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士全传: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四章 大乘天鸣天竺国
莲花生大士全传: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四章 大乘天鸣天竺国
观音轻轻地转动了法界的轮
在每一个地方
漩起了法的漩涡
是梦 原来不是梦
不是梦 原来是梦
这无际的幻
空空地敲起了心底最深层的梵音
南无唐玄奘三藏
法师讳玄奘
俗姓陈 陈留人也
汉太丘长仲弓之后……
而就在文成公主出嫁到藏地之时,玄奘大师正在印度天竺,广受到印度诸大国大王的礼遇和敬重。而许多的西藏人也一直认为,玄奘大师是经由西藏而进入印度的。
佛法大海的甚深因缘——莲华生大士、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玄奘大师等等,在人间的无量度众事业,随着时空因缘流动着,仿若大海中的水月,也宛如无量无尽的摩尼宝鬘一般,相互映摄;将印度、内地、藏地的佛法血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远在印度天竺的玄奘大师,这时正想束装返回大唐。不只如此,印度的两个大国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Bhaskara-varman,意为日胄)王与羯若鞠阇国的戒日(Harsavardana,意为喜增)王,为了要先迎请玄奘大师到他们的宫中的问题,差一点引起了战争。
当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开始准备回国,正将经典、佛像整理打包,这时,那烂陀寺的僧众都前来挽留玄奘大师继续留在印度。
但玄奘大师都一一婉拒了,并且告诉他们:“无垢称(Vimalakirti,维摩诘)菩萨曾说:‘太阳为什么要去瞻部洲?’然后有人就回答说:‘是为了消除冥暗。’我想要回到祖国大唐也正是如此啊!”
众僧虽然一再挽留,但是玄奘法师始终不肯采纳。于是众僧只好求见恩师戒贤大师,报告玄奘将要回国一事。戒贤大师就问玄奘道:
“仁者决定要如何做呢?”
“天竺是佛陀诞生之处,我不是不爱乐这块土地。但是,我之所以不远千里前来佛国,完全是为了求取大法、广利群生。自从我到达天竺之后,有幸承蒙恩师为我广说《瑜伽师地论》,使我破除一切疑细,并且到各处朝礼圣迹,听闻各部派的甚深义旨,私心慰庆实在不虚此行。现在希望以所闻之学,归国从事译经工作,让有缘的人,同得闻见,藉以回报我师的大恩大德,因此才没有时间继续停留。”
戒贤法师听完这些话之后,十分高兴地说:
“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心意!我心中对你的期望也是如此。你现在就自由地装束准备回国,众人不需苦留。”
两天以后,东印度的鸠摩罗王派遣使者来求见戒贤大师,并且带来一封信说:
“弟子想要拜见脂那中国的高僧玄奘大师,希望大师让他前来我国,以圆满我供养这位大德的心愿。”
戒贤法师看了信之后,就对僧众说道:
“鸠摩罗王想要迎请玄奘,然而玄奘正准备前往戒日王处和小乘信众论战。现在如果让玄奘去鸠摩罗王那里,万一戒日王再来信时将怎么办呢?所以还是不能让玄奘去鸠摩罗王那里。”
于是就向鸠摩罗王的使者说道:“现在这位中国的僧侣正准备回国,所以无法应鸠摩罗王之命而前往贵国。”
使者回去向鸠摩罗王奏明一切之后,鸠摩罗王竟又派遣使者前去向戒贤法师说道:“即使玄奘大师想要回国,何妨先来敝国一游,再离去归国并非难事。请接受弟子的邀请,不要辜负弟子的殷切期盼!”
然而戒贤法师仍然不从,因此鸠摩罗王大为愤怒,就另派遣第三名使者拿着信去见戒贤大师说:
“弟子是一个凡夫,染习世俗的享乐,至今还没有皈依佛法。现在由于久仰这位中国高僧,身心欢喜,似乎已开启萌芽了我的道心。然而大师却再三不许玄奘大师前来,这乃是要使众生沉沦轮回永夜,难道这就是大师弘扬世尊遗教的做法吗?由于十分仰慕这位中国高僧,我才再三派遣使者前来邀请,如果他不克前来,则分明表示我是没有善根的恶人罢了,那我当然可以任意为恶了。以前设赏迦王犹能破坏佛法、毁坏了菩提树,难道大师,你认为我没有这种能力吗?假如你不让玄奘大师前来我国,那么我就发动象军进攻贵国,把那烂陀寺碎为微尘。我这句话如同太阳一般,言出必行,敬请大师仔细看着!”
戒贤大师看完这封信后,就向玄奘大师说道:
“鸠摩罗王的善心虽然薄弱,而且该国境内的佛法也不盛行,但是他听闻了仁者的贤名,似乎发起了深心善意。或许仁者是他宿世的善友,所以你还是努力勉意前去,出家人本来就是以济生利物为本,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就如同砍伐树木一般,只要把树根砍断,枝叶自然枯萎。假如你能使鸠摩罗王发心,那么该国人民也会跟随大王而信奉佛教。反之如果你不应命前往该国,那或许就会发生魔事魔难,所以你还是辛苦地去一趟吧!”
于是玄奘大师只好从那烂陀寺出发,随同鸠摩罗王的使者前往迦摩缕波国。
玄奘到达该国以后,鸠摩罗王非常高兴,亲自率领群臣出城迎接,顶礼膜拜,赞叹不已,并将玄奘大师延入宫款待,每日备具音乐、饮食、花香种种上妙供养;大王并且请求受戒,如此经过一个多月。
这时戒日王刚好征讨恭御陀国回来,他一听说玄奘法师已经去了鸠摩罗王宫,不由得大为震惊地说:
“我以前屡次派遣使者迎请玄奘法师他都不来,现在为何竟然去了鸠摩罗王宫?”
于是就立刻派专使去见鸠摩罗王,让他赶紧送回玄奘大师。没想到鸠摩罗王却对来使说:
“你要我的头可以,但要玄奘大师立即前去贵国,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使者如实回报之后,戒日王大怒,就向侍臣说道:
“鸠摩罗王实在太瞧不起我了!竟然说出这么无礼的话!”
于是再派使者去责难鸠摩罗王说:
“你既然说要你的头可以,那么我现在就派遣使者来取你的头!”
这时鸠摩罗王也深悔失言,就立即派遣象军二万乘和战船三万艘,护送玄奘大师渡过恒河一起去戒日王宫。当他们到达羯朱嗢祇罗国时,就被戒日王追上了。
鸠摩罗王出发之前,首先在恒河北岸建立行宫,渡河之后就把玄奘大师安置在行宫之内,然后才率领诸臣南渡恒河去见戒日王。戒日王看到他前来非常的高兴,知道他敬爱玄奘大师,因此也就不再责难他先前所说的话,只是问鸠摩罗王说:
“现在玄奘大师在何处?”
“在我的行宫里。”
“为什么不请他到我这里来?”
“大王既然钦贤爱道,怎么能够让我把玄奘大师遣来拜见大王呢?”
“善哉!我明白了。现在就请大王暂时回去,明天由我自己亲自来迎请玄奘大师。”
于是鸠摩罗王就回到行宫,并且对玄奘大师说:
“戒日王虽然表示明天亲自来迎接大师,不过据弟子猜测,今天晚上就会前来,所以请大师暂时等候。当戒日王来时,大师不须动身!”
“依佛法观点看来,也是理自如是。”
到了当夜晚上一更出头,戒日王果然来到了行宫。侍卫向鸠摩罗王报告说:“恒河上有几千支钜烛,而且听到战鼓的声音。”
鸠摩罗王立刻说道:“这是戒日王前来迎请的列行。”
并立即敕命擎起钜烛,亲自率领群臣前往迎接。戒日王行路时,身边常率领着一支拥有几百个金鼓的部队,每前进一步就击打一鼓,因此号为“节步鼓”。这种威仪只有戒日王才能拥有,其他大王不得相同。
不久戒日王进入行宫,顶礼膜拜玄奘大师之足,散鲜花表示景仰,并且以无量的偈颂赞叹,然后向大师说道:
“弟子很早以前就邀请大师前来敝国讲道,大师为何不肯来呢?”
“我所以远来天竺寻求佛法,主要是为了听讲《瑜伽师地论》。当我接到大王的邀请时,我还没有听完此论,所以才无法应命前往贵国。”
戒日王接着问道:“大师来自中国,弟子听闻在中国有‘秦王破阵乐’的歌舞之曲。不知道秦王(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积有什么样的功德,才能受到如此称扬?”
“我们中国人见到怀着贤圣的心,能够为人民铲除凶暴而覆润群生的人,都会歌而咏之,上自宗庙的雅乐,下到市井的歌谣,都会交口赞美。秦王,就是中国当今的天子,在他即位为皇帝之前,曾被封为‘秦王’。当时的中国,天下大乱,国无君主。原野积着人肉,山川河谷流着人血,妖星夜集,戾气朝凝。山河苦于封豕贪欲暴徒,四海困于长蛇之毒。这时秦王以太子身份,奉大唐天子的诏命,转战各地消除奸雄,率领大军平定天下,才使中国再度归于一统。因此中国人为了感念秦王的恩德,吟唱此歌舞来歌颂他。”
戒日王听完这话,就说道:
“只有这样伟大的君王,才称得上是上天所派遣的天子。那么弟子就此告别,明天弟子再来迎接大师,请大师不辞辛劳!”戒日王说完就回去了。
第二天清早,戒日王派遣使者前来迎请玄奘法师与鸠摩罗王,同往戒日王宫侧。戒日王率领二十多名门师高僧出迎,入座之后,席间备列有各种珍膳,并奏乐散花供养,供养后,戒日王就问道:
“据弟子所知,大师著有《制恶见论》,请问此书何在?”
“在此。”
玄奘大师就取出这本书,交给戒日王。看宛之后,戒日王十分高兴,就对随行的门师说:
“弟子听闻:日光既出,则萤火与烛光就失去光明;天雷震音,就无法再听见锤凿的声音。师等所信奉的宗派,都被玄奘大师所破,你们有谁能出来挽救自宗的立论呢?”
在座的诸门师,没有一个人敢起立发言,因此戒日王就说:
“你们的上座法师提婆犀那(Devasena),自称解冠群英,学问超越一切哲人,并且起首提倡异说,时常诋毁大乘的论说。然而,如今他一听说中国大德前来,就前往吠舍厘,藉口礼观佛陀圣迹去了,到现在我才知道你们的无能。”
戒日王有一位妹妹,聪慧利根,精通佛法中正量部的义理。她坐在王兄的后面,听闻玄奘大师讲解大乘宗义,发觉宗义高深广大,而小乘却格局狭小而浅薄,因而对玄奘的渊博佛学极表钦佩,称赞不已,于是戒日王对玄奘说:
“大师的经论太高妙了,弟子以及门师众僧都十分信服。但是弟子恐怕其他国家小乘外道之辈,仍然墨守愚迷的教义,因此弟子希望,在曲女城为法师举办一次大法会,命令五天竺全天竺的沙门、婆罗门与外道等共聚,请大师示以大乘微妙的义理,断绝他们毁谤大乘之心,显现大师的崇高盛德,摧碎他们我慢之心。”
当日,戒日王就发出诏令,宣告诸国及论师前来曲女城,共闻中国法师的论义。
玄奘大师就在初冬之时与戒日王逆恒河而上,至十二月才到达法会会场。五印度中,总计有十八国大王前来,及精通大小乘的高僧三千余人到场,另外婆罗门与尼乾外道等约二千多人赴会,同时那烂陀寺的一千多名僧侣也赶来参加。
这些来自印度各地的诸贤,都是博蕴文辞义理,并且善于雄辩,为了听闻法音,而前来与会。他们还率有侍从及广大群众,有的骑大象,有的坐銮舆,旌旗插满会场,各自围绕,场外众盖云集,充塞拥会于数十里之间。这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法会。
戒日王敕命会所,建造两间大伽蓝,里面分别供有佛像。这两间大伽蓝,都是在法会前夕建成,里面空间非常广大,每间都能容纳一千多人。戒日王的行宫在会场之西五里处,每天在行宫铸造一尊金像,并在一头巨象上安置宝帐,然后把佛像供在宝帐中。
法会启始日,戒日王自己身穿帝释天服装扮成帝释天王,手持宝盖侍立左侧;鸠摩罗王则装扮成梵天形,手持白拂侍立右侧;两位大王都头戴天冠华鬘,垂缨佩玉。同时又用两头大象驮着宝花,跟着佛像的后面走着,玄奘大师和门师等,则各乘大象跟在大王之后。此外又以三百头大象,使各国大王、大臣、大德等乘象于路侧赞颂而行。
一大早大众整装自行前往会场,到会场门前下了车乘,各自捧着佛像进入殿中,置于宝座上。戒日王与玄奘大师依次供养,然后才让十八国大王进入会场;其次是一千多位通晓经典,各国最有名的高僧;再其次是五百多位有名的婆罗门外道;再其次则是二百多位各国大臣进入。至于其他道俗两界人士则分别安置坐在会场外面。
戒日王招待所有与会者饮食,饭后供养佛陀:金盘一个、金碗七只、金澡罐一个、金锡杖一枚、金钱三千、上(左疊右毛)衣三千件。此外对玄奘大师及其他高僧也分别各有供养。
供养完后,戒日王又另设宝床,请玄奘大师坐在上面为论主,称扬大乘教法,以及造论之意。同时命令那烂陀寺的沙门明贤法师,当众向所有参加法会的人朗读玄奘大师所造的《真唯识量论》;另外又把此论抄写在金牌之上,挂在会场门外,以便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部论的详细内容。
接着,玄奘大师说道:“这部论中若有一字无理,能够加以难破的话,就请砍下我的头来谢罪。”
如此一直到了晚上,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反驳。戒日王非常高兴,就宣布停止辩论大会回到行宫,诸王及众僧也各自回到下榻的地方,玄奘大师与鸠摩罗王也回到行宫之中。
第二天早晨,又各自从行宫捧着佛像进入会场,参加的人和第一天相同,如此一连经过五天。这时小乘和外道,对于玄奘大师毁掉其宗义,十分愤恨,就企图杀害大师。戒日王知道这项阴谋之后,就立即发出命令:
“邪教徒众,混乱真理,由来已久,埋没正教,误惑众生。假如没有上贤出现,又如何能鉴别真伪呢?中国的玄装大师,气宇轩昂,解行渊深,为了拔除群邪,才到天竺游学,显扬大法,引导愚迷。然而妖妄的邪徒,不知惭愧与忏悔,竟敢妄想图谋不轨,生起杀害玄奘大师的心。这实在是难以容忍,不可饶恕。现在我宣布,假如群众中有人胆敢伤害玄奘大师,我就立刻将他斩首示众;有毁骂玄奘大师者,我也要割去他的舌头以示惩戒;假如众人想要申辞辩论挽救自己宗派的教义.则不在此限。”
由于这道诏令的公布,才使邪徒销声匿迹,结果在为期十八天的大会中,竟然没有人敢发出辩论。
在将要散会的傍晚,玄奘大师再三称扬大乘教,赞叹佛陀的功德,使无量大众都从邪道导入正道,放弃小乘而皈依于大乘。
戒日王对玄奘大师增益崇仰,再供养给大师金钱一万、银钱三万、上等(左疊右毛)衣一百件。其他十八国大王也都纷纷布施珍宝,可是玄奘大师却一概不受。
戒日王命令侍臣庄严一只大象,象身上竖起大幢,请玄奘大师骑在大象上,命令大臣陪同侍卫巡行,向大众宣告论义安立无屈。因为按照印度的习俗,凡是论战获胜者,都要举行这种巡行仪式。玄奘大师谦让没有接受巡行。但戒日王却说道:
“这是天竺古来传统的礼法,不可以取消的。”
于是戒日王就手持玄奘法师的袈裟,向大众普遍唱声宣布道:
“中国高僧玄奘大师,已经安立大乘教义,驳破各种异见。十八天的长期论战中,没有人敢与辩论,因此我特地向大家宣布玄奘大师论战的胜利。”
大众欢喜欢呼,竞力为玄奘大师立下义名。大乘教的信众称呼玄奘大师为“摩诃耶那提婆”(Mahayanadeva,大乘天之意),小乘教的僧徒则称呼他“木叉提婆,”(Moksadeva,解脱天之意),并且烧香散花礼敬而去.从此玄奘的德音令名更加远播。
曲女城大会结束之后,戒日王把铸造的金像统统布施舍给伽蓝,然后令僧侣守护。而玄奘法师,由于已向那烂陀寺僧众辞行,并且搜集了应该携带的佛经和佛像,如今论战既然已经完毕,所以到十九日就向戒日王辞行回国。而戒日王说道:
“弟子承嗣宗庙,成为天下之主已经三十多年,时常害怕福德不能增广,深恐无法延续往昔的善因。所以才聚集财宝,在钵罗耶伽国(Prayaga)的恒河与阎牟那河两河会流之处建立大会场,每五年邀请全天竺的沙门、婆罗门以及贫穷孤独的人,举行历时七十五天的无遮布施大会,到现在为止已经举行了五次,马上就要再单行第六次无遮大会,因此敬请大师能够随喜参加这次大会。”
玄奘大师回答道:“所谓的菩萨行,需要福慧双修。有智慧的人获得正果,不会忘记他的本。大王既然不吝惜珍财而布施,那我岂可推辞,而不稍停留?就请大王带我一同前去吧!”
戒日王听了非常高兴。
二十一日就出发前往钵罗耶伽国的无遮大会场。此处位于恒河南岸,阎牟那河北岸,两河都从西北向东而流,并在此地汇合。大会场就设在两河汇流处的西岸,周围有十四五里,地势像镜子一般平坦。自古诸王都在这里布施,所以一向有“施场”之称。据说:“只要在这里布施一钱,胜过在其他地方布施一百钱。”因此自古以来这里就特别受到重视。
于是,戒日王在这“施场”上竖起芦草为篱笆,四面各有千步,中间建有草堂数十间,安贮众宝,如金,银、珍珠、红玻璃宝、帝青珠、大珍珠等。另外其旁设有长舍数百间贮有丝绢衣、斑(左疊右毛)衣、金银钱等。篱笆外面另设厨房,宝库前面更建有长屋一百多间,其形状很像京城的市街,每间长屋能容纳一千多人。
在此以前,戒日王就敕告五印度的沙门、外道、尼乾、贫穷、孤独之人等,都集会施场接受布施。有些参加玄奘大师曲女城大会的人,就直接前往施场,十八国大王也都被邀请与会。当到达施场时,已经聚集有道俗五十多万人。这时戒日王在恒河北岸搭建行宫,南印度的杜鲁婆跋吒王则在西岸搭建行宫,鸠摩罗王则在阎牟那河南岸的花林旁搭建行宫,受布施者则等候在杜鲁婆跋吒王行宫之西。
隔天早晨,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乘坐车船,杜鲁婆跋吒王则率领象军,各整威仪来到会场,十八国大王则陪列在侧。
法会开始的第一天是在施场的草殿内安置佛像,布施上等宝物和衣服以及美味佳肴,并奏乐散花,晚上才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帐。
第二天是安置太阳神日天像,布施大约第一天一半的宝物和衣服。
第三天则是安置大自在天像,也有和日天相同的供养。
第四天是布施僧侣之日,大约有一万名僧侣排成一百列并坐,分别布施金钱百文、珠一枚、(左疊右毛)衣一套,以及饮食香花等,供养完了就各自退出。
第五天起是布施婆罗门,经过二十多天才完全供养完毕。
第六阶段是布施外道,经十天才供养完毕。
第七阶段是普遍布施远方求施的人,也经过十天才供养完毕。
第八阶段是布施贫穷孤独的人,经一个月才供养完毕。
如此一来经历五年之久所积蓄的府库财物,完全供养布施殆尽,只留下象马兵器之类,这是为了镇压叛乱和保卫国家之用。至于其他宝物及身上的衣服、璎珞、耳环、臂钏、宝鬘、项链、髻中的明珠等所有财物,也都全部布施完毕。
将一切都布施完毕的戒日王,向他妹妹要来粗布衣裳穿着,礼赞十方诸佛,欢喜踊跃,双手合十,说:
“我以前聚集各种财宝,经常担心没有坚牢的宝库收藏,如今我却把财宝全部储存在福田中,可以说已经完全入藏了。但愿我生生世世常具财宝、佛法,平等施予众生,完成命、心、资具、业、神力、法、智等十种自在,满足智慧与福德两种庄严。”
如此七十五天的无遮大会才算正式结束,诸王赶紧持着各种钱财和宝物,向民众赎回戒日王所施舍的璎珞、髻珠和御服等,拿回去再献给戒日王。经过数日以后,戒日王的衣服和宝物,就又都恢复原状。
无遮大会开完之后,玄奘大师就要动身回国,可是戒日王与鸠摩罗王却一再挽留。但大师为了弘法于中国,而婉拒了。
当玄奘法师出发三天以后,戒日王又和鸠摩罗王、杜鲁婆跋吒王,各自率领几百轻骑兵又来送别。他们对玄奘大师是如此的殷勤礼重,最后更派一位名叫摩诃怛罗(mahamatra)的官员四人随行;同时大王也以素毡作书红泥封印,由达官奉书护送玄奘大师,希望沿途所经各国,看到信后都能热忱护送,使他顺利回到汉境。
玄奘大师行至于阗国时,由于大王的挽留及大师在过印度河时,曾损失了一部分经典,所以就从瞿萨旦那国派使前往库车和喀什噶尔,希望能把所损失的经典补充上,以致无法马上回国。于是玄奘就写了一封表文,派一名高昌青年跟队商一起先回长安,向唐太宗奏明以前远去天竺求法取经的玄奘,如今已经圆满达成使命正在回国途中,现在已达抵于阗国,这封表文说明:
“……玄奘过去认为佛法兴于西域,而后遗教东传,虽然胜典已传入中国,圆满的宗义尚缺,因此才发愿亲去天竺求法取经,不顾生命的安危。于是在贞观三年四日,冒越国法宪草,偷出境,前往天竺求法。脚踏浩浩的流沙,履陟巍巍的雪岭,穿越峻险的铁门,路过热海波涛之路,始从长安京城到达天竺的王舍新城。中途历经有五万余里。……最后能目睹耆阇崛山,在菩提树下顶礼膜拜;见所未见的佛迹,闻所未闻的经典;穷宇宙的灵奇,尽阴阳的化育。……历览周游一十七年,现在已从钵罗耶伽国经迦毕试境,越过葱岭渡过继波谜罗川(帕米尔河),而回到了于阗国。不幸由于所带的大象溺死,经本众多,难以携带,所以暂时停留……现在谨派高昌俗人马玄智,随同商侣奉表先上奏于陛下以闻。”
其后,玄奘法师为于阗诸僧宣讲《瑜伽》、《对法》、《俱舍》、《摄大乘论》等论,每天白天和晚上四论交互讲授。大王随同道俗皈依听受,每天都有千人。七八个月过去之后,使者终于回来,说他蒙恩敕降使迎接其劳苦说:
“听闻法师访道于殊域异国,如今正在归途中,欢喜无量,希望能快速回朝,与朕相见。那些国家的僧侣中,凡是能通晓梵文与经义者,也尽量邀请他们来朝。朕已敕命于阗等沿途各国,一路护送法师,人力与鞍马的不足应不会乏少。并诏令敦煌官吏在流沙迎接,鄯善官吏前往沮沫迎接。”
玄奘大师在接到敕令以后,就立刻出发,启程之前,于阗王予以隆重的饯行盛宴。
不久玄奘大师抵达了沙州敦煌,从这里再度上表朝廷。当时太宗正在洛阳宫,接到玄奘的表文以后,知道玄奘已经快回来了,于是就诏令西京太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率领官吏负责欢迎并接待。
这时玄奘大师听说太宗就要远征辽东地方,如果晚一步回去可能观见不及,因而就连夜赶路,不久就回到了运河。因为玄奘大师提前赶路,官方不知道,以致于迎接的威仪,来不及陈设。但是附近一带人民听说玄奘学成荣归,全都自动集合欢迎,沿途人潮汹涌盈衢,相互登践观看,甚至使他无法前进,当夜只好住宿在运河之上,可见大唐人民是多么欢喜雀跃玄奘大师的归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