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门寺佛教文化研究综述

    (31)  荣新江认为佛指舍利不同于佛牙舍利。前者被视为佛祖真身,被称为“真身”,这在唐代文献中是明确的(同前文)。韩金科、梁子亦持此说,并认为“真身”一词是晚唐泊宋文士僧人对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特称(见...1。  (23)、(25)《法门寺文化研究·考古卷》第63-83页。  (29)《论文选集》第133页。  (31)李斌城《论唐人对法门寺佛指骨的崇敬》见《论文选集》。  (32)杨维中《法门寺佛骨...

    梁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2439095.html
  • 中国佛教的气本原说和道体说

    rdquo;〔31〕这里把道与法(一切事物)对举,本与用对举,认为虚空是道本,森罗万象是法用。所谓虚空,就是佛经常说的空、性空、空性,是指万物无造作、无主宰、无实体的本性。所谓道是:“牛头...ldquo;与”字之误。 〔30〕《大正藏》第8卷第478页下。 〔31〕《宗镜录》卷77,《大正藏》第48卷第842页中。 〔32〕《宗镜录》卷9,《大正藏》第第48卷第463页中...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0139137.html
  • 什么是佛教

    patisarana.(31)”  [注]  (1)英译《大史》,第14-50页。  (2)同上,第19-50页。  (3)锡兰内地的一个小村,离康堤约24英里,此地仍是锡兰佛教徒朝拜圣地,《觉音...28)《增支部》,第一品,第286页。  (29)《中部》,第一品,第二十二经,第140页。  (30)第五品,第56页(巴利圣典出版社,1948);《律藏》,第二品。  (31)《涅槃经》,见第十四...

    学愚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139441.html
  • 从五蕴论解脱

    常道,由此也可以体会到善知识的重要。《阿含经》对此属无常法的五蕴的断除,主要以修习三十七道品展开。   修习四念住,[30]修习四正断断除五蕴,[31]修习四如意足[32]、五根[33]、五力[34]...  [28] 《杂阿含经》卷7,175经  [29] 《中阿含.》卷10,  [30]《杂阿含经》卷7,177  [31]《杂阿含经》卷7,178经,  [32]《杂阿含经》卷7,179经  [33]...

    释昌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3439844.html
  • 漢藏的佛性論

    客塵虛妄染,本來自性空。(T31,840a)  此二頌在《佛性論》卷四中譯為:  無一法可損,無一法可增,應見實如實,見實得解脫。  由客塵故空,與法界相離,無上法不空,與法界相隨。(T31,812b)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240225.html
  • 《法句經》及其譬喻的演變略探

    述佛品)、B28罪障品(A9惡行品、A10刀仗品)、B29相應品(A1雙要品、A7羅漢品)、B30樂品(A15安寧品)、B31護心品(A3心意品)、B32苾芻品(A19奉持品、A25沙門品)、B33梵志品...17)、C26塵垢品(A18)、C27奉持品(A19)、C28道行品(A20)、C29廣衍品(A21)、C30地獄品(A22)、C31象品(A23)、C32愛欲品(A24)、C33利養品(B13)、C...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0640257.html
  • 《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

    罪障品(A9恶行品、A10刀仗品)、B29相应品(A1双要品、A7罗汉品)、B30乐品(A15安宁品)、B31护心品(A3心意品)、B32苾刍品(A19奉持品、A25沙门品)、B33梵志品(A26梵志品)...、C25忿怒品(A17)、C26尘垢品(A18)、C27奉持品(A19)、C28道行品(A20)、C29广衍品(A21)、C30地狱品(A22)、C31象品(A23)、C32爱欲品(A24)、C33...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0040394.html
  • “六家七宗”新论

    于本身之静一。于是一多殊途,动静分说,于真各有所见,而未尝见于全真。”[31]概括而言,魏晋玄学在纯思辨领域着力探讨的是本体和现象的问题,由此问题而展开其有无、本末、体用的辨析;从致思倾向言...   [31]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242页。   [32] 僧叡《毗罗摩诘提经义疏序》,《出三藏记集》第311页。   [33]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304页。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741233.html
  • 长者子说

    皆如阿弥陀佛国。若有人民闻是经信喜者,皆当生阿弥陀国。佛说是已,太子刷护及五百长者子,诸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人民鬼神龙,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31]  可见此经的内容,与《无量寿经》...第4卷第647页上。  [30] 按:见《大正藏》第14卷第778页上。  [31] 按:见《大正藏》第12卷第153页下至第155页上。  [32] 按:其文略云:“阿阇世王太子,名为和休,与长者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341364.html
  • 试析楞严经与道教的思想渊源

    种,大乘小乘,及与中乘”,[30]搞出了一个中乘经;“无量众生,发上道心,舍小乘业,无量众生,悟二乘道”,[31]二乘成了闻法而悟,不是无师自悟的了。凡此种种,都明显地误会了佛教中三乘的区别。在《...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编号Pel.Chin.2860 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30] 同第9注  [31] 同第5注  [32] 吕澄《楞严百伪》,《吕澄佛学论著选集》第一册,齐鲁书社...

    周永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74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