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概说:中国佛教史概说 参考文献
中国佛教史概说:中国佛教史概说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后汉的佛教──传来与容受
(一)
佛教东渐け关する后汉纪と后汉书との比较(支那佛教史の研究)。山内晋卿着,大正十年。
(二)
佛教东渐け关する宋以后学界の定说(支那佛教史の研究)。同上。
(三)
汉明求法の纪年け就て(佛教史论)。松本文三郎着,昭和四年。
(四)
支那佛教初传け关する诸研究(支那佛教史学2-4)。春日礼智着,昭和十三年。
(五)
汉代佛教の外典资料について(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教3)。春日礼智着,昭和十三年。
(六)
佛教传来け关する魏略の本文について(东西交涉史の研究──西域篇)。藤田丰八着,昭和十八年。
(七)
佛教东渐初期の教界とその东流の一大动机(重松先生古稀记念九州大学东洋史论丛)。重松俊章着,昭和三十二年。
(八)
中国けおける佛教容受の一面(东方学19)。铃木启造着,昭和三十四年。
(九)
汉魏六朝时代け于ける图谶と佛教(冢木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安居香山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
东汉宗教史。宋佩韦编,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六四年版。
第三章 魏晋的佛教──经典之翻译与研究
(一)
道生の顿悟说成立の事情(东方学报东京7)。板野长八着,昭和十一年。
(二)
释经史考(支那佛教史学1-1)。横超慧日着,昭和十二年。
(三)
魏略の佛传け关する二三の问题と老子化胡说の由来(史渊18)。重松俊章着,昭和十三年。
(四)
支那净土教の展开(支那佛教史研究──北魏篇)。冢本善隆着,昭和十七年。
(五)
慧远僧肇の神明观を论じて道生の新说け及ぶ(东洋学报30-4)。板野长八着,昭和十九年。
(六)
竺道生撰法华经疏の研究(大谷大学研究年报5)。横超慧日着,昭和二十七年。
(七)
慧远(龙谷大学论集343)。高峰了州着,昭和二十七年。
(八)
支遁と其の周围(佛教史学5-2)。福永光司着,昭和三十一年。
(九)
西域出土の六朝初期の写经(佛教史学6-2)。小川贯弌 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
鸠摩罗什の翻译(大谷学报37-4)。横超慧日着,昭和三十三年。
(一一)
慧远教团と国家权力(东方学报19)。村上嘉实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二)
姚兴の崇佛と罗什の译经事业(集刊东洋学6)。诸户立雄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三)
鸠摩罗什论──その佛教の江南扩大を中心として(1)(结城教授颂寿记念佛教思想史论集)。冢本善隆着,昭和三十九年。
(一四)
鸠摩罗什论──その佛教の江南扩大を中心として(2)(干泻博士古稀记念论文集)。同上。
(一五)
梁高僧传所见「道恒」考(佐贺大学人文纪要1964-1)。抚尾正信着,昭和四十年。
(一六)
慧远大师年谱(史学年报2-3)。陈统着。
(一七)
Liebenthal,Walter;"The Book of Chao(肇论). " A Translation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 With Introduction, Notes and Appendices. Monumenta Serica,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of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 Monograph XIII;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 1948.
(一八)
Liebenthal,Walter;Shih Hui-Yuen(释慧远)"Buddhism as Set Forth in his Writing." JAOS 70 No.4 1950.
(一九)
Liebenthal, Walter; "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in Chinese Thought."Monumenta Nipponica VIII. 1952.
(二○)
后汉より宋齐け至る译经总录。常盘大定着,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昭和十三年。
(二一)
法显传。足立喜六着,法藏馆,昭和十五年。
(二二)
经录研究(前篇)。林屋友次郎着,岩波书店,昭和十六年。
(二三)
异译经类の研究。林屋友次郎着,东洋文库,昭和二十年。
(二四)
佛教经典成立史论。望月信亨着,法藏馆,昭和二十一年。
(二五)
肇论研究。冢本善隆着,法藏馆,昭和三十年。
(二六)
释道安研究。宇井伯寿着,岩波书店,昭和三十一年。
(二七)
佛教经典史。宇井伯寿着,东成出版社,昭和三十二年。
(二八)
慧远研究──遗文篇。木村英一编,创文社,昭和三十五年。
(二九)
慧远研究──研究篇。木村英一编,创文社,昭和三十七年。
(三○)
中国佛教通史──第一卷。冢本善隆着,铃本学术财团,昭和四十三年。
(三一)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两册)。汤用彤着,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八年。
第四章 南北朝的佛教──教团的发展与儒道二教
(一)
支那け于ける佛寺造の起源(东洋学报11-1>。大谷胜真着,大正十年。
(二)
汉人出家の公许(支那佛教史之研究)。山内晋卿着,大正十年。
(三)
支那佛教史け于ける佛图澄の地位(支那佛教史之研究)。山内晋卿着,大正十年。
(四)
支那の僧制について(龙谷大学论丛304)。小竺原宣秀着,昭和七年。
(五)
支那宋齐时代の道佛论争(宗教研究103)。太田悌藏着,昭和八年。
(六)
老子化胡经の诸相(支那佛教史学1-3)。福井康顺着,昭和十二年。
(七)
支那中世佛教の发展(支那中世佛教の展开)。山崎宏着,昭和十七年。
(八)
魏晋佛教の展开(支那佛教史研究──北魏篇)。冢本善隆着,昭和十七年。
(九)
北魏太武帝の废佛弃释(同上)。同上。
(一○)
北魏の僧祇户佛图户(同上)。同上。
(一一)
神灭不灭の论争について(东洋学报29-1,2;30-1)。津田左右吉着,昭和二十年。
(一二)
北周の废佛について(东方学报16,18)。冢本善隆着,昭和二十三及二十五年。
(一三)
北周の宗教废弃政策の崩坏(佛教史学1)。冢本善隆着,昭和二十四年。
(一四)
梁代佛徒の一性格──白衣僧正论争を通して(史观49)。铃木启造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五)
南朝士大夫の佛教信受について──南齐萧子良とその周围(佐贺龙谷学会纪要5)。抚尾正信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六)
六朝隋唐时代の报应信仰(史林21,22)。山崎宏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七)
水陆会小考(东方宗教12)。牧田谛亮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八)
陶渊明と佛教について(宗教文化12)。宫泽正顺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九)
六朝隋唐时代け于ける江南佛教の展开-共同研究(立正史学21,22)。木铃、大川、笠间着,昭和三十三年。
(二○)
水经注の寿春导公寺について──刘裕(宋武帝)と长安鸠摩罗什系の佛教(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冢本善隆着,昭和三十五年。
(二一)
魏略と佛教(东方学报京都31)。冢本善隆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二)
六朝时代の女子の佛教受容について(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宫川尚志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三)
梁国师慧をぬぐつて(和田博士古稀记念东洋史论丛)。抚尾正信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四)
水陆会の起源とその内容(宗教文化15)。宫泽正顺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五)
皇帝即菩萨と皇帝即如来について(佛教史学10-1)。铃木启造着,昭和三十七年。
(二六)
高欢高澄の奉佛事情と儒教道教への态度(大谷学报42-2)。诹访义纯着,昭和三十七年。
(二七)
宝山寺灵裕について(东方学报京都36,创刊三十五周年纪念论集)。牧田谛亮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八)
北周废佛と禅(宗学研究6)。鐮田茂雄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九)
南朝「元嘉治世」の佛教兴隆について(东洋史研究22-4)。冢本善隆着,昭和三十九年。
(三○)
北齐文宣帝とその佛教信仰──北齐佛教の一考察(1)(大谷学报45-2)。诹访义纯着,昭和四十一年。
(三一)
高王观世音经の成立──北朝佛教の一断面(佛教史学12-3)。牧田谛亮着,昭和四十一年。
(三二)
吴郡张氏と佛教(龙谷史坛56.57合刊号)。抚尾正信着,昭和四十一年。
(三三)
建德六年の破佛について(日本佛教学会年报32)。野村耀昌着,昭和四十一年。
(三四)
梁の武帝──その信仰と家庭(佛教大学学报16)。牧田谛亮着,昭和四十二年。
(三五)
六朝古逸观世音应验记本文、解题、校注(圣德太子研究3)。冢本、牧田着,昭和四十二年。
(三六)
涅槃宗の研究。布施浩岳着,丛文阁,昭和十七年。
(三七)
支那佛教史研究──北魏篇。冢本善隆着,弘文堂,昭和十七年。
(三八)
支那中世佛教の展开。山崎宏着,清水书店,昭和十七年。
(三九)
原始般若经の研究。梶芳光运着,山喜房佛书林,昭和十九年。
(四○)
六朝宗教史。宫川尚志着,弘文堂,昭和二十三年。
(四一)
道教の研究。吉冈义丰着,法藏馆,昭和二十七年。
(四二)
道教の基础的研究。福井康顺着,理想社,昭和二十七年。
(四三)
梁の武帝(サ──う丛书6)。森三树三郎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三十一年。
(四四)
山西古迹志。水野清一、日比野丈夫合着,中村印刷出版部,昭和三十
一年。
(四五)
シナ佛教の研究。津田左右吉着,岩波书店,昭和三十二年。
(四六)
魏书释志の研究。冢本善隆着,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部,昭和三十六年。
(四七)
六朝史研究──宗教篇。宫川尚志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三十九年。
(四八)
Wright,Arthur F. ;"Fo-t'u-teng(佛图澄): A Biography." ; HJAS. XI,3-4;Dec. 1948.
(四九)
Maspero, H. ; Le Taoisme. Paris, 1950.
(五○)
Wassilieff, W. ; Die Religion des Ostens, Konfucianismus, Buddhismus undTaoismus.
第五章 佛教艺术的发达
(一)
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大村西崖着,佛书刊行会,大正四年。
(二)
响堂山石窟。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着,东方文化研究所,昭和十二年。
(三)
大同石佛艺术论。长广敏雄着,高桐书院,昭和十二年。
(四)
敦煌画の研究。松本荣一着,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昭和十二年。
(五)
佛教の美术と历史。小野玄妙着,大藏出版株式会社,昭和十二年。
(六)
云冈石窟と其の时代。水野清一着,富山房,昭和十四年。
(七)
支那の佛塔。村田治郎着,富山房,昭和十五年。
(八)
龙门石窟の研究。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着,座右宝刊行会,昭和十六年。
(九)
大同石佛寺。木下圶太郎着,座右宝刊行会,昭和十七年。
(一○)
云冈石佛群。长广敏雄着,东方文化研究所,昭和十九年。
(一一)
云冈(32卷)。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昭和二十六年。
(一二)
大石佛(アテネ新书)。冢本善隆着,弘文堂,昭和二十六年。
(一三)
トソコウ(敦煌)。长广敏雄着,平凡社,昭和三十二年。
(一四)
麦积山石窟。名取洋之助着,岩波书店,昭和三十二年。
(一五)
云冈と龙门──中国の石窟美术。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昭和三十九年。
(一六)
增订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松原三郎着,吉川弘文馆,昭和四十一年。
(一七)
Lindsay, J. H. ; The Makara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JRAS .
1951, 34.
(一八)
Gray, B. & Watson, William; "A Great Sui Dynasty Amitabha (With theinscription)."The British Museum Quarterly, XVI, 3; Oct. 1951.
(一九)
Mallmann,Marie Therese de; "Notes sur les bronzes du Yunnan(云南)représentant Avalokitesvara." HJAS. XVI, 3-4; Dec. 1951.
第六章 隋之佛教──国家之统一与佛教
(一)
支那内道场考(龙谷史坛18)。高雄义坚着,昭和十一年。
(二)
支那け于ける末法思想の兴起(东方学报东京6)。结城令闻着,昭和十一年。
(三)
三阶教资料杂记(支那佛教史学1-2)。冢本善隆着,昭和十二年。
(四)
三阶教某禅师行状始末について(史学论丛7)。大谷胜真着,昭和十四年。
(五)
支那佛教け于ける国家意识(东方学报东京11-3)。横超慧日着,昭和十五年。
(六)
隋朝の佛教复兴(佛教史学1-1)。山崎宏着,昭和二十四年。
(七)
隋の江南征服と佛教(佛教文化研究3)。冢本善隆着,昭和二十八年。
(八)
末法思想と隋唐诸家の态度(中国佛教史论)。高雄义坚着,昭和二十七年。
(九)
隋の炀帝と天台大师智顗(东洋史论集)。山崎宏着,昭和二十八年。
(一○)
隋唐时代け于ける中国的佛教成立の事情について(日本佛教学会年报19)。结城令闻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一)
隋‧西京禅定道场释昙迁の研究──中国佛教形成の一课题として(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结城令闻着,昭和三十五年。
(一二)
中国けおける末法思想の展开について(山崎先生退官记念东洋史学论集)。野上俊静着,昭和四十二年。
(一三)
三阶教の研究。矢吹庆辉着,岩波书店,昭和二年。
(一四)
天台教学史。岛地大等着,明治书院,昭和四年。
(一五)
支那天台教学史。上杉文秀着,破尘阁,昭和十年。
(一六)
天台实相论の研究。石津照玺着,弘文堂,昭和二十二年。
(一七)
天台性具思想论。安藤俊雄着,法藏馆,昭和二十八年。
(一八)
天台缘起论展开史。佐佐木宪德着,永田文昌堂,昭和二十八年。
(一九)
天台思想史。安藤俊雄着,法藏馆,昭和三十四年。
(二○)
法华经の思想と文化。坂本幸男编,平乐寺书店,昭和四十年。
(二一)
天台学──根本思想とその展开。安藤俊雄着,平乐寺书店,昭和四十三年。
第七章 唐代的佛教(一)
──佛教和国家性质与社会活动
(一)
慧超传笺释(大日本佛教全书游方传丛书所收)。藤田丰八着,大正四年。
(二)
唐都长安佛寺の状况(龙谷史坛6)。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五年。
(三)
支那佛教寺院の金融事业(大谷学报14-1)。道端良秀着,昭和八年。
(四)
唐中期以后の长安功德使(东方学报京都4)。冢本善隆着,昭和九年。
(五)
支那け于ける佛教の民众教化(日本佛教学协会年报12)。道端良秀着,昭和十二年。
(六)
梁户考(支那佛教史学2-1,3,4)。那波利贞着,昭和十二年。
(七)
宿坊としての唐代寺院(支那佛教史学2-1)。昭和十三年。
(八)
会昌の废佛について(支那佛教史学6-1)。龟川教信着,昭和十七年。
(九)
俗讲と变文(佛教史学1-2,3,4)。那波利贞着,昭和二十五年。
(一○)
简易宿泊所としての唐代寺院の对俗开放(龙谷史坛33)。那波利贞着,昭和二十六年。
(一一)
中国佛教と中世の国家意识(中国佛教史论)。高雄义坚着,昭和二十七年。
(一二)
敦煌本阿毗昙经卷二十六の跋について──则天武后时代の伪滥佛教け关する一资料の绍介(大谷学报33-2)。野上俊静着,昭和二十八年。
(一三)
韩愈の排佛论をぬぐろ一考察(大阪大学南北分校研究集录2)。清水洁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四)
唐代宗教刑法け关する管见(东方宗教4.5合集号)。秋月观映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五)
吐蕃佛教の史料について(东洋史研究13-5)。佐藤长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六)
中国伦理と唐代佛教(佛教史学3-3)。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七)
唐代の大悲观音(佛教艺术20,21,22)。小林太市郎着,昭和二十九及三
十年。
(一八)
中晚唐五代の佛教寺院の俗讲の座けおける变文の演出法けつきて(甲南大学文学论集2)。那波利贞着,昭和三十年。
(一九)
大唐苏常侍写真定本──唐代一宦官の佛教信仰(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牧田谛亮着,昭和三十五年。
(二○)
中国佛教の经济思想──(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道端良秀着,昭和三十五年。
(二一)
唐长安大安国寺利涉について(东方学报京都31)。牧田谛亮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二)
敦煌の寺户について(史林44-5)。竺沙雅章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三)
中唐の佛教の变动と国家权力(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25)。鐮田茂雄着,昭和三十六年。
(二四)
唐代前半期の僧道所隶について(东方宗教19)。浅野井恬着,昭和三十七年。
(二五)
昙旷と敦煌の佛教学(东方学报京都35)。上山大峻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六)
唐末佛教の一出──知玄とその周边(结城教授颂寿记念佛教思想史论集)。野上俊静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七)
白居易の文学と佛教──僧徒との交涉を中心として(大谷大学研究年报16)。年野显照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八)
苏轼と佛教(东方学报京都36)。竺沙雅章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九)
王维と佛教──唐代士大夫崇佛への一瞥(东洋史研究24-1)。藤喜真澄着,昭和四十年。
(三○)
吐鲁蕃佛教史研究(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5)。小笠原宣秀着,昭和四十一年。
(三一)
柳宗元けおける佛教容受の一出(大谷学报47-1)。河内昭圆着,昭和四十二年。
(三二)
晚唐河西地区的三位都僧统──论吴僧统‧洪辩‧吴辩‧吴和尚非一人(册府9-12)苏莹辉着,一九六三年。
(三三)
解说西域记。堀谦德着,前川文荣阁,大正一年。
(三四)
唐代寺院の经济史的研究。道端良秀着,佛教法制经济研究所,昭和九年。
(三五)
唐代の佛教仪礼。大谷光照着,有光社,昭和十一年。
(三六)
大唐西域记の研究(上下)。足立喜六着,法藏馆,昭和十八年。
(三七)
唐代佛教史の研究。道端良秀着,法藏馆,昭和三十二年。
(三八)
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野上俊静着,大谷大学东洋学研究室,昭和四十年。
(三九)
隋唐佛教史の研究。山崎宏着,法藏馆,昭和四十二年。
第八章 唐代的佛教(二)──末法佛教与戒律
(一)
道宣の支那戒律史上け于ける地位(支那佛教史学3-2)。甘蔗圆达着,昭和十四年。
(二)
善导教学研究号──大原教授还历记念特集(真宗学17,18)。大原性实地着,昭和三十二年。
(三)
唐西明寺道宣律师考(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山崎宏着,昭和三十五年。
(四)
昙鸾传の一出について──道宣の记载け关する私见(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野上俊静着,昭和三十五年。
(五)
唐代西州けおける净土教(龙谷史坛50)。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三十七年。
(六)
中国佛教史上け于ける鉴真和上(南都佛教15)。冢本善隆着,昭和三十九年。
(七)
唐中期の净土教。冢本善隆着,东方文化研究所,昭和八年。
(八)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足立喜六着,法藏馆,昭和八年。
(九)
中国の净土教と玄中寺。道端良秀着,永田文昌堂,昭和二十五年。
(一○)
续高僧传私考──净土三祖传。野上俊静着,真宗大谷派安居事务所,昭和三十四年。
(一一)
鉴真大和上传之研究。安藤更生着,平凡社,昭和三十五年。
第九章 唐代的佛教(三)──华严宗与禅宗
(一)
惠果和尚について(东洋学报17)。村上长义着,昭和三年。
(二)
禅宗の初祖としての达摩の禅法(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报1)。铃木大拙著,昭和十一年。
(三)
楞伽宗考(译文)(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报1)。胡适着,昭和十一年。
(四)
支那唯识学上け于ける楞伽师(支那佛教史学1-1)。结城令闻着,昭和十二年。
(五)
支那华严宗传统论,续华严宗传统论(支那佛教の研究)。常盘大定着,昭和十五至十九年。
(六)
最近の支那禅宗史研究(佛教研究5,6)。古田绍钦着,昭和十六年。
(七)
支那华严宗传统と李通玄の立场(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报6)。龟川教信着,昭和十八年。
(八)
唯识宗の支那三祖(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报6)。富贵原章信着,昭和十八年。
(九)
一行禅师の研究(密教研究87)。长部和雄着,昭和十九年。
(一○)
唐代禅宗高僧の士庶教化(羽田博士颂寿记念东洋史论丛)。长部和雄着,昭和二十五年。
(一一)
中国け于ける密教の容受について(佛教文化研究2)。冢本俊孝着,昭和二十七年。
(一二)
灯史の系谱(日本佛教学会年报19)。横井圣山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三)
荷泽神会禅师考(东洋史学论集2)。山崎宏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四)
中国禅宗史け于ける五家の地位と性格(驹泽大学研究纪要14)。增永灵凤着,昭和三十一年。
(一五)
牛头禅の历史と达摩禅(宗教文化14)。关口真大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六)
禅宗と天台宗との交涉(大正大学研究纪要44)。关口真大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七)
禅宗初期の修道论──神会の顿悟禅を中心として(禅学研究50)。木村静雄着,昭和三十五年。
(一八)
唐荆州玉泉寺大通禅师神秀考(结城教授颂寿记念佛教思想论集)。山崎宏着,昭和三十九年。
(一九)
圭峰宗密考(龙谷史坛56,57)。山崎宏着,昭和四十一年。
(二○)
唐代沩仰宗考(山崎先生退官记念东洋史学论集)。阿部肇一着,昭和四十二年。
(二一)
神会和尚遗集。胡适着,东亚图书馆,一九三○年。
(二二)
Gernet, Jacques; Biographie du Maitre Chen-houei du Ho-tso(神会和尚668-760), Contribution a`l'histoire de l'école du Dhyana. JA.CCXXXIX,I1951.
(二三)
Gernet, Jacques; Les entretiens du Maitre Ling-yeou(灵佑771-853)duKoueichan(沩山). BEFEO, TomeXL V, Fasc.1 1951.
(二四)
Chapin, Helen B. ; Three Early Portraits of Bodhidharma. ACASA. 1. (1945-1946).
(二五)
Lanciotti, Lionello; New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the Person of Bodhidharma. Artibus Asiae XII, 1/2, (1949).
(二六)
密教发达志。大村西崖着,佛书刊行会,大正七年。
(二七)
秘密佛教史。栂尾祥云着,高野山大学出版部,昭和三年。
(二八)
心意识上よりみたる唯识思想史。结城令闻着,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昭和十年。
(二九)
禅宗史研究一、二、三。宇井伯寿着,岩波书店,昭和十四至十八年。
(三○)
达摩の研究。松本文三郎着,第一书房,昭和十七年。
(三一)
禅宗思想史。增永灵凤着,日本评论社,昭和十九年。
(三二)
临济及临济录の研究。陆川堆云着,喜久屋书店,昭和二十四年。
(三三)
达摩大师の研究──达摩大师の思想と达摩禅の形成。关口真大着,彰国社,昭和三十二年。
(三四)
由或禅宗史の研究──南宗禅成立以后の政治社会史的考察。阿部肇一着,驹泽大学历史研究室,昭和三十五年。
(三五)
一行禅师の研究。长部和雄着,神户商科大学经济研究所,昭和三十八年。
(三六)
禅思想体系。伊藤英二着,凤舍,昭和三十八年。
(三七)
禅宗思想史。关口真大着,山喜房佛书林,昭和三十九年。
(三八)
初期禅宗史书の研究。柳田圣山着,法藏馆,昭和四十二年。
(三九)
达摩の研究。关口真大着,岩波书店,昭和四十二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一)
唐代の后期密教──唐代密教の中国性格(佛教史学10-2)。长部和雄着,昭和三十七年。
(二)
唐中期け于ける密教兴隆の社会基盘(神户山手女子短期大学纪要7)。竹岛淳夫着,昭和三十八年。
(三)
中国密教史研究①(人文论集2-1)。长部和雄着,昭和四十年。
(四)
汉译佛典流传上の一问题──金刚般若经の冥司偈について(龙谷史坛56,57)。牧田谛亮着,昭和四十一年。
(五)
日支佛教交涉史研究。冢本善隆着,弘文堂,昭和十九年。
(六)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研究。小野胜年着,铃木学术财团,昭和三十九至四十二年。
第十一章 五代的佛教
(一)
后周世宗の佛教政策(东洋史研究11-3)。牧田谛亮着,昭和二十六年。
(二)
吴越の佛教──特け天台德诏とその嗣永明延寿について(大谷大学研究年报7)。畑中净园着,昭和二十九年。
(三)
唐、五代けおける福建佛教の展开(佛教史学7-1)。竺沙雅章着,昭和三十三年。
(四)
唐末五代の河北地方け于ける禅宗兴起の历史的社会的事情について(日本佛教学会年报25)。柳田圣山着,昭和三十五年。
(五)
吴越佛教の一考察(北陆史学9)。杉谷惠昭著,昭和三十五年。
(六)
唐五代の童行制度(东洋史研究21-1)。藤善真澄着,昭和三十七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一)
大藏经雕印考(哲学杂志313-324)。常盘大定着,大正二年。
(二)
宋の财政难と佛教(桑原博士还历记念东洋史论丛)。冢本善隆着,昭和五年。
(三)
宋代の功德坟寺(龙谷史坛21)。小川贯弌着,昭和十三年。
(四)
赵宋の译经事业(佛教史杂考)。松本文三郎着,昭和十九年。
(五)
宋代の佛教诸制度(中国佛教史论)。高雄义坚着,昭和二十七年。
(六)
君主独裁社会け于ける佛教教团の立场(佛教文化研究3)。牧田谛亮着,昭和二十八年。
(一一)
入宋僧奝然の事迹(上下)(日本历史133,134)。木宫之彦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二)
宋代佛日契嵩について(上下)(驹泽史学8,9)。阿部肇一着,昭和三十四及三十六年。
(一三)
宋代福州の佛教(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曾我部静雄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四)
宋の张商英について(东方学报22)。安藤智信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五)
三教优劣传について(佛教文化研究11)。牧田谛亮着,昭和三十七年。
(一六)
宋代佛教と人头税(山崎先生退官记念东洋史学论集)。道端良秀着,昭和四十二年。
(一七)
北宋丛林の经济生活(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25)。佐藤达玄着,昭和四十二年。
(一八)
北宋时代の公度制と祠部牒(龙谷史坛58)。小川贯弌着,昭和四十二年。
(一九)
北宋の受戒制と六念‧戒牒(龙谷大学论集386)。小川贯弌着,昭和四
(七)
清凉寺释迦像封藏の东大寺奝然の手印立誓书(佛教文化研究4)。冢本善隆着,昭和二十九年。
(八)
中国け于ける民俗佛教成立の一过程──泗州大圣僧伽和尚について(京大人文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论文集)。牧田谛亮着,昭和二十九年。
(九)
宋初の佛像と奝然(佛教文化研究4)。冢本俊孝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
参天台五台山记について(驹泽史学5)。森克己着,昭和三十一年。
十三年。
(二○)
中国近世佛教史研究。牧田谛亮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三十二年。
(二一)
日支佛教史论考。岩井大慧着,东洋文库,昭和三十二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一)
宋以后の佛教宗派(支那佛教史の研究)。山内晋卿着,大正十年。
(二)
宋儒と佛教(龙大论丛288)。本田成之着,昭和四年。
(三)
宋元时代の白云宗门(史渊2)。重松俊章着,昭和十年。
(四)
南宋子元の白莲宗とその余党の邪说(净土学14)。望月信亨着,昭和十四年。
(五)
宋代の净土教结社(宗学研究18)。春日礼智着,昭和十六年。
(六)
宋代佛教结社の研究(史学杂志52-1,2,3)。铃木中正着,昭和十六年。
(七)
中国近世の佛教结社の问题(龙谷大学论集336)。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二十四年。
(八)
往生传の研究(中国净土教学の研究)。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二十六年。
(九)
宋代净土教の研究(中国佛教史论)。高雄义坚着,昭和二十七年。
(一○)
宋学の源流けおける禅的环境(禅学研究45)。久须本文雄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一)
近世シナ大众の女身观音信仰(山口博士还历记念论文集)。冢本善隆着,昭和三十年。
(一二)
赵州禅と云门禅(日本佛教学会年报22)。大井际断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三)
宋代けおける念佛禅の潮流(龙谷史坛44)。荻须纯道着,昭和三十三年。
(一四)
道元禅师と宋朝禅(日本佛教学会年报26)。镜岛元隆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五)
近世中国けおける观音信仰(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佐伯富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六)
宋代の黄龙派の发展──黄龙慧南について(驹泽史学10)。阿部肇一着,昭和三十七年。
(一七)
荆溪湛然の事迹け就いて(大崎学报117)。日比宣正着,昭和三十八年。
(一八)
宋代の居士王日休と净土教(结城令闻教授颂寿记念佛教思想史论集)。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三十九年。
(一九)
宋元时代の净土教(历史教育14-8)。小笠原宣秀着,昭和四十一年。
(二○)
赵宋天台と净土教(龙谷史坛56,57)。中山正晃着,昭和四十一年。
(二一)
十一世纪以降の中国佛教教线の概况(大谷大学研究年报19)。滋野井恬着,昭和四十二年。
(二二)
中国近世净土教けおける特异性(山崎先生退官记念东洋史学论集)。小笠原宣秀着,昭和四十二年。
(二三)
中国近世净土教史の研究。小笠原宣秀着,百华苑,昭和三十八年。
(二四)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陈垣着,辅仁大学,一九四一年。
(二五)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南怀瑾着,一九六四年。
第十四章 辽金的佛教
(一)
契丹佛教の社会史的考察(大谷学报18-1)。田村实造着,昭和十二年。
(二)
辽代佛教け关する研究の发展(辽金の佛教)。野上俊静着,昭和二十八年。
(三)
金代の佛教け关する研究について(辽金の佛教)。野上俊静着,昭和二十八年。
(四)
金代辽阳の渤海人と佛教(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外山军治着,昭和三十六年。
(五)
契丹佛教发展考(大陆杂志18-4,5,6)。韩道诚着,一九五九年。
(六)
契丹佛教文化史考。神尾弌春着,满洲文化协会,昭和十二年。
(七)
辽金时代の建筑と其の佛像。竹岛卓一着,龙文书局,昭和十九年。
(八)
辽金の佛教。野上俊静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二十八年。
第十五章 元朝的佛教
(一)
初期の白莲教会について(市村博士古稀记念东洋史论丛)。重松俊章着,昭和十年。
(二)
元时代の僧侣と社会(服部先生古稀记念祝贺论文集)。有高岩着,昭和十二年。
(三)
元の功德使司について(支那佛教史学6-2)。野上俊静着,昭和十七年。
(四)
元代道佛二教の确执(大谷大学研究年报2)。野上俊静着,昭和十八年。
(五)
学僧宗喀巴(东方学报京都17)。长尾雅人着,昭和二十四年。
(六)
元の上都の佛教(佛教史学1-2)。野上俊静着,昭和二十五年。
(七)
元の宣政院について(羽田博士颂寿记念东洋史论丛)。野上俊静着,昭和二十五年。
(八)
元代の寺院财产と其の性格粗描(史学研究2)。横山英着,昭和二十五年。
(九)
元代普度の白莲宗复兴运动(佛教史学1-4)。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二十五年。
(一○)
元代白云宗教团の活跃(佛教史学3-1)。小川贯弌着,昭和二十七年。
(一一)
元代白莲宗の消长(龙大论集344)。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二十七年。
(一二)
蒙古大藏经の成立过程(附:东洋文库蒙古文甘珠尔略目录──佛教史学6-1)。金刚秀友着,昭和三十二年。
(一三)
元代白云宗门の活跃状态(东西学术研究所论丛23)。小川贯弌着,昭和三十三年。
(一四)
元代佛教の免囚运(大谷学报38-4)。野上俊静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五)
桑哥と杨琏真伽──元代史の一面(大谷大学研究年报11)野上俊静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六)
元代佛教け关する一问题──喇嘛教と汉人佛教(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论集)。野上俊静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七)
元の帝师け关する研究──系统と年次を中心として(大谷大学研究年报17)。稻叶正就着,昭和四十年。
(一八)
元代喇嘛教と民众(历史教育14-8)。野上俊静着,昭和四十一年。
(一九)
元の世祖と道教──特け正一教を中心として(大谷学报46-3)。滋贺高义着,昭和四十一年。
(二○)
元代丛林の经济生活──敕修百丈清规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6-1)。佐藤达玄着,昭和四十二年。
(二一)
白莲教社の变容をめぐつて(山崎先生退官记念东洋史学论集)。野口铁郎着,昭和四十二年。
(二二)
元朝「宣政院」考──その二面的性格を中心として(大谷学报46-4)。
藤岛建树着,昭和四十二年。
(二三)
白莲教的源流及其和摩尼教关系(历史教学问题1959-5)。方庆瑛着,一九五九年。
(二四)
蒙古の喇嘛教。桥本光宝着,佛教公论社,昭和十七年。
(二五)
蒙古喇嘛庙记。长尾雅人着,高桐书院,昭和二十二年。
(二六)
蒙古学问寺。长尾雅人着,全国书房,昭和二十二年。
(二七)
モソゴルのラマ教。外务省アジア局中国课译及出版,昭和三十八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一)
明代け于ける宗教融合と功过格(史潮6-3)。清水泰次着,昭和十一年。
(二)
明初の寺院(支那佛教史学2-4)。龙池清着,昭和十三年。
(三)
明代の瑜伽教僧(东方学报东京11-1)。龙池清着,昭和十五年。
(四)
明代け于ける卖牒(东方学报东京11-2)。龙池清着,昭和十五年。
(五)
明末佛教と基督教との相互批判(大谷学报29-2,3,4)。横超慧日着,昭和二十四及二十五年。
(六)
明初の僧道衙门(大谷学报27-1),野上俊静着,昭和二十五年。
(七)
明代け于ける三教思想(东洋史研究12-1)。间野潜龙着,昭和二十七年。
(八)
云栖袾宏と明清佛教(中国佛教史论)。高雄义坚着,昭和二十七年。
(九)
袁了凡の思想と善书(中国の社会と宗教)。酒井忠夫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
明末の天台学匠幽溪传灯の教学(大谷学报34-3)。安藤俊雄着,昭和二十九年。
(一一)
中国明代の僧官について(大谷学报36-3)。间野潜龙着,昭和三十一年。
(一二)
明清净土教の指向(石浜先生古稀记念东洋学论丛)。小笠原宣秀着,昭和三十三年。
(一三)
明朝と太和山について(大谷学报38-3)。间野潜龙着,昭和三十三年。
(一四)
道衍传小稿──姚广孝の生涯(东洋史研究18-2)。牧田谛亮着,昭和三十四年。
(一五)
居士としての钱牧斋──钱牧斋と佛教(福井博士颂寿记念东洋思想论集)。吉川幸次郎着,昭和三十五年。
(一六)
明の武宗の「活佛」迎请について(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佐藤长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七)
明末の红封教と挺击の案(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酒井忠夫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八)
妙峰福登の事迹について(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日比野丈夫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九)
中国けおける居士佛教と伦理(日本佛教学会年报27)。小川贯弌着,昭和三十七年。
(二○)
明の太祖と天师道──特け张正常を中心として(东方宗教22)。滋贺高义着,昭和三十八年。
(二一)
「众喜宝卷」所见の明清教门史料(天理大学学报45)。泽田瑞穗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二)
禅僧玉芝法聚と阳明学派(九州中国学会报10)。荒木见悟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三)
开心法要と无为教(结城教授颂寿记念佛教思想史论集)。酒井忠夫着,昭和三十九年。
(二四)
明の建文帝の后日谭(龙谷史坛56,57)。野上俊静着,昭和四十一年。
(二五)
策彦入明记の研究。牧田谛亮着,法藏馆,昭和三十及三十四年。
(二六)
明季滇黔佛教。陈垣着,辅仁大学,一九四○年。
第十七章 清代的佛教
(一)
清朝帝室と佛教(支那佛教史之研究)。山内晋卿着,大正十年。
(二)
清代と佛教殊け临济宗(大谷学报16-3)。藤井草宣着,昭和十年。
(三)
清代佛教之概略(和译)(日华佛教研究会年报6)。谈玄。诚慧译,昭和十八年。
(四)
龚定庵の佛教学(龙谷史坛31)。小川贯弌着,昭和二十四年。
(五)
居士佛教,近世的发展(龙大论丛338)。小川贯弌着,昭和二十五年。
(六)
明清政治の佛教去势(佛教文化研究2)。冢本善隆着,昭和二十七年。
(七)
居士佛教けおける彭际清の地位(佛教文化研究2)。牧田谛亮着,昭和二十七年。
(八)
雍正帝の儒佛道三教一体观(东洋史研究18-3)。冢本俊孝着,昭和三十四年。
(九)
康熙帝とラマ教──カルカ部の归属をめぐつて(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田村实造着,昭和三十六年。
(一○)
乾隆帝の教团肃正政策と雍正帝(佛教文化研究11)。冢本俊孝着,昭和三十七年。
(一一)
Groot, J. J. M. de; The Religious System of China, Its Ancient Forms,Evolution, History and Present Aspect, Manners, Customs and SocialInstitutions Connected therewith. 6 Vols. Leiden 1892.
(一二)
Groot, J. J. M. de; Sectarianism and Religious Persecution in China: A pagein 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2 Vols. Leiden 1901.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一)
清末以后け于ける庙产兴学と佛教教团(东亚研究64)。牧田谛亮着,昭和十七年。
(二)
中华民国の佛教(佛教大学编,东洋学论丛)。冢本善隆着,昭和二十七年。
(三)
现代中国の密教信仰(智山学报1)。吉冈义丰着,昭和二十九年。
(四)
现代中国の密教政策(冢本博士颂寿记念佛教史学论集)。小竹文夫着,昭和三十六年。
(五)
近世中国佛教けおける戒の变容(日本佛教学会年报32)。小川贯弌着,昭和四十一年。
(六)
中华佛教印象记。铃木大拙著,森江书店,昭和九年。
(七)
影尘回忆录。倓虚着,香港华南佛学院,一九五四年。
(八)
太虚大师全书六四册年谱二册。同编纂委员会,一九五六年。
(九)
Blofield, John; The Jewel in the Lotus. An Outline of Present Day &Jackson. 1949.
(一○)
Chan, Wing-tsiti; Religious Trends in Modern China. New York ColumbiaUniv. Press, 1953.
(一一)
Chou Hsiang Kuang(周祥光); Tai Hsu(太虚)Indin, 1957.
(一二)
Yang I-fan; Buddhism in China. Hongkong, 1956.
(一三)
Welch;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Buddhism 1900-1950.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67.
其他参考书目:
(一)
支那佛教史の既刊书概观(支那佛教史学1-1)。道端良秀着,昭和十二年。
(二)
支那佛教社会经济史の研究について(支那佛教史学1-2)。道端良秀着,昭和十二年。
(三)
支那禅宗史研究の展望(支那佛教史学3-1)。高雄义坚着,昭和十四年。
(四)
支那净土教研究の回顾(支那佛教史集3-3,4;4-1,2)。道端、小笠原、春日三人合编,昭和十四及十五年。
(五)
支那天台研究の回顾(支那佛教史学4-4)。静谷正雄着,昭和十六年。
(六)
华严教学研究の回顾(支那佛教史学5-1)。河野云集着,昭和十六年。
(七)
战后佛教史学の回顾と展望(佛教史学特集号)。佛教史学会编,昭和三十一年。
(八)
战后日本けおける中国佛教。道教史集の动向──冢本‧福井两博士颂寿记念论集二着を通して(史潮78,79)。阿部肇一着,昭和三十七年。
(九)
佛教史论。松本文三郎着,弘文堂,昭和四年。
(一○)
支那け于ける佛教と儒教道教。常盘大定着,东洋文库,昭和六年。
(一一)
支那儒佛道三教史论。久保田量远着,东方书院,昭和六年。
(一二)
支那佛教精史。境野黄洋着,同书刊行会,昭和十年。
(一三)
支那佛教史。宇井伯寿着,岩波书店,昭和十一年。
(一四)
支那文化史迹十二卷(支那佛教史迹改版)。常盘大定、关野贞合着,法藏馆,昭和十二年。
(一五)
支那佛教史迹踏查记。常盘大定着,龙吟社,昭和十三年。
(一六)
支那佛教の研究一、二、三。常盘大定着,春秋社,昭和十五至十七年。
(一七)
东亚佛教史。金山正好着,理想社,昭和十七年。
(一八)
支那佛教史(支那历史地理大系)。冢本善隆着,白扬社,昭和十七年。
(一九)
中国佛教史纲要。小笠原宣秀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二十四年。
(二○)
中国净土教学の研究。小笠原宣秀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二十六年。
(二一)
中国佛教史论。高雄义坚着,平乐寺书店,昭和二十七年。
(二二)
改订新版中国佛教史。道端良秀着,法藏馆,昭和四十年。
(二三)
中国佛教史(三册)。蒋维乔着,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九年。
(二四)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陈垣着,一九五五年。
(二五)
中国佛教史论集(三册)。章嘉等着,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一九五五年。
(二六)
释氏疑年录。陈垣着,一九六四年。
译案:日本大正元年至十四年,为我民国元年至十四年(西元一九一二─一九二五年);日 本昭和元年至四十六年,为西元一九二六至一九七一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