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考证、典范与解释的正当性:以《大乘止观法门》的作者问题为线索*

    已经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出“不同的获取原料、制造、分配之社会经济性安排,有时候反倒可以产生出相同的工艺品及工艺品之排列方式”(注41);倘若以物质为基础的考古学都是如此,有关知识考古...1987)。(注41)M。I。Finley〈考古学与历史学〉,《当代史学研究》(李丰斌/译,台北:明文,1982)p。260。的危机?况且从实证主义思想中的“约定论”(...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346639.html
  • 禅宗之理的概念与心的关系

    [41]在解脱的意义上来说,本心与理是合一的,理就是“本心”的活动历程或实际呈现。然在禅宗著重实践的立场来说,本心是修学的重点,能完全体认此心之自由无滞,自然能了解理世界之“寂然无名”。严格地说,理...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亦名了了见性也。只个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亦名色性空,经云证无生法忍是也”。    [40] 同注[38]。    [41] ...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8.html
  • 止观在中国佛教初期弥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为探讨中心

    Fujita 认为当时玄奘插入“净土”的译词,可能无梵文的根据。(注 40)然而比玄奘更早的昙鸾(476-542) ,却次数频繁的使用“安乐净土”于《往生论注》中。(注 41 )因此在中国弥陀...(注 50)很显然地,“观经”之词在南北朝时代并不流通,而在唐朝已有流通的迹象,但“观经”到底指何经典为了厘清法琳与昙弘的修行依据,必须先探讨《观无量寿经》在何时才普 页 41 遍被简称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5.html
  • 圜悟克勤禅学思想

    地阶渐可言,他说: “如今人但将目前万境,一时歇欲,更何必第八地已上,方乃如是?”[41]按华严宗的理论,到第八不动地菩萨,能以无功用智,于红尘里转大法轮,于一切时中,不拘得失,都无执著。然而,禅不须...[41] 欧阳宜璋《碧岩集点校》第八十五则,〈赵州孩子〉,克勤评唱颂文,页344。   [42] 《罗湖野录》卷上,佛光《禅藏.林间录外三部》页354~356。   [43] 《心要》,〈示印禅人〉,...

    高毓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3.html
  • 六道与五道

    吠陀(Atharva) 即经常提及阿修罗与诸天相争,而且大部分是阿修罗失败;在婆罗门教,也是被看作与天相争之恶魔(Renou1985,p. 331,p. 525;Hobogirin, p.41;高观庐....41B~42A),显然他们也把阿修罗看成是相当特殊的一类有情,而见解不一,又显示出归类上的困难。 《大智度论》有二个段落特别对其六道说提出解说,第一次出现的文脉是讨论有那一些有情预闻佛陀的般若...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246836.html
  • 依“一心开二门”之思想架构

    自身之区分是超越的区分。(41) ─────────38 《现象与物自身》,页17。39 《现象与物自身?序》,页5。40 《现象与物自身》,页7。41 同上引书,页8。 页356 ...

    尤惠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5.html
  • 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注 41)直到四祖道信最先所依之师尚且“戒行不纯”,(注 42) 可见即使《楞伽经》传来几十年后,也未见得一体遵行。据传说斋食兴于梁武帝(502~549),或许是因为他在位时间提倡佛教、又与该经译出...十六品为〈遮食肉品〉。《大正藏》卷16,页561。 (注 41) 同注30,卷3,《大正藏》卷51,页220中~221上。 (注 42) 同注31,卷21,《大正藏》卷50,页606。 (注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846849.html
  • 紫柏真可禅学思想之研究

    正因终不能会也。了因虽能契正因,若微缘因熏发之,则了因亦不能终自发也。缘因,即文字三昧之异名也。[注41] 众生之所以与佛有二,主要就在于:正因佛性一变而为情之故,这也就是真可心性思想中“性为情碍”...的说法: 心力既全,乃能转昏入明。明虽愈于不明,而明未全也。明全在于忘照,照忘然后无明非明,无非明耳,乃几乎息矣。几乎息───────────────────────────注41:《全集》卷1,〈...

    范佳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746872.html
  • 钱谦益的佛教生涯与理念(1)

    问题以及立塔院立碑文之事,谦益均极力参与, 其中如〈憨山大师曹溪肉身塔院碑〉、(注 39)〈憨山大师庐山五乳峰塔铭〉、(注 40)〈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序〉、(注 41)〈跋憨山大师大学纲领决疑〉、(注 ...47)───────────(注 39) 《有学集》卷36,页357下~359上。(注 40) 《初学集》卷68,页750下~754上。(注 41) 《有学集》卷21,页200下~202上。(注 42...

    连瑞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146879.html
  • 禅宗“见性”思想的发展与定型

    达磨大师,自西天带《楞伽经》四卷来是否?答 曰︰非也。好事者为之耳。且达磨单传心印,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有四卷经耶?(注 41) 此书为南宋僧人智昭所编,成书于西元1188年...299b。 (注 40) 孟氏传见《宋史》卷412。 (注 41) T48,页327c。 71 页 传法诸祖,初以三藏教乘兼行。后达摩祖师单传心印, 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