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王顾左右而言他。 石头希迁禅师——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41),是为正言反说。 宗禅师—...卓锡夹山期间,克勤讲解雪窦重显《颂古》,并由门徒依据讲稿汇编整理而成影响巨大的《碧岩集》,此集以夹山异名碧岩命名。其流传四方,远及高丽和日本,并因此“法道大振(45)。 两宋以前的饮茶之风,经唐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740143.html
-
作品裡所反映出來的音譯系統並不是完全扣合的。[40] p. 114 在這一方面,特別是在探討此一時期西北方音的分歧上,劉廣和教授幾篇討論唐代八世紀長安聲紐以及義淨與不空音譯系統對比研究的論文,[41...有關梵、漢兩本《心經》的文獻學研究早已汗牛充棟,而其間一些重要的著作筆者又未曾見及,[45] 加之我們目前的研究重點但僅限於前揭的五件抄本,因此雖然坊間早已出版了由林光明先生蒐羅了一百八十四種各式語文...
萬金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0540560.html
-
《唯识》《楞伽》入手"[41]。 能使佛教思想与科学、哲学汇通的一个枢纽正是重新传入中国的唯识学,宋恕给南条文雄写信时曾经感激涕零地说:"理想之高,持论之通,至华严、法相诸宗之书而极矣,禹域佛学久绝...章太炎的经验[45],本来,人们以为中国佛教的思想过于含混笼统而不合符近代科学的趋势,必须加以改变[46],这时,由于"科学之反激"与"哲学之旁助"使得唯识学在近代中国成了"显学"[47],佛教思想在...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740623.html
-
足大千世界的本质、本性。天台宗大师知礼(960 —1020)概括说:“只一具字,弥显今宗。”(注:《观音经玄义记会本》卷二,《续藏经》第55卷,第41页A。)天台宗创始人智@②(538 —597)...》第45卷,第902页上。 )放生器的设置,为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命提供了实在的工具。 在中国民间,放生是颇受尊敬的善行,人们喜欢在节日放生,也愿意到寺庙放生。为满足教徒的放生意愿,许多寺庙建...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1740736.html
-
中说到,佛教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以“其传也,无文字语言以为说,其入也,无门阶经术以为渐,语如梦觉,得自本心”〔41〕,他们常常以为,冲口而出的自然平常话语是最能呈现意义的,如果意义不得不用语言表达...、“道不可言”〔44〕,并没有被道教所继承,却在佛教那里找到了知音〔45〕。如果我们勉强采用“结构——功能”的理论对佛道“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互影响和建构,对佛教与道教的语言文字观念作一个比较,...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2640746.html
-
。 [41] 同上,卷七,頁二五八下 ─ 二五九上。 [42] 同上,頁二六0上 [43] 同上。 [44] 同上。 [45] 「唐玄奘法師年譜」,「研究」,上冊,頁二八三 [...,有一段很好的分析。傳文寫道: 帝少勞兵事,纂曆之後,又心存兆庶。及遼東征罰,櫛沐風霜。旋旆已來,氣力頗不如平昔,有憂生之慮。既遇法師,遂留心八正,牆塹五乘,遂將息平復。[41] 他在玄奘的建議...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3741098.html
-
是引生无分别俱生智(41)。所谓迁识,指人在临命终时能以自力(气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识迁往他方净土或其他世界,使心识在迁往途中毫无障难而行,它则作为最佳之护送者。主要的关键在得气心自在(42),才能...此外,在道中还有修四迁识法,一、净心迁识;二、调整身要迁识;三、强迫法迁识;四、夺舍迁识(44)等等。各有修法要诀,此则从略。 第六、中阴成就法。中阴或译中有。中阴要义为引生三世俱生智(45)。中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3941171.html
-
。 Back44 参见注释 41。 Back45 对这些分析的其他批评,请参见注释 43 中所提到的两篇论文。 Back46 「空」是可以否定的,只要它成了不可否定的「最高真实」。这 可以从龙树的其他... (40) 他们并进一步采 用传统的西洋逻辑,将第 (d) 句了解成「非 P 且 P,亦即 「 P 且非 P 」;而它(第 (d) 句)正是第 (c) 句。(41) 其次,依据传统西洋逻辑中的「矛...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5841194.html
-
所收资料的丰富来说,目前恐仍无同类书能出其右。但此书亦有不少缺点,烦琐而外,更有不少论述,是不相干的,……作者对禅的本质、方法,及其思想演变,都未予以一概念的处理。”[41]像美国Sallie B. ...秩序整体中去。”[44]金岳霖先生(1895--1984)谈到中国哲学特征时亦说,中国哲学中有人在,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哲学家就是其哲学的践履者。[45]这意味着古代理论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理性活动和结果,...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341200.html
-
。
(40)「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A)《大正》四六.六五三页中。
(B)参同第三十四条。
(41)论言:「以依本觉故有不觉,依不觉故而有妄心,能知名义,为说本觉。故得始觉即...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
(45)论云:「阿梨耶识有二分,一者觉,二者不觉。」
(A)《大正》四六.六五三页下。
(B)《大乘起信论》(真谛译)。《大正》三二.五七六页中。
...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064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