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9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回鹘文佛教文献及其价值

    新发现,如近年通过对莫高窟北区的发掘,在编号为B31(1件)、B45(3件)、B47(1件)、B49(大量碎片)、B52(2件)、B53(4件)、B54(若干碎片)、B59(8件)、B77(4件)、B...。在现存的41个洞窟中,可见到回鹘文题记的就有20多个,计有190条,590余行。莫高窟次之,现已发现的也有100余条。这些题记大多书写于石窟的甬道壁上,有的为朱书,也有的用硬物刻划,大多则用墨笔书写...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539130.html
  • 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

    界诸天寿量也。”〔41〕这是把劫分为由短到长的密切联系的三种,中间劫是减、增、增减劫共二十中劫的合称。由二十中劫世间成(“成”)和二十中劫成已住(“住&...;〔45〕这里不是以九十刹那为一念,而是把一刹那译为一念,然后由念→瞬→息→须臾→一日一夜。又说:“十五夜为半月,两半月为月,三月为一时,两时为一行...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0039136.html
  •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疑与信

    41)  由此普说中,可知大慧是在十九岁时,才游方参访善知识,十七年后,亦即三十六岁时才悟道。另外,在〈答向侍郎书〉中,亦谓寤寐一如,“是某三十六岁时所疑”,“尝以此问圆悟先师。(注42)  根据大...厘务侍者,每日同士大夫须得三四回入室,只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才开口,便道不是,如是半年间,只管参。(注45)  大慧在圆悟处悟后,才“始信世界上真个有禅”,自此“不疑佛,不疑祖,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0639143.html
  • 佛心禅话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739437.html
  • 五十三参与人间佛教(上)

    维摩诘经》另一品“佛道品”也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烦恼即是菩提”的理念。经云:   “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41) ...45)   这一段文字的重点并不是说喜根用放纵的方式教导他的弟子,而是强调他的教学,不以戒律、教条以及由此二者衍生的罪恶感作为修行的动力。所以他的弟子们“无嗔”、&ldquo...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2439603.html
  • 《大般涅盘经》的佛性论(上)

    「谢灵运与南本 《大般       涅盘经》」,《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1983,页       66-72。    (注10)《肇论疏》,《大正藏》卷45,页162下。    (注11)《大正藏》...      41 页    却又不能久住世间而要入涅盘,深感不解。 佛陀告诉叶迦对    如来不应生灭尽想, 因为「涅盘即是诸佛法性」,而法性是    常法、不变易法,( 注 26) 因此说如来常住...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53139686.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哲学》,宣称使用唯识学的概念,可诠释人类文化的三种形态:以「意欲向前」代表「西洋文化」的特色,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中国文化」的特色,以「意欲反身要求」为「印度文化」的特色(注41)。在书中,梁还...、东方文明复兴的呼声,正普遍流行,梁漱溟正好成了这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他的成就还促成了唯识学的学习新热潮;而他在书〈序〉中宣称要学正唯识,须赴南京请教欧阳竟无、吕澂和梅光义(注45),顿使欧阳、...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心识净化的进程及净心的妙用

    解脱分。《仁王般若经》谓得“伏忍”,能制伏烦恼令不起,为五种忍之第一。   41、暖地。亦作暖位《楞严经》:“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燃其木,名为...深修止观,观察诸法无我、一切唯识的真实,无间断地修习而直趋见道位。此位以定慧力摄心,能顿伏尽分别所起的烦恼、所知二障。   45、欢喜地(初地)。又作极喜地、喜地。初证人法二空真如、圆成实性,见道,...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740052.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上)

    ) 大正,29p.68下。   (注 45) 大正,29pp.13~18。   (注 46) 大正,29,p.2中~下。   (注 47) 大正,29,p.41中。   (注 48) 大正,...轨范诸师释此二句,为显因果不断及生,谓依无明不断,诸行不断。即由无明生,故诸行得生。”(注41)(六)业体论:志表如下:(注42)   ┌以思心所为体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240099.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寶誌禪師婺州善慧大士  天臺智顗禪師泗州僧伽大師  萬回[41] 法雲公天臺豐干禪師  天臺寒山子天臺拾得  明州布袋和尚諸方雜舉徵拈代別語  p. 117  圖一:原《傳燈玉英集》卷十四殘闕之目次  圖二...和尚  玄沙宗一師備大師漳州桂琛和尚[45]  大法眼禪師[46]  如此,筆者完成了《傳燈玉英集》第14卷之補闕,而且依上述王隨刪節《景德傳燈錄》之原則,經筆者比對,《傳燈玉英集》第14卷的確為《景德...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