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佛教比较研究,都有了不少的成果。54总之与过去相比,佛学研究的范围扩大了,其研究成果相对于前半世纪而言,主要体现在“新”和“广”的方面,已经超过了前半世纪。 本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陆的佛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446937.html
-
以般若的智慧,圆满他人的自在人生。 54、想要千人头上坐,先在万人脚下行;唯有先作众生的马牛,才能成为最佳的龙象。 55、发愿作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发愿作一支画笔,彩绘世间,增添美丽...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1896年美国出版Elizabeth A. Reed的"Primitive Buddhism, its Origin and Teachings"一书54。而英语"early Buddhism"一词,...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347035.html
-
经典54部,74卷,知名的译者6人;唐《开元释教录》勘定为192部,395卷,译者12人。达标志着中国佛教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译者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安世高,本名清,原为安息国太子。...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847042.html
-
力士之状,夹门而立”。王父“则释王位出家为道”。《梁书》巷54记,狼牙修国(在北大年吉打一带)于梁天监十四年(518)遣使携国书通好,书中有言;“离淫怒痴,哀愍众生……慈心深广,律仪清净,正法化治,供养...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147047.html
-
过去曾经见过、未来才会见到的一些景象。由此即可说明认识不一定要有对象作基础。B54 应离功用无颠倒智,是从反面立论以证明唯识无境的:如果对象是真实的,则不必通过对治虚妄分别就可产生“无颠倒智...B50参见《大正藏》31卷第566页中。 B51B62B65《大正藏》31卷第138页上。B52参见《大正藏》31卷第138页下。 B53B54B55...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947067.html
-
下面缩写为大 ) 51,865a~b。此处书名叫《梁高僧传》卷三(法显传)。 [iii]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大54,205b。 [iv] 下面的叙述主要是依据Heinz Bechert 的 ...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547083.html
-
人们要想对此找到良方, 惟有以《金光明经》是仰; 迅速投身除恶行动, 多表忏悔功德无量。[54] 大乘佛教思想的基本框架都贯摄于《大般若经》,它以对话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万物皆空的学说。该经为...》(=《柏林藏吐鲁番文献(Berliner Turfantexte)》第13种),柏林,1985年,第13号文献。 [54]阿拉特(R. R. Arat)《古代突厥语诗歌(Eski Türk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147098.html
-
《止观》卷5上,《大正藏》册46,页54上。
页325
这里先通过十法界、三世间、十如是等法数来交代心的三千种境地,所谓“一念三千”。关于这点,学者说得多了,这里不再重赘。我们要注意的是“...等;知法无法,即涅槃等。(54)
─────────53 《止观》卷2上,《大正藏》册46,页15中~下。54 《玄义》卷7上,《大正藏》册33,页763中。
页331
这里所谓净心观...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 1.就不可說│ ├─B舉二師│ 法性依持(心具)54 │ └─(二)答│ │ │ ...客观性普遍法则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页 54,牟宗三 译,学生,1982)。 页115 的感性和悟性对“现象界”产生概念和理论的知识。 5. 六经皆我注脚 〈杨文〉以‘“...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04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