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界法师:二十五圆通之七 阿那律观眼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净界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二十五圆通之七 阿那律观眼
 
净界法师
 
  辛二、观五根
 
  五根它是把耳根放在最后面,因为耳根是娑婆世界最为契机的法门。所以佛陀要详细的说明,所以把耳根拿掉,所以剩下五根。
 
  (分五:壬一、阿那律观眼。壬二、继道观鼻。壬三、牛呞观舌。壬四、余习观身。壬五、须菩提观意)
 
  壬一、阿那律观眼。
 
  观指的是能观的智慧。我们前面说过,整个《楞严经》的妙观察智所依止的就是一心三观,这个观指的就是一心三观。眼指的是他的所观境是眼根,这地方的眼根指的是胜义根,它是一个色心的和合,但是这地方的根特别指的是心法这一部份,也就是我们说的见闻嗅尝觉知这一部份,不谈色法,谈的是心法这一部份。
 
  精勤失目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先讲阿那律尊者他所发生的因缘。我们讲到《楞严经》的修学,就在你平常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当中来修学,你不必离开你的因缘,就是你平常很熟悉的因缘,可能是好因缘,也可能是不好的因缘,顺逆皆方便。
 
  阿那律陀翻成中文叫无贫,为什么呢?因为他过去生曾经做一个农夫,他去田里耕田的时候,就带一碗饭准备中午吃。在山上住了一个辟支佛,辟支佛平常入定,但是他七天会下来托钵一次,他这一天下来,他要回到山上的时候,竟然是空钵而回。这农夫看到这情况起大怜悯心,就把他唯一的一碗饭就供养给这辟支佛。因为能布施的心非常的虔诚,所布施的田又是一个辟支佛,他招感九十亿劫的时间不受贫穷之苦。
 
  阿那律陀是佛的堂弟,在阿罗汉里面他的福报是相当大的,在经典上说,阿那律他去托钵,不管是贫穷人给他多么粗糙的饮食,只要入阿那律的钵,一定变成甘露味,不管是什么东西,他的福德力就是这么强,他要是吃剩的,把这个钵倒给别人又恢复原状,所以他的善业力特别强,所以他有资格称为无贫。
 
  阿那律尊者从座位站起来,来说明他修学的一个过程,他说:我刚出家的时候,当然他是八王子出家,带有贵气。有一个毛病是常乐睡眠,这个睡眠他也不是一次二次,他是经常性的在佛陀说法的时候睡觉,后来有一次,佛陀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诃责这阿那律说,你经常在我说法的时候睡觉,你未来的果报是变成一个畜生,蛤蟆一类这种动物。身为阿那律尊者,他听到佛陀的诃责以后,可以说是涕泪悲泣甚至诃责。他如是思惟,所谓听法的目的是明白道理,明白道理依理起观,才能够破除心中的颠倒,那是一个解脱之门。既然我在这个地方睡觉,这个过失很重,他依止大惭愧心,后来七日七夜就不睡觉,眼睛过度的疲惫就失去了双目,而生大苦恼。
 
  这地方是说明他过去的一段过失产生的因缘,这因缘也启动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机。
 
  成就心眼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
 
  大慈悲的佛陀,看到阿那律尊者失去双目生大苦恼,就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乐,喜乐,这个见值得我们注意,我们一般的见,叫做因缘所生法的见,一般因缘所生法的见,要用眼根来见,眼根攀缘色尘产生眼识,所以我们一般的生死众生,都是在十八界里面造成一种轮回相续的力量,但是这见,它是一种心性的见,就是我们讲见性,它不必依止眼根它,已经超越眼根。依止见性来照明,来照了我们本性的光明智慧,产生一个不可破坏的犹如金刚的三昧,也就是说,这三昧的特色是:我不因眼观见十方,我从今以后不必假借眼根。眼根败坏了,见性没有败坏,你看你眼睛败坏了,你还是有看得到啊!你看得到暗相。我们问瞎眼的人说:你看到什么?他说:我看到前面一片黑暗。前面一片黑暗就是你看到了,见到光明、见到黑暗都叫做见。
 
  他这个时候,已经不必再假借眼根就能够照见十方。这个十方是包括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而且当时的情况是精真洞然,也就是说他所依止的是一种精纯的见性而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清楚分明,能够照见十方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他这时候叫半头天眼,他前半段的头看得到,后半段的头看不到。
 
  这个是讲到阿那律尊者,在眼根败坏的过程当中,他已经不必依止眼根,他就能够看到物质。
 
  蒙佛印证
 
  如来印我成阿罗汉。
 
  从迹门来说,佛陀就亲自印证他已经成就阿罗汉果。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正如我所修所证,我所悟的真理是旋见循元,见就是我们能见的功能。我现在能够把这能见的见分,不向外攀缘而回光返照,开显我内在的见性,而证得我空法空的真如法性。
 
  我们一般的人是用眼睛看,阿那律尊者用是心来看,那一念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一念心性观察世界,那是无障碍的境界。这是讲到他的一个本门,他所觉悟的真如理。
 
  大概整个《楞严经》的圆通法门,都是要破根尘识。你看我们眼睛来说,眼根攀缘六尘就产生六识。那么这个方向是什么?向外攀缘。
 
  《楞严经》他就是破和合识断相续心,破根尘的和合。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依止眼耳鼻舌身意,依止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六识的分别。而《楞严经》它的想法就是,你要能够到达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它的方向是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去找你的最初的本来面目,你不要老是被这个假相所迷惑。
 
  它是二个方向:第一个、你从这边出去,那就是根尘识的境界,那么回光返照,那你就到达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两个方向大家要弄清楚,就是我们常说的《楞严经》的修学,二句话: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二句话你要经常记住。
 
——净界法师 楞严经讲记447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欢迎投稿:news@fjdh.cn | 联系我们 QQ:437786417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