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10(1982) 41 河北梵天寺经幢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 15.67米 〈浙江古建筑调查记略〉 页652 42 河北鼓山常乐寺东幢 乾德三年 4.7米 似缺幢顶...本携来的前后,涉及五台山和文殊菩萨的灵异事迹,因此佛陀波利和其译本也被神圣化了的缘故。[41]唐代僧人志静为此译本所撰写的〈经序〉,叙述了此经东来的经过和佛陀波利的传奇。佛陀波利的传奇促进了此译本的...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948115.html
-
西晋佛经并列词之内部次序与声调的关系 竺家宁 中正中文学术年刊 创刊号 (1997.11) 页41-69 -------------------------------------------------------------------------------- 页 41 本章探索了西晋时代竺法护译经中的并列式合义词,观察它的前后两个词素,它的次序是如何固定下来的。和意义有关?...
竺家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048117.html
-
第七祖三朝国师 大照和尚,出二边境,越诸地心,得如来慈,入佛知见。乘 最上乘,来成正觉,坐金刚座,称天人师。(注41)
在此文之前,普寂已被尊为“万法宗主”、“禅门七叶”等...18。注40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页159,第2512(2)号。注41 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研究》,页555。
页426
卷八百六十一。碑文记叙天台宗的祖师及教理为主,但亦涉及当时中国...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348124.html
-
阿罗汉果,(注41)达到三明,(注42)六通(注43),并具有了八解脱,(注44)就会得到中品上生的品位。 其次为中品中生,属九品往生的第五品。释迦牟尼接著对阿难及韦提希说,若有众生,能够在...解脱的 道路。另外,道,又指八正道言,是:正见、正思惟、正语、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修此八正道,可以了生脱 死,是修行的正当方法,所以叫八正道。注41:阿罗汉,是声闻四果之一。初果叫...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7.html
-
自性? 6.有人宣说六种事识定然是“无”。要对治这执见,必须指出见闻觉知六境的事,为确实可见,怎可以说是没有?(注41) 三、阿摩罗识、本识、九识 在《大乘义章·八识义》所提及的各种心识中,除了...────────── 注41 除了以上六种批评外,慧远还批评了种有关六识跟心所法关系的,今从略。 页407 到心识的四门分类,在指出如何把真识和妄识各划分为二类,从而得到四种心识时,便提到“...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548128.html
-
由此看来,所谓“初关”、“重关”及“牢关”,实际上即是“空”、“有”、“中”三关。三关之说,在《从容录》中,万松秀以为始于百丈大智禅师,但近人巴壶天以为滥觞于《六祖坛经》。(41 )其实所谓“三关”...慧忠禅师)验之。藏见国师便礼拜,侧立于右。国师云:“汝得他心通是不?”藏云:“不敢!”国师云:“汝道老僧祇今在什么处?”藏云:“和尚是 (41)巴壶天:《艺海微澜》中有〈禅宗三关与庄子〉一文(台北:...
罗锦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0.html
-
内,众生要修习种种方便行,才能证悟正觉。(注41)这譬喻似乎是要显示由修行所证悟的佛性,为众生本来所没有,是经由修行锻炼,后来方始有。《涅槃经》论说众生“有”佛性的方法欠统一,导至“本有”“始有”争论...39 卷1,《大正藏》,卷38,页444下。注40 参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7,第4,《大正藏》,卷12,页407中。注41 参见同上注,卷26,第10,《大正藏》,卷12,页519中。注42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648131.html
-
去杭州松木场护国寺请回师父了悟,李叔同“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按:西历应是1918年2月25日)”礼了悟上人受;三皈依”了。[41]二是在一九一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夏历戊午年2月9日)(致刘质平信)...─────────(41) 同注(11)。(42) 同注(35)。
71页编修历史人物年谱,经常会遇到这样二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各家论稿对谱主所作的不同评说,二是通过发掘新见资料而否定前人之“...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2.html
-
秦苻(坚)姚(兴)二天王,师旅以延之。斯二王也,心游大觉之门,形镇万化之上。(41)
释僧肇〈表上秦主姚兴〉:
肇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以治天下。”伏惟陛下,睿哲钦明,道与神会。妙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释僧肇〈鸠摩罗什法师诔〉,《大正藏》册五十二,页 264 中。(42) 释僧肇〈表上秦主姚兴〉,收在冢本善隆编《...
颜尚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448415.html
-
不是知识的一种分离的源泉。何以如此呢?陈那说认知是没有限定的,也就是说如果每一认知是正确知识之一源泉的话,则此种知识之源泉就是无止境的(注41)。爱、憎、记忆等等都是著在已经认知的事物上,不能视为知识的...41)Pramana-samuccaya by Dignaga,1.3。
(注42)Kalpana=vikalpa。
(注43)Savikalpakam apramanam。
(注44...
张尚德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4548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