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55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华严宗形上学命题的知识意义

    即说为法藏之意见即可[16]。所以实际上对法界缘起提出观门的思想者,应以智俨的“十玄门”的说法为先,其为:  “同时具足相应门、因陀罗网境界门、秘密隐显俱成门、微细相容安立门、十世隔法异成门、诸藏纯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弘文馆出版社,1986年,页108。  [15] 方立天著,《法藏》世界哲学家丛书,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1年,页84。  [16] 唐君毅先生言:“法藏之三观,澄观华严疏...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260021.html
  • 晋唐海路佛僧所传译之密教典籍及其与广州光孝寺之关系

    从上表所载情况来看,海路佛僧在杂密典籍的传译方面,时间上晚于陆路,数量上亦较陆路僧人所译要少。一般认为,我国最早汉译的密咒是后汉失译的《佛说安宅神咒经》[16]。而密典的最早传译者竺律炎(230年译出...会指归》一卷;15、《金刚顶 │ │ │C;日僧空海  │瑜伽三十七尊分别圣位法门》一卷;16、 │ │ ...

    何方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960029.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一清净的本体,又是遍兴造化的主体,亦即是阿赖耶识之另一表述语辞,“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藏识。”[16];“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哲学>,《普门学报第十期》页177-222。  [16] 《楞伽经》页265。  [17] 《楞伽经》页284。  [18] 《楞伽经》页266。  [19] 《楞伽经》经文中亦言佛与诸佛之无差别相,...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060030.html
  • 论六朝江东士族信仰的变迁

    出于孙吴顾雍之后,[16]与吴县顾氏本为同族。刘宋末年,顾欢曾作《夷夏论》,阐明其尊道抑佛的思想(说详下)。顾欢善道术,曾为人驱魅治病(《道学传》,《三洞珠囊》卷一《救导品》引);他与杜京产关系密切。...那么与妻同亡的孔道不可能为孔灵产之父。  [16]《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吴丞相雍孙荣,晋司空。雍弟徽,侍中,又居盐官。徽十世孙越,陈黄门侍郎。  [17]参见许抗生《僧肇评传》第七章第一节《僧肇佛学...

    吴正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360033.html
  • 论四种“言意之辨”

    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208 [15]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引尔雅语.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161. [16] 晋书·顾恺之传[A...

    何二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460034.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摄有清净与杂染、随染与随净的两面。   既然真心是自性本来清净的[15],为什么又有染污法[16]呢?这完全是因为无明的插入,即所谓的“无明风动”。无明是无根的,亦没有一实体...。   [2]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册),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1~16页。   [3] 韩强《儒家心性论》,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92页。   [4] 有关...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父母”[16],歌颂“至孝之  行”[17]。这些思想显然已不是印度佛教的原样,而是中国化的佛教了。“出世”的佛教在儒家  文化的影响下逐渐融入了重视现实人生的品格,这与康僧会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三教融合中,中国佛教乃至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与精神,对于这些问  题,仍然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  [1] 《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大正藏》第3册,第16页。  [2] [3][4][...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

    《新唯识论》,P.303。 [12] 《新唯识论》,P.280-281。 [13] 《新唯识论》,P.302。 [14] 《新唯识论》,P.360。 [15] 《新唯识论》,P.428。 [16] ...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560047.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投降,后被送建康而被杀。《高僧传·真谛传》记载:“至天保三年,为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法几颓焉。”[16]此中“天保三年”即大宝三年(552),由于侯景三月就败亡,因此,大概在此年...,第311页中。  [14]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大正藏)第50卷,第429页下。  [15] 《资治通鉴》卷164。  [16]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大正藏)第50卷,第...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1)

    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宗喀巴的菩萨戒思想是否能够系统化[16],因此应引申出的论题将包括:   (1)菩萨戒在宗喀巴的诠释中,所指向的大乘佛法之基本精神及实践理论的内涵为何?   (2)菩萨戒之所以为大乘戒...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