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佛教思想的判 攝原則是四悉檀。第一義悉檀「以顯了真義為宗,這是佛陀自 證的諸法實相。......所以依第一義悉檀說,是究竟了義說」 (註37)。其餘三悉檀是方便說,...只是四大宗趣的重點開展。 ......所以佛教聖典,不應有真偽問題,而只是了義與 頁46 不了義,方便與真實的問題」(註37)。二、佛教思想史觀,也 同樣是四...
釋觀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546472.html
-
───── 19 〈大 2 〉 p.37a 20 〈大 2 〉 p.126a 21 〈大 2 〉 p.224ab
页154 吾人可以了知涅槃为三乘同修“圣、出世间八正道”之成 果...能 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法 [观察] 、缘自觉知·圣 弟子如是念法者, 不起贪欲 [ 缠、不起 ] (37)
───────────── 31 参阅《杂 28 经》〈大 2 〉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70.html
-
实相”论,既然随举一法皆即实相,那么,当然也可以说“心即实相”36、“心即大乘,心即佛性”37,“观心”当然也就可以体达诸法实相。 不过,在另一方面,按照天台圆教的“诸法实相”论,不仅“心即实相”,...玄义》卷八上,《大正藏》卷33,第779页下。 5 智顗曾言:“法性即实相”。见《观音玄义》卷上,《大正藏》卷34,第877页下。 6 《法华文句》卷三下,《大正藏》卷34,第37页下。 7 《法...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546625.html
-
立场。[注37]中观这种───────────────────────────注33:《大正藏》册30,页31上。注34:《大正藏》册30,页36上。注35:C. W. Huntington, Jr. ...Maadhyamika soteriology",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11 (1983), p.80注36:Ibid, p.103。注37:林镇国著,〈龙树中观...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7.html
-
瑜伽 328 三门徒派 549 三谛一心 262 三十六道品 23 三智一心说 262 大日 359 大众 34 * 大乘 37、87 大论 344 大空 38 大天派 227 ...派前宗 587 大安寺流派 383 大乘菩萨戒 214 大烦恼地法 72 小乘 37 小烦恼地法 72 上士 423 上座 36、43 上座部佛教 597、600 上路弘法 405 ...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447053.html
-
莲华经玄 义》卷 2 下,曾分别“圆人” (圆教信徒, 即天台 宗人 ).... ’ (页 126 之注 37),括弧内即是〈杨 文〉对圆人的解释,这显然不合乎智者之意思,依智 者的意思,学习...37) 接著,则论述一念 (或一法 ) 与三千 (或一切法 ) 之关系,如其云: 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 在后,例如八相迁物,......。今心亦如是,若从一 心生一切...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亦述及“色为魔、受为魔、想为魔、行为魔、识为魔”。以上参考《佛光大辞典》,“恶魔”条下,页4952。
37页
欲望与执著所致。
在十二因缘中,造成生死流转的主要原因有二,...,此指覆蔽真实的“无明”;二、“依他缘起”义;三、具能诠 / 所诠,知 / 所知等相假名安立 (samketa)或世间言说 (lokavyavahara) (注37)。依月称释义,日常世界(“世俗”)...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外道论——内学[33] 二、恶知识——善知识[34] 三、邪用道法——行正道法[35] 四、互相恼乱——互为饶益[36] 五、入邪见棘林——具足智慧[37] 六、不修福德——具足福德[38]... [37] 邪见(八正道之首)相反词是正见,据印顺法师《成佛之道》p. 205、p. 206所说:正见有世间、出世间正见,其中为了作为解脱的依止而修慧,叫“出世正见”或“增上慧(学)”。在三乘共法的...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另外,北魏菩提流支所译《入楞伽经》中,亦有长达1858句的五言偈颂[37]。由以上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时代均有长篇偈颂的翻译[38],无论其原典为何,然汉译之后所呈现的偈颂,并不仅止于四句一...》卷四(《大正》10?533a~535a)。 37 见《入楞伽经》卷九(《大正》16?565b~576a)。 38 以上所举数例,仅是众多长篇偈颂中的一隅,详细情形可参阅大正藏中,东汉至六朝各家...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管理人等决议聘上人为竹溪寺的住持 ...... 。 十六年,改建竹溪寺为中西折衷式。捷圆上人于民国 37 年农历 3 月 4日圆寂。 由上人的高徒眼净师继承住持,眼净师于少年的时候, 毕业台北佛教中学,即往厦门入南普陀山闽南佛学院, 后渡日本京都临济学院深造,因德高望重,徒众兴旺。( 注 37)
眼净法师于民国 60 年圆寂,曾开办佛学院, 致力于教育,因眼净师出自开元寺,所以竹溪寺隶属于开元寺...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94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