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020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涅槃为所缘”初探──以《大毗婆沙论》及《大智度论》为主

    佛知见,正如《杂阿含110经》卷5(大正2,37a3~5)中说:  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无畏,调伏寂静,究竟涅槃。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  既然佛陀是为了令众生得涅槃(解脱...。19因此,佛教的解脱观可说是以无我思想为基础而开展出来的;究竟的涅槃则成为佛弟子的终极关怀,正如《杂阿含110经》卷5(大正2,37a3~5)说:  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1)

    田师布教,代之解答当地知识人对佛学的疑题,是曹洞宗在台中地区扩展迅速的功臣之一。以明治 37 年(1904)为限,曹洞宗在台中,就拥有日本人信徒 103 人,台湾人信徒 1417人,[5] 如此的...镇南山护 国临济禅寺住持长谷慈圆、丸井圭次郎氏参访中国江南名刹,并 至普陀山访太虚大师,惜无缘相遇。[37]   1917年3月,被编入临济宗妙心寺派,并被任命为台湾布教使。[38] ...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647906.html
  • 华严宗性起思想的形成

    心地’。”(卷1;《大正藏》,卷26,页129上。) 页37 行、大见闻心中。(注18)就“始终”方面看,众生从开始发菩提心,到最终证入涅槃,凡其心有向善之念,便是...别相。性全现前,起与不 起,同无异故,无增减故。是故经中以虚空中飞鸟所行所不 行,俱无别空,而为喻说(注37)──────────────────────────────注...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748132.html
  • 解读“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隐含

    ”   [36]   我的第一个问题,可以关连到周蕾在她的<在其他国家的暴乱:   中国之危机、景观和女性>一文里所提到的观点,即“性别”不是一   个“普遍、超时间、充分的分析范畴”。[37]“性别...Authority ang Critical Identity(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5),页231。   [37]请见...

    陈美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548488.html
  • 李通玄的东方智慧论──《新华严经论》札记

    。东方者,木位,主青像,主相位也。相主生,将主杀。如来以约世间法则,安立法门,令世间易解故。以此杀害之外,置大慈悲之门,以为救苦。以东方春生之位,置大智之门,以表智生众善。”(卷37)无论...表法。只如亡言之理,不可以引蒙;绝像真原,不可以益俗。”(卷37)佛教真理难以用言语表述,所以要借助于人们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附会沟通,“心虚无故,即还依世俗八卦表之&...

    潘桂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549237.html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

    争论不休[37]。   从教义上来说,佛教并不强调生与死孰轻孰重,不过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佛教对于生还是更为重视的,因为很显然,无论是为了来世的幸福而强调今世的“善业”,还是为了达到涅槃境界所行的苦修...医科大出版社 2000年5月第一版第37页   [17]万建忠《中国历代葬礼》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年9月第一版第1页   [18]米尔恰·伊利亚德著,晏可佳等译《宗教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050998.html
  • 玄奘的像教艺术思维

    年代较玄奘稍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净土宗大师,也是生时就在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人物。他自奉刻苦,远避名利,不受供养。他曾画《净土变相》图三百余壁,“满长安中并受其化”,[37] 是一位佛教造像艺术和佛教...大正藏》册50,页257a。  [36]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9,玄奘〈谢书表〉,《大正藏》册50,页274b。  [37] 见[唐]道宣撰,《续高僧传》卷37,《大正藏》册50...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0751526.html
  • 无明本性与昭明德性——论熊十力形上信念的抉择

    17][18][29][33][34][35][36][37][38][39][42][43]熊十力.体用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4.587.602~603.628.603.604....本体界可朗现”。 [33][34][35][36][37][38][39]熊十力.体用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4.262.443.445.443.445.169.572. [40]...

    陈文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3852052.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参阅《大正藏》卷45,页5中─6中和卷37,页5下。  12. 吉藏对这四宗的记载见《中观论疏》卷1,《大正藏》卷42,页7中。  页117  以上所出的三教五时和四宗之判教分类,前者把《涅槃经》归入...---------------------------  22. 《胜鬘经宝窟》卷上,《大正藏》卷37,页6上。关于吉藏的二藏判教分类,详参阅平井俊荣:《中国般若思想史研究》,页500─506;村中...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1)

    ;姚秦鸠摩罗什所译《十住经》中,亦有五言偈颂360句[36];另外,北魏菩提流支所译《入楞伽经》中,亦有长达1858句的五言偈颂[37]。由以上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各时代均有长篇偈颂的翻译[38...上(《大正》15?310c~314b)。  36 见《十住经》卷四(《大正》10?533a~535a)。  37 见《入楞伽经》卷九(《大正》16?565b~576a)。  38 以上所举数例,仅是...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95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