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圆满的教程----《心灵的慧灯》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一)

    弟子32人,亲手度僧14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灌顶,号章安大师,天台三大部就是经他的记录整理的。智岂页的思想,也多经灌顶大师得以弘传。在智岂页和灌顶后的百余年间,由于“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兴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562461.html
  • 慧远大师早期生平寻踪

    之间唇枪舌剑的交锋,即他趁谈笑之机对孙放说:“诸探大盛,有儿如此。”表面上是恭维对方家族人才辈出,其实因句中犯了孙放父亲孙盛的名讳,故意让以方难堪。(32)而孙放也机敏地用同样的手法加倍地给予了还击。从...桓温徙於豫章。年三十六而卒。”  (32)《世说新语·排调篇》:“庾园客诣孙监,值行,见斋荘(孙放)在外,尚幼,而有神意。……庾大笑曰诸孙大盛,有儿如此。”又答曰:“未若诸庾之翼翼。””到孝标注引《孙放别传...

    曹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1962477.html
  • 关于於宋代寺院的转轮藏

    芦寺经藏记》(31),知道该寺释智福费钱三千万建轮藏,其土木丹漆、珠玑万金之闳不可名状。南安军长乐院也建有轮藏,事见《东坡全集》(32)。黄庭坚(一零四五至二零五)撰《江州东林寺藏经记》(33),谓在长老常总...

    黄敏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2062478.html
  •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以《佛祖统纪》为中心

    诸经论所说互有异同。关於正法、像法之时限,有以下几种说法:(1)正法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32)(2)正法一千年,像法亦一千年。(33)(3)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34)(4)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二四二页上。   (32)据《贤劫经》卷三、《大乘三聚忏悔经》等之说。   (33)据《中观论疏》卷一末、《释净土群疑论》卷三等之说。   (34)据《大方等大集经》卷五十六、《摩诃摩耶经》卷...

    宋道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762529.html
  • 论隋唐五代至宋初的药师信仰——以敦煌文献为中心

    李德深外甥女在龙门造药师像。(32)唐代药师造像的主体更加广泛,不仅有宫府、僧尼,更有一般民众的积极参与,表明此时的药师信仰已经庶民化了。到了五代十国,药师造像依然流行,如后蜀广政十七年(九五四)有右厢都...注(30),第一一八页。  (32)同注(29),第三十四册,第一四O页。  (33)大足县文物保管所编,《大足石窟》(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三页。  (34)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二二(陕西人民...

    李小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862530.html
  • 山阴诗友喧四座,佳句纵横不废禅(1)——支遁考评

    “贫道爱其神骏。”所以钱遵王跋称:“支公养马,爱其神骏,胸中未必无事在。”(32)支遁又好鹤,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杀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9)。  (32)《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引自《支遁集》。  (33)同注(9),,第一三六页。  (34)参见《佛教征服中国》,第一八五页。原文如下:“我们发现他参加神秘的迷信活动。他总在寺里留几匹马...

    张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862531.html
  • 论师的时代——对僧传中六朝义学论师的分析

    说者应如履剑,不贪利养,不惮劬劳,欲得灯传多於山寺,读经法事并为物轨,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此可名报佛恩也”(32);净影寺慧远,“勇於法义,慈於救生,戒乘不缓,偏行拯溺,所得利养并供学徒,衣盋之外片...三七九页上。(30)《大正藏》第五十册,第六九七页上。(31)《高僧传》卷二,《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三三五页下。(32)《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五三七页上。(33)《大正藏》第五十册,第四九二页上。(...

    蓝日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962532.html
  •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与发展趋势

    32] 这些材料无疑充分说明了印顺与太虚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思想分歧,而是“一脉相承”,“有所发展”。不过,说来也难怪,印顺一生所写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做的他...,有着极大的差异。太虚从中国传统佛学出发,是中国式的,印顺则从印度的空观精义出发,而归依菩萨慈悲的本怀,使出世入世统一,而非暂时的妥协。   [31] 《太虚集》,第222页。   [32] ...

    张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24562612.html
  • 佛教“空”义述评

    不生不灭”。龙树又说:“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32]这也是说业(因)是“不断不常”,业在未受报前相续存在,业必受果报...   [8]详见《成实论》,卷2,《大正藏》,卷32,253页下。   [9]详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1,《大正藏》,卷45,481页下~482页上。   [10]《异部宗轮论》,见《大正藏...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5762654.html
  •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阐释

    之种子虽本有而现行,智是始有也……无本觉之智,唯有本有之理”[32],唯识论并不承认有“本觉之智”,而只认可有“本有之理”,本有之理是指真如理而言,此一真如理的现行之真如智是始有的,是十地万行之缘所感...》,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653。  [31]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37下。  [32]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37下。  [33]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3596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