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初唐的弥勒经变

    历代名画记》[东京:中央公论社,1981],页49。)  31.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收录于《画史丛书》,第一册,页54。  32. [唐]段成式,《寺塔记》,收录于《大正藏》,第51册,...--  39.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页54。  40.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九六,收录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08册,页375。  41.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台北:...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145859.html
  •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

    ,是名念法。(别译杂187经)[15]   [7]《大正藏》册2,页54中。《杂阿含经论会编》(以下简称《会编》)上册,页263。 [8]《大正藏》册2,页143下。《会编》下册,页439...国际佛学会议,1997年7月。 [18]《大正藏》册2,页90中。《会编》上册,页402。     页54 四、三十七菩提分法的...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入菩萨行》初品补注(2)

    计数。(41) ───────── 38 《妙瓶》,页 53 。 39 《妙瓶》,页 54。 40 《大正藏》册 32, 页92 下;《台北版》册 37,页 52b。 41 《大正藏》册 32,页 93 上;《台北版》册 37,页 54a。 页66 ...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7.html
  • 日据时代台湾北部曹洞宗大法派的崛起

    54页 就死去,免得贻笑大方。觉公曾习武术,有轻功,见铁尺挥来, 一跃而起,非但不损肤毫,反而因此助缘而开悟。    万善老人虽不允;觉公师兄弟多人,...1927) 于台中州后里再为徒妙妹姊妹等建毗卢寺。”(注 53 ) 这两处尼寺,都是参加觉力禅师的佛教讲习会后,进一步促成建寺的。(注 54 )其中觉力还担任毗卢寺住持之职。这两处尼寺都分别成了台湾北部...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4.html
  • 缘起之“此缘性(idappaccayata)”(2)

    27页 “Imasmim sati idam hoti.”翻译成:“缘是有是。”(注53) 或作:“是有则有”(注54) W. Rahula 法师即译成公式:“When A is,B... (result) arises.”;────────(注53)《增一阿含》:“缘是有是,此起则起;此无则无,此灭则灭。” 724b。(注54)《增一阿含》:“...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045986.html
  • 就《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思想之演变(2)

    之言,疏文悬解,更无所隐,难可具陈。 (注 54 ) 由前述慧苑的判教思想及澄观对其批判中, 吾人可以看 出慧苑整个的思想乃是建立在... (53) 《大正藏》卷 36,页 16 下~ 17 上。 (54) 《大正藏》卷36,页17上。 389 页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2.html
  •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2)

    54) 中三品为持守戒律、没有犯罪的小乘人,下三品为犯 了罪的大乘人︰ 初定其人,粗分为三,细分有九。 粗分三者,谓上、 中、下。...(54) “种性住”为“六种住”之第一种住 。 有关“六种 住”,参见本文注 57 及图表一。 (55) 《观无量寿经义疏》,《大正藏》卷 37,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645997.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了“藏、通、别、圆”四教断惑之差别;于出假观时,也谈到“四教”出假层次不同之情形,此即是根性的次第。先以表格列出四教位次与所断思惑之比对:  (一)破假观   1、三藏破思位(破思假、入空位)[54] 1、三藏破思位(破思假、入空位)[54] 果 位 所 斷 惑 初 果 十五心(諸毗曇)、十六心心(成實論)見道 ...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大毘婆沙論》佛陀論之探討(2)

    无边,无迹由何往。[53]  这一段是《发智论》对于佛的描述,藉以阐明佛是“已断诸漏烦恼”而且没有人比佛还要更殊胜了,这是因为《发智论》之中解释佛的一切种智之相,[54]并且也指出佛己是断除了所有的漏...54] 同上《发智论》对于上一段的偈颂内容解释如下文:“(1)胜已者:谓诸烦恼已断遍知。彼有复胜、有不复胜;谁复胜,谓已断烦恼后还退者。谁不复胜,谓已断烦恼不复退者。(2)不复胜者:简异复胜。(3)已胜...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1.html
  • 《法苑珠林》所引外典之研究(2)

    150.太上清淨消魔寶真安│ │ │散佚 │ │ │ 志智慧本願大戒經54│ │ │...》 ,作者俞希,字益期。不知《法苑珠林》引「俞益期 箋」者,是否即為俞希。 (54)自書目155起至174止,屬道教經籍範圍,蓋多未載時代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646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