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觀音菩薩與亞洲佛教

    內繼續維持香華供獻等事(註18)。 至於此菩薩的永久聖地的場所,故老相傳在印度和中國 有兩三處。在南印的建至補羅及達羅毘荼之秣刺耶山附近有 一座普陀洛... (註 17)﹕同上,八八七,八八三及九二四頁。 (註 18)﹕同上,九二五頁,并參看九三○、九三一及九二七頁。 ...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3.html
  • 宗密傳法世系的再檢討

    七七二—八四六)撰 寫的「唐東都奉國寺禪德大師照公塔銘)。這篇銘文中說﹕ (註18) 大師號神照,姓張氏……學心法於唯忠禪師。忠 ... (註 17)﹕「學案」,第四一九頁。 (註 18)﹕「白氏長慶集」,第七十卷,「四部叢刊初編縮 印本」第三九一頁,上欄。 ...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4.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1)

    心心所是一体前后生。[18]心心所同时生,则一念心中有多法俱起,因而譬喻师批评有部论师:“所说法相,如闹丛林”(大正27.547中)。[19]然譬喻师说心心所是一体前后生,不也忽略了心识间复杂的相关活动...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1.html
  • 从有部譬喻师发展到经部譬喻师之思想流变(2)

    ,皆是一思”(587上)。二者的业因业果,都是心法,安放于心上了。  [17] 见《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p.258-259。  [18] 1.有部论师说:“思与虑是心所法,别有自体”...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145312.html
  • 印顺导师赞叹的菩萨精神

    是甘露性中,我等妄想不复生。是菩萨自得无所著,亦令众生得无所著,是名第一利益众生。[18]  龙树菩萨回答说:不是这样!就世间法来看,自己供养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福报可言,真正的福报就是要利益众生,那...天化,也就是低级天的鬼神化。(收在《华雨集》(第四册),p.41)  [3] 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119~120。  [4] 参见《大智度论》卷1(大正25,59b17~61b18)。  ...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7.html
  • “即”之分析----简别佛教“同一性”哲学诸型态

    果觉,三乘、六道,一切假实、依正、色心,皆理性所具,亦理性所即,一一当体无非法界。”(注18)这里不单单说明“性具三千”的意思而且可以指出“即”为甚么是“当体全是”之意:因为每一法当体就是法界,不用...页18 这三宗还有一点不同,就是空宗所讲的“即”,是完全撇开主体或“心”来说,并没有凸显主体或“心”有任何特出之关联。可是华严宗与天台宗却扣紧主体性来开展其关于“即”的理论。不过,华严宗所...

    陈荣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845353.html
  • 坛经的思想特质--无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idem)   我们在另一文(注18)中已提过,神秀的偈显示出作者把心体看成是一清净如明镜的主体性,且把它置定在一个超越的位置,因而造成心体与万法、超越与经验分成两截的...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845354.html
  •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

    西土” 说法,且在藏文青册中,亦记载八思巴在土番曾亲自监督本 臣(注 18 ),然而法王对于政务,亦以监督本臣为主,通 常只处理教务,一般政务仍由本臣治理。...西藏的时间,颇有异说。 参见注十四书,页77。 注17 本臣(dpon chen)或译为本勤,相当于法王的宰相。 注18 见注十四引,页84。...

    林明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945355.html
  • 天台龍象 台灣高僧──斌宗法師(1911~1958)的生平與思想

    17), 隨即暢遊西湖各寺及附近風景, 又遊虎丘、登廬山 ( 註 18),再參學武昌世界佛學苑 ( 註 19),並順道遊覽黃鶴樓、夜遊黃州赤壁 ( 註 20),偕友遊池州題翠微亭詩云:   「仙蹤佛蹟... 18)《雲水詩草》<宿西湖靈隱寺>、<天竺寺>、 <雲棲寺 懷古>、<月夜泛舟西湖>、<蘇小墳>、<孤山懷古>、 <虎丘瑪瑙寺懷古>、<廬山黃龍寺>、<廬山碧龍潭瀑布...

    尹章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4.html
  • 清辨对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之批判的探讨

    ,就是對意言與語言的一種減損執(denial,apavada) ,也就是對事體 (entities,vastu,dnos po) 的一種減損執 (註18)。 由於遍計所...大正續藏 34 套第 4冊,卷 4, 頁376~377。 (註17)同註 4,安井廣濟前揭書,頁245-247。 (註18)E.D.Eckel p50, C.L.p80,「臺版」頁459...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