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赞许祇陀太子“已得智慧方便”呢?《十住毗婆沙论》卷16云:[85] 持戒力者,一心清净具足十善道。 戒律中五戒是重戒相,以身、口的犯戒为基准[86]。然而,十善是重心的持守,一旦心起恶念,就算是...(大正23,514c21-23),又如 “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要从五众而舍斋也。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同卷1(大正23,509b9-11);可另参圣严法师《戒律学纲要》,页86 。 [...
周柔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049832.html
-
胜念他佛。又言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86)
这样,就从根本上同净土宗的念佛划清了界限。当然,念佛不能了生死,只是宗门见解,多少带有自高门户的意味,并非...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650008.html
-
其出生地的可能,加上该系人马支助的情况下,[86]神会避开在东都洛阳的正面冲击,而选定河南道的滑台为其首次反北的地点,自然不无道理。 3、会场参加人数 从此论之记录里与依崇远的估计来看,参加滑台会...第3册86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页941。 47、《大照禅师塔铭》:「考功员外郎武平一奉宣圣旨,慰喻敦劝」,见《全唐文》第262卷。 48、《旧唐书》卷八本纪云:「姚崇上言请检责天下僧尼...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950039.html
-
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86] 又 “种种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87] 惠能把“自性”当成“含藏识”,由他生起其他转识;这是以“般若法性”说“阿赖耶识”... [86] 参《景德传灯录》,卷六,页104。 [87] 参《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页581。 [88] 关于地论宗的立场,本文参考了韩廷杰:《唯识学概论》,页70;福善:〈地摄两派与奘系法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350099.html
-
,没有所谓「禅、教」或「教、宗」一致或不一致之问题是可以确定的。[注86] (六)神会的普说方式 在约八二七-八三○年间,宗密应裴休写《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来分析禅宗各家教说时,曾自云: ...不立文字,然而本身不但立了许多文字,还进一步解析公案,有其矛盾之议,因此神会「离文字故」应较「不立文字」的叙述精准。 [注86]宗密云:「荷泽宗者,全是曹溪之法,无别教旨。」见《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750108.html
-
但内在本质则是恒定不变的,但此一预设将使事物的变化永远止于表层,而不能深达内在。此一理论的限制在于类似由悉达多太子到佛陀的改变,这类人与 页86 佛之间,这种“质”的跃升的问题,那分改变恐怕并不仅...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050144.html
-
守门之人,擅容出入,亦有失戒规,故分别坐罪,而并禁之。[86][39] 6. 凡各省有迎神赛会者,照师巫邪术例,将为首之人从重治罪;其有男女嬉戏花费者,照治家不严例,罪坐家长。[87][40] 从...薛允升著述《读例存疑重刊本》卷十九〈丧葬〉,页445。 [86][39] 《大清律.礼律》卷之十一〈祭祀.亵渎神明〉,页6。 [87][40] 《大清律.礼律》卷之十一〈祭祀.亵渎神明.条例.钦定例〉...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台北市临济护国寺,世寿86岁,戒腊69岁,法龄五十三。师谢世后,明乘等于1991年择地常熟虞山兴福寺之侧,建舍利塔,并树碑,略述其生平功行,以志永怀。 差不多进行了十年的华严疏钞编印,是年中秋之时终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450408.html
-
思想》P86。超出分别识之时,“金沙滩头马郎妇”、“厕坑头筹子”、“灰头土面”就是“清净法身”;见《五灯》卷11之《风穴延沼》、《叶县归省》、《神鼎洪醔》“驴鸣狗吠”就是同于“梵音相”(《五灯》卷1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3650803.html
-
Press, 1983), pp. 1~3。
[32] 此处各因果关系之译名都采方东美教授之翻译,见前引方东美《华严宗哲学》,页86~91。
[33] 见《大正藏》册12,《大般涅盘经後分》,页...。阿难问何故?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恶已熟也,熟处先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86]
王日休这种不是不报,只是迟速不同...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95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