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韩国及日本也成为华严,禅及其他新宗派的宗师(52)。
中观的破邪显正,并非如天台宗及华严宗所言提出一个正见或新的形上体系,但它的确给已往传统印度及佛教思想严厉的批判,使人们不再盲目地... 51.参看拙作《肯定、否定与禅的逻辑》,《哲学与文化》, 第15卷第6期(1988),页43-52。 52.参看拙作《`Nagarjuna's Twelve Gate ...
郑学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447151.html
-
斷十餘年,直到52歲才又重新講戒。對此事, 他曾嘆道:「自癸酉(1633)迄今十餘年,毘尼之學無人過問 者……真不啻滯貨矣。」〔註105〕 智旭希能復興戒律,除...心力,不能使五比丘如 法同住,此天定也。」〔註110〕 智旭對自己持戒、弘戒之事,不甚滿意。如52歲時,他本 以為毘尼是過時腐貨,想不到還有人要過問,不啻冷灰豆爆。...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447266.html
-
─────────────────────────── 注 8:《瑜伽师地论》卷52,《大正藏》第30卷第589页。 注 9:《瑜伽师地论》卷52,《大正藏》第31卷第136页...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547268.html
-
三一三 -- 三六六 ) 遣使求买囗山之侧沃洲小岭, 欲为幽栖之处,(竺道 ) 潜答云:欲来辄给, 岂闻巢 (父 )、(许 ) 由买山而隐( 注 52)。同书卷六晋庐山释慧远传略云:释慧远 (三三四 -...汉桓帝世(约一四八--一六七),故传称他吴末仍存,大有神话意味。然而这故事究竟是早期在华僧徒从事买卖的反映。(注 51) 高僧传页三四七中--下。(注 52) 高僧传页三四八上。(注 53) 高僧传页...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447290.html
-
波逸提 34 “足食竟更食” 波逸提 36 “别众食” 波逸提 40 “索美食” 波逸提 52 ...作“不离僧伽胝”羯磨。 如法作后, 即可离衣游行人间(大23.712 中─下)。波逸提 52 “触火”戒,是比丘不可然火, 或教人然火,除非是“风病得火为良,当须近火”外,不可“无病为身”而然火(大...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947386.html
-
徽州于绍兴元年太守徐谊创居养院,其制与元符体制大略相同,有如小兰若,置田三百亩以养之,命僧主其事(注51)。吴兴于绍兴三年置利济院,拨田养之,岁收租米赡养,差遣僧、行各一名主管收支事宜(注52)。...〈乞不限人数收养贫民札子〉,页六下~八下。 (注 50)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十之四。 (注 51) 《弘治徽州府志》《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卷五,〈恤政〉,页五一上。 (注 52) 《弘治...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447397.html
-
之二〉,(《艺术学》, 第二期,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88年3月),页5~52。 〈三世诸佛与二佛并坐的图像构成及其成立基础之一〉,(《艺术学》, 第三期,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89年3月),页7~40。 〈造像记文的用语、纪年、意旨试析〉, (《东方宗教研究》,第二期,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1988年9月),页1~52。 〈造像题名的左右二相菩萨的构成体式及其图式试析〉, (《艺术...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547398.html
-
”的“出声”都可以成立 (52),但是将“毗沙摩”解释为 “无怖畏”,问题跟法藏一样。 当然,《健拏骠诃》汉译本的仙人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一个问题,不过经过...唐代的学者为 bhiima、 bhii.sma 所注明的语义,跟它本来的含意正好相反,看来 还是摆脱不了“恐怖”的担忧! (58)
页 52
...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菩萨是一切善法的根源”[52] ,若停止了护持正法[53] 的事业,佛法必然不能留住于世间。许多经典记载未来世法欲灭时,“无法无修行”[54] ,甚至“学而不得道”[55] ,大概就是此一情况吧![56...譬喻里一样,且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另参T2.419b25。 [44] 参T2.177c4。 [45] 参杨郁文《阿含要略》p. 37、p. 52。上述之“成就诸恶”——成就恶法、邪法与“十...
陈景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5.html
-
亦不少,例如东汉支谶所译《般舟三昧经》,即有多首七言偈颂,其句数亦不一,有8句者,亦有12句、22句、24句、32句等,乃至188句之长偈颂亦有[52];而孙吴支谦所译《太子瑞应本起经》亦有七言偈颂...十六册,671号。 51 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大正》16?480c~482b)。 52 见《般舟三昧经》(《大正》13?900c~191b)。 53 见《太子瑞应本起经》(《大正》3?477...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