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虚 第四节 3 空性修持与因果取舍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虚 第四节 3 空性修持与因果取舍
莲花生大师曾对藏王赤松德赞说:「金刚乘的见解极为殊胜,但是在行为上,不能偏执于空性的见解,否则将善法和恶法都解为空,这样将成为魔见;同样的,空性见也不能偏堕于行为,否则,将会被实有之相所束缚,这样就没有解脱的机会。」他又说:「持空性的见解,应比虚空高;取舍因果之心,要比面粉细。证悟实相见解的同时,必须对因果作很细腻的取舍。」
有人问帕当巴仁波切:「已经证悟空性的人,造了罪业,是有害还是无害?」帕当巴仁波切说:「真正证悟空性的人是不会造罪业的。因为证悟空性和大悲心的具足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修持正法,应该以因果舍取为主要,见解和行为要一致,不能悖离。
而现在正在修习空性,还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在修行大道上,因为采取现行对治,过去生所潜伏的习气,和未来会转生恶趣的恶果,将会很迅速地成熟在今生。所以,《金刚经》上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减,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这个意思。
密勒日巴尊者早年造了许多的杀业,自认为一定会堕入恶道,因为对因果不虚的道理,深信不疑,所以他非常虔诚,比平常人更勇猛精进修持,最后终于得到很大的成就。
◎菩萨畏因 凡夫畏果
一般众生不知道如何取舍,担心恶果,却不怕造恶因,希求善报,却不知种善因。而成就了的菩萨,知道果报不可思议,所以在善恶取舍的因上,非常戒慎恐惧。
毕竟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对于诸法实相,本体性空的体悟,几乎是谈不上,最多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面的认知而已。在没有破除「法有我」、「人有我」的执著时,我们都是以「自我」为主来累积资粮。所以我们所做的功德,事实上,都参杂着贪、瞋、痴、傲慢、怀疑和嫉妒等五毒烦恼在一起,以这样的心识作善事、造善业,来累积资粮,所行得的福报其实很有限。
以「我执」累积资粮,所产出的福报,也会因为「我执」而消失。为了减缓福报的消失,希望福报不断增长的办法,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如果我们为了利益众生来闻思修佛法,最后将所有功德全都回向给众生,这种功德力会变得很大。这就是为什么佛陀那么重视菩提心,常常强调菩提心的缘故。
很多人以为发菩提心都是为别人牺牲,自己一无所得,所以一讲到发菩提心时,就觉得自己很委屈,其实,为一切众生修行善法,便拥有一切众生的力量。修行要靠众生,才能净化自己的业习。如果我们建立起这个理念的话,行菩萨道就比较容易了。如果我们存有偏见,以为自己都为众生牺牲奉献的话,慢慢就会自以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最重要,只有自己在渡众生,最后会认为很多人都欠自己似的。这种心态在不知不觉中,会导致傲慢的增长;修行人只要一产生傲慢,就会渐渐变成“佛油子”,那就很难回到老实修行的正道上了。身为一位大乘佛教徒,应该记住因果业报的道理,不管在世间的做人做事,和出世的修持上,都要脚踏实地,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