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宋代佛教寺院与地方公益事业

    鼎新堂宇殿门之外,又开垦三百亩田以赡僧供,并值松十万本以助众山之森秀,其徒慧初、义琛与郡豪吴骥亦相助而成(注41)。永净的植松十万本很明显的是为了森林的维护,与寺院的私利恐无关。仁宗庆历元年(1041)...继嗣。了庵三传柏庭,柏庭五传断江,皆以甲乙相传。元文宗天历二年  ---------------------  (注 41) 《乾道四明图经》《宋元方志丛书》卷十,〈记〉,页一六上~一七上。  (注 ...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447397.html
  • 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略考----造像记文的造像誓愿试析

    记〉,即  夫理贯空寂。虽镕范不能传。业勋因应。非形相无以感。……慕迸玉銮。情殷双树。永惟可以炳发神功。崇高妙业。莫若式金写好资(注41)。   知即是图金写姿的造像妙业。因而此造像功德...8065-b。)   来作解释,可能较为适切吧!  (注 41) 《大篇》,页155。  (注 42) 开皇三年(583)的〈隋佛弟子□□□一百人等造碑像记〉云:  若夫修功建德。道俗所归。自非育王涌塔。...

    林保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547398.html
  • “实相”与“方便”——佛教的“神通”观

    过去与未来的知识、前世的知识、他心的知识、死亡的知识、声音的知识、星宿的知识、身体组织的知识等5。 《瑜伽经》III. 20-41,甚至还描写一个修习瑜伽的行者,可以获得各种超自然的力量,包括:身体...说法者,亦得作经。汝等若作经者,随意作之!’41许多学者怀疑,为什么上座部留下那么多的文献(阿毗达磨),而大众部所留下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也许,大众部所留下的都是初期的大乘经或介于&ldquo...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247470.html
  • 如來藏之初期及其思想之研究

    來善巧方便」。見大正,九,二九七,中~下。  雖然本經也提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以彼(佛)性故,一切眾生得涅槃」。但它的譬喻有同《法華經》,如「窮子喻」、「化城喻」(註41)……卻有些不類﹕因為《...  (註 41) 《大法鼓經》卷下,大正,九,二九六,上。為「化城喻」,二九七,中,「窮子喻」。《法華經》妙法卷三,大正, 九,二六頁,上「化城喻」。卷二,十六~十七頁為「窮子喻」。  (註 42)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347472.html
  •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规则可循,少则二句,多则上千句;且奇偶数皆有[40]。   但大抵而言,以五言偈颂为数最多,由东汉至南北朝皆有。例如东汉安世高所译《五阴譬喻经》,即有五言偈颂28句者[41];东汉支谶所译《般舟三昧经...仅为参考,欲知详者,仍请参考大正藏偈颂。  41 见《五阴譬喻经》(《大正》2?501b~c)。  42 见《般舟三昧经》(《大正》13?910b~c;917c)。按:以分号隔开表示不连页,以下同之,...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 Norman的许多研究成果。41另一类是偏重教理的,主要参考注释书(包括注释和解疏)的解释,42厘清经中困难处的意思并发挥简奥的经义。但是Bodhi这个译本已经不再像《中部》新译那样几乎完全遵循...三藏的日译早在昭和10-16年间(1935-41)就完成了。当时日本佛学界动员了50多位专家学者在短短几年之内迻译出版了总65卷(70册)的《南传大藏经》。60年后的今天,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译本以及当年...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1)

    。----  由最初所诠无,最后的二取无也不得有。此乃瑜伽行派把“总相”视  成“所诠”及“他者之排除”之缺失。由上亦可见出清辨经量部“色  心二法有”之立场。(注41)  清辨在此批评瑜伽行派“他...nblo yi rgyu)之  故,在彼中,彼的体性是有之故,不应是不可言诠性(  anabhilaapyataa,brjod med ~nid )。”(注 41 )  《思择炎》解释如下:  “具有所...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中国佛教泛论》

    感伤的笔调写道︰‘这些现象不只烘托出哲人的孤独,也显示出治学的艰难。而且也不禁使人怀疑,宗教及学术的研究结论,与现实的宗教是否有必然的关涉?’[41]   读到这里,确实使人黯然神伤。但是,学术不以...︰《隋代佛教史述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1993。   [10] [22] [24] [31] [35] [38] [41] 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10,第...

    王雷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6.html
  • 《大智度论》与《十住毗婆沙论》

    大正26,41上)菩萨之所以能长远劫于生死中行广大行,而不畏怯疲厌,所依的即是般若空慧,否则徒有大悲而缺无所得之方便(般若),所修善法皆羼夹杂染。而大乘法中有“信增上”与“智增上”的两类行者,如《十住毗婆沙论》卷五云:“佛法有无量门…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大正26,41中)这二类根性,也就是重智与重信的不同。  然而无论是重信的或是重智的,只是下手处偏重不同。佛法乃是信...

    释海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647528.html
  •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都曾說︰「自行十善、教人令行十善、讚歎行十善功德者,身壞命終上生天上」。 (註 41)───────────(註 37)《大正藏》卷28,頁188上~中。 (註 38)《大正藏》卷2,頁476上。 ...,也是無漏的正道與聖道。 六、由十善正行道而成為十善律儀戒 在《雜阿含經》卷28 及卷37 ,共有九經,皆以十善法稱為正行道。(註 45)在《別───────────(註 41) 《大正...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