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63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评吉藏的二谛论

    [25]  吉藏在他的著作中论述“于、教二谛”时,就时常出现把“空”与“无”视同为同义词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吉藏论著中到处可见,笔者在此仅举数例说明。首先,在解释什么是于二谛时,吉藏指出于二谛就是执“有...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251679.html
  •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革命”走向――兼论“人间佛教”思潮的现代性问题

    。惜乎其败,只能在其"菩萨学处"之后,承继着一个"人间佛教"的观念。(25)   幸运的是,人间佛教能够成为现代中国佛教界之共识,实乃中国佛教在自身改革层面上...法师年谱》第232页。   (25)太虚:《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太虚法师年谱》第232、241页。   (26)参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475页。   (27...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551687.html
  • 晚唐宋初天台宗在吴越地区的发展

    谛观来华,乃高丽应吴越王之请而派遣的,谛观至中国礼羲寂为师,留螺溪十年而卒,著《天台四教仪》一书行于世。25高丽国遣谛观来华前,曾诫以于中国求师问难,若不能答则夺教文以回;同时将智论疏、仁王疏、华严骨目... 黄运喜《会昌法难研究》,p94。  23 释志磐,前引书卷二十二,p246。  24 释志磐,前引书卷八,p189-190。  25 李能和,前引书下篇,p295-296。  26 李能和,前引书上...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佛学研究方法学理路之探索

    )之作用的分析与说明,[25] 亦可让人深刻体会到经典研习与广博通识的重要性。因为当一个人以焦点意识攻读某部经典时,精微的深思与开广之观照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转为某种支援意识,并增进了思想上的深度与...差可拟之。   [16] 参见蔡耀明2001:24-25。   [17] 对此等原则之详细说明,参见蔡耀明2001:25ff.。   [18] 参见蔡耀明2002:25-26。   [19] 参见...

    朱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1.html
  • 宋代天台研究序说

    二十问》反论之。此后,天台元颖撰《随缘征决》,嘉禾子玄撰《随缘扑》,非难知礼的《二十问》[25]继而起之,知礼门下净觉仁岳撰《别理随缘十门析难书》,总破继齐等三者的论说。由此总破则《十不二门指要钞》所...49,页207上)参照。   [24] 《十门析难书》(《续藏经》册95,页415右下)参照。   [25] 两者皆受智圆邀请,写过《指要钞》的反论。(《续藏经》册95,829下)   [26] 《请...

    林鸣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751742.html
  • 试析雍正在《拣魔辨异录》中对汉月法藏的批判

    [25]这段序言的重点虽然在于批判汉月的“全迷本性,无知妄说”,却也突显了雍正所犯的错误。雍正是从密云圆悟的《辟妄救略说》内容所节录的汉月言论来了解此“密汉之诤”,而不是直接从汉月的《五宗原》去了解其...,尤其涉及开悟境界之评语颇多,理论的辩驳也相当繁琐,笔者本文并非专为探讨此诤,故简而概述此诤之内容,著重在雍正对此事的批判态度与思想角度,以探究雍正认同密云圆悟而抨击汉月的因素。   [25] 《拣魔...

    释圣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3.html
  • 高效能的佛典研究资料管理模式

    。   p. 269  此种情况终于在中华电子佛典学会(CBETA)成立后获得改善。此单位目前正致力于《大正藏》电子化的工作,已发行第1~32册的光碟版。[25]此光碟版不但包涵校对严谨的藏经原文,亦...、南传上座部等。   [23] 如天台、华严、禅宗、净土等宗派。   [24] 台大佛学中心的网站(http://ccbs.ntu.edu.tw)便搜集了许多这类型的网站。   [25] March ...

    张琼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451745.html
  • 印顺法师之“人间佛教观”略探

    佛教界,可说无不赞同。但说小乘进化为大乘,那就释尊时代没有大乘了。这种言论,对于以大乘佛教国自居的中国佛教界,简直比核子弹还可怕![25]是的,《起信论》的作者与成立时间,确实是虚大师所在意的,而这也...人物。”作者曾在四十年代初,亲从虚老受学。台北,新店,圆明出版社,民国85年第一版。   [10] 见《华雨香云》p.339~340。  [11]《平凡的一生》p.24~25。   [12]《中...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印顺法师三乘共法与宗喀巴大师中士道的比较研究

    大师所立的名目。太虚大师最先在民国15年所讲的《佛学概论》中提出“世间二乘”(人乘、天乘)、“出世三乘法”(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佛乘、菩萨法”的三级次第[25],此时法尊法师尚未将《广论》译为...须学习彼等诸道(声闻道、独觉道)。”   [25] 参见太虚大师《佛学概论》,《太虚大师选集》(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1年),上册,p.52~53。   [26] 以上所引三级佛法的要义,见太虚大师...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即人成佛的人菩萨行

    性自尔”[25] ,这是本性空。“非常非灭”也就是缘起,如《小品般若经》,举如焰烧炷的譬喻,而说“因缘[缘起]甚深”。怎样的甚深?“若心已灭,是心更生否?不也,世尊!……若心生,是灭相否?世尊!是灭相...。   [20] 如《杂阿含经》卷45(1212经)(大正2,330b)说:“此五百比丘中,九十比丘得三明,九十比丘得俱解脱,余者慧解脱。”   [21] 《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192a-b...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85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