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体的身心境界来思维这个修行主体的存在情境问题,并以这个问题为一切现象世界问题的解答[[11]]。 就此而言,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本体论哲学问题所讨论的整体存在界的终极意义问题便转化为众生生命的理想境界...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367297.html
-
不同矣。”劳思光著《新编中国哲学史(二)》<大乘起信论之真伪问题>台北三民书局,一九九一年八月增订六版,页二七八。此实众生心与佛法身接轨之功夫理论与形上学问题交涉之义。 [11] 这样的义理型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467298.html
-
无象者不可。此从基本哲学问题研究进路之论于三教异同之考究也。 禅师接著比较佛家之言“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注[11]】之言无与老子言无之差异,禅师之释义是为一宇宙论哲学进路之诠释,以无明缘起为一切有为...两重进路>台北鸿泰出版社。北京华文出版社。 [11] 语出《维摩诘经》 [12] 参见《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三卷序论页五,劳思光著,台北三民书局。 [13] 我们对本体论术语的使用应即同于前辈学者...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5667354.html
-
! 南无大毗卢舍那佛! 回向: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众生。悉皆归正觉。不负佛深恩。 2000。11。5。 观音宗与传统净宗于大同中的小异 1 重视娑婆苦海。大乘倾向突出。 ...
和尚坡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0267359.html
-
佛教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载《中华佛学精神》,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利安,2002年:《如何准确定义宗教》,载《哲学研究》第11期。
李申,1997年:《论宗教的本质》,载《哲学研究》第...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1767435.html
-
铃木二郎:《我目击了南京的悲剧》,载《丸》第24卷11号,1971年11月。转引自前揭山内小夜子文。) 17日,大谷光照访问了中山码头。上海派遣军司令部野战邮政长佐佐木(元胜)在日记中记载了此地屠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0767611.html
-
高兴,这就是善事;让父母高兴,这就是孝顺。 10、精进不是一种刻意、一种勉强,而是内心里的一种欢喜、一种迫切,渴望能学、能修、能得到,每时每刻都不会忘掉。 11、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就没有意乐圆满;...
达真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2267681.html
-
713),亦作惠能,林有能所著《中国禅宗六祖慧能研究表微》中对“慧”与“惠”二字的辩析论证,偏重于前者。(《学术研究》,2006年第11期)被尊称为禅宗六祖,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
达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2467841.html
-
曰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11]可见时人对杨仁山之佛学的推重。 杨仁山慨叹晚清之佛教界“盖自试经之例停,传戒之禁弛,以致释氏之徒,无论贤愚,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3567851.html
-
还得追溯到厌先的几代祖师。早在石头作《参同契》时,便集中地体现了一个“玄”字,偈中的“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一,即巳明示其宗之一玄”了。讫于药山,则不但三11u语动用没交涉—,“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9456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