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才能并立于同一阵线,成为秉持同一‘共识’的‘我们’”(路况,1993:32)。以至那些对话就没有可期待“增广见闻”或“有益内省”的诱因和实质。一个熟悉“内情”的人,岂不要在这个关口“踌躇不前”? ...“自我觉知”的难题。所谓“三界虚伪,唯心所作”(《大乘起信论》,《大正藏》卷32:577中)、“皆唯有识,无有境界”(《摄大乘论本》卷中,《大正藏》卷31:138中)中的“心”“识”难道不是人有后设觉...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5.html
-
妓越滥(六)奢侈浪费(七)无股肱之臣(八)有司诡求竞进(九)屯传妨民(十)国弊民疲[32]。 客观而论,贺琛所揭举的这些弊病,从东晋偏安以至齐朝已积重难返,萧衍尽力改革,过了相当长久的承平时期,但...7月1版。 [28] 同上,页164。 [29] 《梁书.儒林.范缜传》。 [30] 同上。 [31] 《梁书.萧昱传》。 [32] 此十点为笔者所归纳,读者可另参阅《梁书.贺琛传》、《南史....
龚显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7.html
-
普遍的形上之理,或万事万物之个别的存在之理,均有其客观的存在意义者[31],亦有不同。 按心在佛教用语中的原意为思考、思虑、分别的意识作用[32],心之意识作用广大,并非全属善的,或与真理相应的[...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共同的理或个别的理,均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意志的影响。 [32] 心在梵文中有两种用法,一为citta,指一般思虑、分别之心理或意识作用。一为h daya,指最坚实、最...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8.html
-
-235(大正藏第32廿所收,以此为底本) 《因缘心论颂》龙猛菩萨造 完整 c)斯 1513 敦 11.314 《因缘心论颂》 首残尾存由“是其······见真而解脱”。 d)斯 2462 ... 是中十及一 故曰为[32]十二 以彼不异分 故名为胜分 如车舆分故 说胜分应知 言“牟尼”者,名为寂灭,亦名无分别,亦名为定,亦名无言说。彼“牟尼所演”宣畅辩说,是名假名[33],然彼非是...
赵国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3.html
-
,《法苑珠林》卷四十二记载,最早往生西方安乐世界者应属于西晋时的阙公则 (卒于晋泰始
页 32
265-274 间 ),与他的门生卫士度 (卒于晋永昌年 322),他们都是“苦行者且诵经...“净土之
页 38
行”之语出现,(注 32)但仍非 sukhavati 之译,而是"anye.saam tathaagataana.m buddhak.setr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0046675.html
-
,居遁所谓“若道我得我会则勿交涉”(117),石头的“真物不可得”(49)以及陈尊宿的不辜负早已辜负了(32)绍修所谓“具足诸佛法诸佛不会,诸佛若会,即是凡夫”(22),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32),盖空性不是别有他物可求而得的。当然,这不待修治也是证量,未悟的人,能因修持而减少杂念,倒是较易开悟的(40),但此修持则是用来对治毛病的,并不是说空性须修持始得(注十),若把空性比健康,则未悟...
黄明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3946770.html
-
,亦无他,只要见你知有不知有。[32] “事”指的是禅、道、悟而言,参禅一事不在言句的咀嚼,但是禅师可以依据它来勘验学人,只要学人一开口,禅师便可根据他的语言知晓其程度,并了解其不明之处,加以教导...32] 欧阳宜璋《碧岩集点校》第二十五则〈莲花拄杖〉,页152~153。 [33] 〈示张国太〉、〈示圆首座〉,《心要》,《卍续选辑》禅宗部册14,页785上、702中。 [34] 《心要》,...
高毓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3.html
-
来者,不试四月,与出家受具足者,越比尼罪。”[32] 《僧只律》规定:“作羯磨(笔者按:此指四月共住羯磨)已,若能如沙弥随僧作务者,在沙弥下次第取食;若不能者,应语:‘汝自求食。’”[33]显然...] 无过而罚,很不合理,如何能增长外道信心?怕是只会让外道对佛教的信心削弱吧!这种严厉处罚的“别住”法,很难想像会用在一 页32 心出家的外道身上。对《毗尼母经》的说法只能持保留态度,合理的...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246835.html
-
都是在歌颂佛陀的诞辰,并藉以说明佛理的殊妙: 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祥祥今日泰,朗朗玄夕清。菩萨[31] 彩灵和,眇然因化生。[32] 四王[33]应期来,矫掌承玉形。飞天鼓弱罗, p. 74... [32] 化生,谓依托无所,忽然而生者,如诸天、诸地狱、及劫初之人是也。《大乘义章》:“言化生者,如诸天等,无所依托,无而忽起,名曰化生。若无依托,云何得生,如地释论,依业故生。”这里是指佛的...
罗文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746846.html
-
无畏论”第七生住灭品,关于“有为相”,叙述了复出的“十五法俱生说”,因此判断不是龙树之真撰作品(注32)。
340页
二、青目释.“中论”四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于弘始十一年 (AD409年)翻译,以“中论”之名称流传,有德译、英译、日译本刊行(注32)。有关青目的生平,仅由僧睿“中论序”得知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而已,此外一无所有。从他“梵志”的称呼,可知不是佛教沙门,或许是一位...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94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