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自证( svas.mmvittini.sedhac, ra.n  rig .hgog par byed )之故。”(注 124 )  《思择炎》对此解释道:  页54  “所知虽有多种形相(rnam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当代台湾佛教变迁之考察(注1)

    ───┼────┼────┼────┤│新竹市 │ │ 54 │ 36 │ 43 │├─────┤ 52 ├────┼────┼────┤│新竹县 ...,思与言第32卷第1期︰233~267。 蓝吉富1987〈台湾佛教发展的回顾与前景〉,当代第11期︰47~54。 瞿海源1981〈我国宗教变迁的社会学分析〉,收入于朱岑楼编︰《我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王顺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047534.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1)

    西方”[54]这是很重要的观念。  p. 97  (三)净土的种类及其中心思想  佛教的信心在形式上有两种型态。一为对自己的信心,二为仰望超越者救济的信心。对前者之属于智信、解信,后者则属于仰信。依...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2)

    三三五,请自行参考。   [54] ‘无量寿庄严经’卷中、大正一二、三二一下。   [55] 依‘兜沙经’说:东方有阿逝堕佛,西方有阿斯堕陀佛,南方有阿泥罗堕罗央佛,北方有阿阇堕佛,东南方有阿旃陀堕陀佛...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净土思想之考察

    、相等于极乐国土者:  1. ‘太子刷护经’云: “太子刷护菩萨及长者子……后作佛时,当如阿弥陀佛,其国亦如阿弥陀佛,时等无异,   p. 22  国中菩萨,往来飞行者,皆如阿弥陀佛国”[54]。  ...十五,一四O上—下。   [50] 大正十三,一O八上—中。   [51] 大正十二,五六中。   [52] 大正十二,六三上。   [53] 大正十一,八九二中。   [54] 大正十二,一五四下。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8.html
  • 敦煌文献与僧稠的禅法

    遂终于老”[53],看来他对净土教更为推崇。他的高足智赞,唐初到了长安附近,住在蓝田化感寺,道宣描写此公说: “承习禅慧,荣其光绪。比多征引,终遁林泉”[54]。他无疑的是一位隐士式的高僧,和他的老师...行之塔左”。这里的行就是信行;徒众指三阶教的信徒。“大正藏”断句有误。今改断句。   [53] 同上,卷十七;页五七O上。   [54] 同上,中栏。   [55] 同上,卷十九,页五八四上。又见前引...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宗密大师学风研究(2)

    觉皆成佛说,故虽现起于众生心中,皆不异于如来的性起。法藏说: “性起繁兴法尔止,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54]这是认为性起是自体的显现,而“繁兴”为起应万差,“法尔”为古今常然。法藏自己解释为: “一切...五二四上。   [52] 参阅华严莲社出版“华严疏钞”第九册,“行愿品疏钞”卷一,页四。   [53] 同上卷一,页七。   [54] 参阅大藏经第四五册,页六三九中。   [55] 参阅大藏经第三五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2.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常类可知,类非九品,则非三报之所摄”[54]。  所谓九品乃指三界见思惑之九品(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种品类),若非此九种品类者,则不受三报(现报、生报、后报)所束...中。   [53] 明报应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上。   [54] 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中。   [55] 三报论,弘明集卷五,大正藏卷五二,页三四下。   [56]...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坛经思想的源流

    行。”[54]思议品第六亦云: “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55]同品又云: “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56]法供养品第十三亦云: “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  [50] 卍续藏一一O册四一六a下。   [51] 大正藏一四册五三八中。   [52]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O上。   [53]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一下。   [54] 大正藏一四册五四五中。   [...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慧皎、道宣所著“习禅篇”研究

    禅师慧诏”(注54),那么觉贤法系中,也许还应当包括玄绍--慧通那一枝。初期习禅高僧所修得的成就,又是怎么样呢?慧皎说:(注55)然禅用为显,属在神通:故使三千,宅乎毛孔,四海结为凝酥。过石壁而无壅、... 50) “传”卷六,页三六三中--三六四上。96页(注 51) 转引自“汤史”,页三○八。(注 52) “传”十一,页四○○中--下。(注 53) 同上,同页下。(注 54) 同上,页三九八下。(注...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