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tshan); ?因為沒有〔依他起性〕的話,〔雜染,清淨〕二者皆不存在; ?因為〔由依他起性之存在〕雜染可以被確認〔所緣〕(註25)。
...Philosophy in Chapter XXV of the Prajnapradipa" in Indiske Studier, Copen-hagen, 1984, p25~75。
(註5...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
-
,因为凡夫从无始以来的烦 恼薰习是不可能一时顿尽的,必须要“依今解悟,常觉现前, 勿令无明烦恼重起,是名因行。习气烦恼都尽,更不得与色尘 、境界重合,始名断尽”(注25)...Buddhism,的附录中可见到已整理过的本子。 (23)《大正》85,1273页中──1278页上。 (24)《大正》85,1272页下──1273页上。 (25)...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045386.html
-
答周益公第三书》,页二十六下。 [25] 《语类》卷十七,第三十三条。 [26] 同上,卷四,第十七条。 [27] 《语类》,卷九十四,第二○三条。 [28] 陈淳《北溪字义》,台北世界书局,...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对。师掷下拂子,奄然而逝。众皆愕眙,亟以闻悟。悟至,召曰:“祖首座!”师张目视之。悟曰:“抖擞精神透关去。”师点头,竟尔趋寂。[25] 倘若圆悟不知利用死亡的大好机会做更上一层的突破,他怎会耳提面命...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说的道理。例如宣说有车、有人等。(详见《大正 藏》卷25,页59,中~下。) (注 40) 引见《妙云集(14)?佛在人间》,页40~41。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145412.html
-
泄愤(注23),这是寺院 的住持们不能不加以注意的。第三,由于古代寺院对披剃的 小沙弥是先教儒书,再习佛典的(注24),虽然教授外学的老 师仍是年长的沙门(注25),但有士人在寺中读书,则这读书...课题之一(刊大陆杂志六十九卷六期 ,台北,民七十三年)一文页二八二—二八三。 (注 25): 同前注。 (注 26): 新嘉坡世界书局一九七五年版。 (注 27): 如今“庵”字专指尼众所居的...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345469.html
-
临终改悔之人”,而排除明知故犯、茍且侥幸之辈。[24] 十一、印公导师依经论中所述释迦与弥勒因地中的修行风格[25],而区别两者为“难行道与易行道”。此中净土法门,属于多集佛功德的易行道。如说: ...,对人对法,还是常人一样的颠倒,胡作妄为。这样的误解,不但不能勉人为善,反而误人为恶了。”(《净土与禅》,页五四~五五) [25] 印顺导师,〈净土新论〉:“弘扬净土的大德居士,都以龙树‘十...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545474.html
-
,道在“天”这一层次上,是以无为体,同时也是无名。无名,落在人事上,就是不尚名[25],此所以天人之际,是彻上彻下同一范畴的,亦即是所谓体用一如的[26]。就体言,是天是道是无,就用言,是无为之治,是...可参阅“魏晋清谈述论”一四页“天下大乱、民生疾苦、人思无为之治”一节。 [25] 不尚名,乃是不求虚名,著重实际功用。在何晏的思想里是一个很主要的观念。容肇祖的“魏晋的自然主义”,有一则话叙说他...
张曼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845479.html
-
终,不啻如金声玉振焉。”25 智旭以佛教尽孝更为彻底,然而,是否更为彻底乃取决于世界观,儒者并无佛教之世界观,佛教之言说对儒者而言无法形成知识认知意义,儒者亦难以否证,只有宋儒以鬼神魂魄之说笼统地...》《灵峰宗论》,卷六之三,〈放生社序〉,11173。 25 《蕅益大师全集18》《灵峰宗论》,卷七之四,〈建盂兰盆会疏 十六〉,11364。 26 在《宋元学案》《晦庵学案》的〈语要〉中有〈...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345534.html
-
诸根(昧钝)不利。”(注24) 戊二、与见至同类的“利根”菩萨(注25) 经云:“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 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 分<,行十力乃至...pai-lha dang(78b2);英:among men or gods(p.68) (注 25):同注廿三。 (注 26):同注二三。 (注 27):此句除什译本作:“具足善根,不失...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44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