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具足百界千如种种性相,与诸佛平等无二。如何修持?“唯须一重能所,以六根为所观,以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为能观。”B41如此观心,即可圆净六根,断惑证真。念自佛的修行方法,“该摄一切诸教,...,第16页。B40藕益:《示念佛三昧》,见于《净土集》第103页。B41藕益:《示念佛法门》,见于《净土集》第102页。B42藕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见于《净土集》第70页。B43同前,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462765.html
-
41 1994 ? 东汉六朝时代的浙江佛教 莫幸福 浙江学刊 1994:4=87 页93-96 1994.7 ? 东汉末年岭南佛教史迹小考 程存浩 广东社会科学 1998:2=70 页73-75 ...林显庭 鹅湖月刊 2:12=24 页26-31 1977.6 ? 小品与东晋清谈 林显庭 中国佛教 23:5 页41-47 1979.2 ? 魏晋南朝的君父先后论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
纪志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5262846.html
-
著道教理论中的存有观, 有它应在中国哲学传统中所该占据的发言地位。此暂不多论。 庄子对于人之形体只当作寄舍, 形体可变化而精神不死, 此精神则与自然同在, (引文41)而完人之能力则是上天下地, 水火不侵, 乘风御气无所不能。(引文42.43 ) (41) “----且彼有骇形, 而无损心, 有旦宅, 而无情死, ----” 《庄子∕大宗师》 (42) “----‘藐姑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23262849.html
-
有偏重。在第二期(26岁到41岁)与第三期(41岁到51岁),他的思想基本趋于成熟,佛化运动的社会目的更加明确,方法也更加系统。他在“在八宗的教理和历史,作分别的综合研究之后,在佛学的基本...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74162938.html
-
法令规范数据使用的统计方法40 陆、法令规范资料在呈报金额与次数的差异与不便40 第二节、台北市寺庙登记表的资料特性41 壹、台北市寺庙登记表的搜集过程41 贰、寺庙登记表的特性呈现42 第...
陈木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2463030.html
-
,遣首座弟子以书信询问密 云,请纳为临济法嗣,但同时也请密云「容其玄要之法」,希望获得 密云的首肯。(注41)密云则答以「汉公欲建宗旨,出于至诚,老僧但 恐多事耳,彼既知此,听其自为,何拒之坚乎...古语录下之 尊宿,及以老僧炷作一炷烧却,以免遗害将来。 ───────── (注39)潭吉着《五宗救》,页821。 (注40)潭吉着《五宗救》,页825。 (注41)潭吉着《五宗救》,...
连瑞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0763204.html
-
动+ 著+ 处所词”结构中的“著”, 可以相当于“在”, 也可以相当于“到”, 如(例(41) 至(44) 转引自吴福祥(2003) ) : (41) 有一白手巾, 挂著池边。( 《佛说树提伽经》)...
林新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3663271.html
-
论三佛典的第一义谛与空41 二 三佛典对于第一义的界定-41 三 三佛典对于空的界定 -43 (一) 空相-43 (二) 空性-45 第三节 涅盘的界定与类型49 一 涅盘在文法结构上的...
曾惠田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2063709.html
-
2.般若品及坐禅品两处引用:「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注41),这是指《梵网菩萨戒经》(注42)。
3.般若品又说:「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注43),这是出於《法华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一切佛语心品云:「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大正一六,四八四页上。
(注41)般若品,大正四八,三五一页上。坐禅品,大正四八,三五三页中。
(注42)《梵网...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0963968.html
-
本来面目自现,即此便是一念真无生意也。[41] 这种打破成片的疑团,顿见本来面目的体验,<示念佛参禅切要>说: 看到一念不生处,则前后际断,中间自孤,忽然打破漆桶,顿见本来面目,则身心世界当下平沉,...,《梦游集》卷18,第2册,总页938。 [41] 〈答袁沧孺使君〉,《梦游集》卷18,第2册,总页974。 [42] 《梦游集》卷9,第1册,总页441。 [43] 《梦游集》卷53,第4册,...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146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