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 果显因灭,产生世间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 果显因灭,产生世间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 果显因灭,产生世间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果显因灭,产生世间

  拥有五种特性的神我,如何推动自性,让自性产生了我们的庸俗世界呢?

  神我的办法就是动念头,它就动了一个“我要享受世间美好事物”的念头,念头一动就推动了自性。这与霍金的黑洞的宇宙产生学说大为不同,而是强调了念头的“生世间”作用,故列为“外道”,因为他的所说,多少还有点“道”的“理”。

  自性平时是无情的,任何有情的东西都不会从它产生,它也没有思维。但它常有,是个常法,它永恒存在于世界。当它平静时,它的三种德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喜、忧、暗都是它们本质的状况,停留在这个地方,处于像波浪一样平和的状态,不会有任何起伏,不会产生新事物出来。

  但当神我推动时,就像给它一个信号,自性就开始运动起来了。一接受了神我要受用某一事物的指令,自性马上就三德失衡,喜、忧、暗就失衡了,它们就开始相互波动,喜就越来越喜,忧越来越忧,暗的地方也就开始产生明显的暗钝。这样一来,三者波动下,很快就形成了世间的很多事物。

  这些事物的产生是有一规律的,叫“果显因灭”:任何一个事物的结果出现时,它的因就看不见了。比如,当地、火、水、风、空产生时,再去找先前的自性,怎么找都找不到了;等眼、耳、鼻、舌、身这五知根产生时,再寻找自性,自性就没有了,躲到后面去了。也即,当世间这些根、物质产生时,果一出现,原来的因就没有了,原来的自性就没有了。

  总共产生了多少事物呢?总共产生了二十三种:五唯和五大,共十种;十一种根有五知根、五作根,还有意根,共十一种;再加上我慢和觉的能力,总共二十三种。《金七十论》把这二十三种称为“二十三谛”,就是世间上的二十三种真理。千真万确,我们这个世间就是这二十三种事物相互重合产生的。

  这二十三谛几乎可与我们常用的佛学概念并列。比如,佛教里所说的眼、耳、鼻、舌、身,二十三谛中都包括;色、声、香、味、触也包括;地、火、水、风,之外还加一个空,也都包括。这是五大、十一种根,二十三谛还包括慢、觉等等。

  这二十三谛,实际就形成了构建我们现前世界的一切元素。

  等这一切元素完全形成时,出了一个问题。

  神我受用这二十三谛时,一开始是满意的。等受用时间长了以后,觉得再使用二十三谛,已经没多少意思了,于是产生厌离心,厌离这二十三种享受。它离开这二十三种享受,自己开始修禅定,——神我具有非常人格化的生命状态,——它居然修成禅定,得了天眼,见到二十三谛原来都是自性创造的,就觉得不妙了:我所用的世间事物,原来都是自性变出的。它并不是特别愿意一直享受由自性变幻的这些虚假的世间物质,它开始觉悟了。

  自性也发现,神我知道自己变出世间这一梦幻世界,蒙不了神我了。自性也觉得羞怯,就收起这些变化。收起二十三谛后,自性又恢复了,又出现了,这二十三谛都消失了。也就是果灭时,因就重新出现了。它们没有同时存在:自性还在时,二十三谛没出来;二十三谛收起时,自性就出来了。等最后回归涅槃境界时,还就是两个:一个是神我,一个是自性。它们恢复了以前平静的涅槃境界。在涅槃境界中,喜、忧、暗仍是三德平衡,再没有波动。

  这基本就是数论派所说,我们这个世界如何出现,通过修行,我们的世界又如何回归涅槃境界。他们没有说,这个庸俗世界永恒。庸俗世界不永恒,永恒的是神我和自性。

  神我和自性永恒,这种概念在过去的印度,不仅数论派,还有好多家这么说。我们前几天还在讨论,包括希腊的一些思想家到印度去学习,仍把这个思想延续了下来。为自圆其说,我们以前所讨论过的本无宗,包括如来藏等思想,他们都揉合进去。但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在空和不空:在外道(包括数论派)看来,神我和自性不空,是永恒的,即使二十三谛没有了,已经返流还源了,但神我和自性仍然永恒;而佛教所说的如来藏和佛的功德等等,都是自性本来空的。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