第的主要原因。这年,朱熹19岁。仕途的成功,临安都城的禅风,使朱熹对佛学的兴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760074.html
  • 敦煌遗书中现存的《坛法仪则》[1]

    │ │  │ ├────────┼──────┼──────┼──────┼─────┤  │ │ 19 │ ...

    侯 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960096.html
  • 敦煌北朝时期《法华经》艺术及信仰考察

    北周第428窟。该窟是中心柱窟,四壁内容庞多复杂,连同“释迦、多宝”在内,共有19组不相连贯的画面。段文杰先生称它们为“组画式佛传”,贺世哲、施萍婷先生将它们与“坐禅观相”联系起来,非凡是施萍婷先生...

    张元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5360100.html
  • 《光孝寺志》若干问题简析

    罗三藏飞锡至此,始创戒坛,立制止道场。初,师至此,指苛子树谓众曰:此西方诃梨勒果之林也,宜曰苛林制止。”(卷1第19页)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之所以一看苛子树就认出是“西方诃梨勒果之林”,是因为诃梨勒果树...[19]  《瑜伽师地论》云:云何制止?谓佛世尊,毗奈耶中,制止一切自性罪法,违无罪法。  从上面可以知道,制止在中国佛教里就是戒律的意思。求那跋陀罗是位律师,建立弘扬戒律道场,名之曰“制止”是非常...

    妙 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0160110.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就会时,向香火八拜,使大德精进之人在坐首。”[19]因而借由饭贤以求消灾荐亡,乃是汉魏六朝道教的普遍信仰,而竺法护的供僧荐亡,亦应是取自道教的信仰而来。除竺法护《盂兰盆经》采用中元祭祖荐亡...起信论》……是对隋唐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论着。它的哲学思想代表了此后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并成为各个宗派互相融会的理论基础。”   [19] 《老君音诵诫经》,...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