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六度集研究

    所以与他的推论不符合。S. Levi则认为这是汉语的一种文字游戏,或者是因为将Parami与Parama放在一起的结果。18然而在中国译经的古德们,选择“度无极”一词与Paramita对翻时,是如何来...17 Arthur E. Link, , p.211, n.1。  18 同注17。   19 大正25, 页191上5-7。 Lamotte 的法译本,见注9, p.1066以及根据法译本而译的...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1.html
  • 「梁皇懺」初探

    梁武帝懺」改為「慈悲道場懺」六卷,其下則以較小字體註明「梁武帝懺」18。 目前,我們看不到圓珍所攜回的版本,所以無法確認其是否即現存版本的「梁皇懺」。不過,由現存十卷本的「梁皇懺」與六卷本的「...比丘圓珍入唐求法目錄〉《大正藏》冊55,第2172經,頁1101b。 18 見〈智證大師請來目錄〉《大正藏》冊55,第2173經,頁1106c。 19 見《高麗大藏經》,新文豐影印,第47冊,第...

    徐立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4.html
  • 以憨山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

    本文先從憨山下手,而其他人物則待他文再處理。 二、 檢視憨山一生的行事風格 至目前為止,筆者搜集到中、英、日文皆有憨山的研究成果,18他們各有其研究焦點。如Sung-peng Hsu集中於兩個重點:...事行,正是明初佛教以來所失落,而在憨山一生的行事風格中再度開展。 1太虛:〈怎樣增高佛教在國民中的地位〉,收在印順等編:《太虛大師全書》,第18冊,(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1980),頁604--...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245585.html
  • 民國以來的漢藏佛教關係(1912-1949)

    最早將密教引進中國的應該是王弘願18(1876-1937)﹐ 他所宏傳的日本東密在中國境內吸引廣大的信徒﹔廣東一帶的佛教徒競相修密 19﹐顯﹑密佛教的差異引發了激烈的辯論﹐本文擬於第五...可信度應頗高。 15 光導督﹐﹐pp.269-84。 16 參見杜永彬譯﹐《喇嘛王國的覆滅》﹐p.845。 17 《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p.90-4。 18 見太虛﹐《海潮音文庫》﹐p.159﹐...

    梅靜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345586.html
  • 《诸尊身色印相明录》译注

     手18裹尸布穿人体串戈 (左后方八只手执持)手、裹尸布、贯穿人体的串戈、 炉胪片吓印19旌20鼓风布 火燃炉、胪骨碎片、(结)威吓印、旌旗、鼓风布;  上方二手高举张象皮 上方两只手直伸并且张举象皮...疆德鼓cang teu 乃法器之一。手摇出声,两鼓面间距较大者。  17 血胪 thod khrag 乃以人之头盖骨为容器,其中盛鲜血。  18 由此开始为左后八手所持之物。  19 sdigs '...

    林纯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545589.html
  • 大乘二十二问(2)

    (注 18) 原卷缺“云”字。 (注 19) 原卷及甲卷均作“修”,乙卷作“终”,今从乙卷 。其“行行”或为“修行”之误。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发心”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

    佛学中之意义  I、《金鬘疏》总论发心(注18)  甲、发心的所依甲一、所依身《道智经》(Lam shes kyi mdo)说:“众多天子发菩提心。”(注19)《海龙王请问经》 (Klu'i ...17) 见(注 16)引书,页一五二~一八二。  (注 18) 本文《金鬘疏》“总论发心”的部份,系根据 ( 注16) 译出。  (注 19) 《道智经》 (Lam shes gyi mdo) ,这一...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上)

    有苦希彼故说乐亦名苦。”(注18)如一竹篮中装的绿豆多,黑豆少于是我们习惯地说一篮绿豆。有部认为佛陀所说之苦谛,并非只说“有受皆苦”是绝对的受苦、人生还有乐,只是乐...kosa〞pp、18~20。   (注 9) 众贤先著《顺正理论》 (Abhidharma Nyayanusara)、自觉庞杂不够简易达到批判之目的,乃继作《显宗论》(Abidharma kosa-...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045597.html
  • 试论太虚大师建构僧伽改革理论的背景和思想内涵

    ,他已警觉到:“鉴于政  潮之逆流,且自审于佛陀之法化,未完成其体系”(注 17 )。 “欧  战爆发, 对于西洋学说,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发生怀疑”(注  18 )。于是决心作闭关的打算。但是他...页57-58。  注16 见印顺《华雨香云》,(台北:正闻出  版社,1973年,版>,页293。  注17 《年谱》引,页71。  注18 《年谱》引,页7。  注19 按即。  注20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6.html
  • 明末禅宗在浙东兴盛之缘由探讨(1)

    明在 〈 天泉证道记 〉 中所言:“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用汝中 本体(注 18 )”就是体用不二的表明。但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 却批评周海门说:“先生(周海门)之无...

    孙中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