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1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思与智者心意识说之探讨

    或离生一   切法。   另可参见拙文〈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佛学研究   中心学报》第2期,页86~页89)。   [28]《大正藏》册46,页55上。   页167   亦是“立”;“...页54上~中,另可参见拙文〈评从“法性即无   明”到“性恶”〉(页86之图表)。   [34]《大正藏》册46,页54中。   [35]参见拙文〈天台智者思想形成之时代背景──南北朝佛学思潮对   ...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347150.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印度佛教思想史》,页86(台北:正闻,1988)。   页9   方面自我提升。第五、大乘发心要鼓励吾人修成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的佛身,以及无尽庄严的佛国净土;这是要启发行者从事相上的&ldquo...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本人,也以上帝的羔羊或鱼的象征形式出现。[86]   然而,这些神话的象征意义究竟是什么呢?J. Campbell 认为,最早的神话都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后来才渐渐向外发展成人与大自然、天体、宇宙的关系...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评〈从“法性即无明”到“性恶”〉 (1)

    推翻,而后才能建立新说,此才合乎学  术对论之基本要求。  页86  解此段文字。以下先将《摩诃止观》所论述一念三千的整体架构,以图表表之:  ┌─ 一、一念三千之内容┌─(1) 若心具者,  │ ...华文句》之引用,认为智者正因佛性介于此二派之间,如〈杨文〉云:────────(注65)有关智者的“不可说”, 从本文页 86-90 对智者可  说、不可说、不可思议所作的探讨,显示智者的不可  说并非...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4.html
  • 有情──人类为本的佛法

    般若经》已被译为中文。  4 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4 (T8,243c15),《大智度论》卷4 (T25,86a14)、(T25,94a20)。《光赞经》卷5 (T8,180c5~27)。  5...

    释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247249.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恶自追,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10]  页86  这一偈句中村元博士从巴利语译出的译文是:  凡事皆...,页86上~页89下。  [36] 冢本善隆《中国佛教通史》卷1,参照页355。  [37] 福永光司〈郗超的佛教思想──东晋佛教的一性格〉,《冢本博士颂寿纪念?佛教史学论集》所收。 ...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圣凡世界—— 五百罗汉

      83.三昧甘露尊者;五大明王之一。   84.解空无名尊者。   85.七佛难提尊者。   86.金刚精进尊者。   87.方便法藏尊者。   88.观行月轮尊者。   89、阿那 提尊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347446.html
  • 四阿含经:“六大”、“十八界”、“五蕴”、“十二因缘”、“四法本末”的“如真”实在论

    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外道沙门婆罗门,   p. 86  在家出家,彼诸四众,闻法正向信乐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547455.html
  • 《六度集》研究

    七首〉。84  以上分别检读出现“般泥曰”、“发无上平等度意”的典籍。获得的结论是:同时采取上举双例的译者,可以肯定的有法护一人。85而且前面指出的各项用语,都可分别见于护公所出的众经之中。86因此...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大乘禅波罗蜜“止观法要”之抉择(2)

    “菩萨大愿”,愿为一切众生而“受生”死(是菩萨行)。[85]  其间二者的不同,是在于依三昧起修的观门所缘不同,智者大师明言,依于“观佛相好,发(菩提)心”[86]的信愿门而起修,还是要进一步观察“...云集】下编之五,页一一。  [86]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一下,【大正藏】四六册,页六,中栏。  [87] 同上,页六中栏~七上栏。)  [88] 梵语abhisambuddha之音译(巴利语同)...

    释性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