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29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宗教学从各宗教分出之过程与问题(下)

    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梵语译成汉语时,也一样面对“翻译”的问题。古译师以此缘故而整理出“五不翻”原则,亦即:有五种情形是不予意译,而保留其原音(音译)的。11    六、有关“宗教经验”与“神秘...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1868057.html
  • 释迦牟尼佛舍利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福胜寺塔发现地宫,在地宫中发现金棺、银椁及佛骨、佛牙、舍利等28刊:稀世珍宝。金棺内放“佛牙”一枚,“舍利”瓶内,还有馏金双龙银壶一刊:,彩色玻璃葫芦一仆,均为罕见之宝。  11、河南嵩山法下寺“佛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968067.html
  • 作为方法的印顺:问题意识、诠释效应及其它

    佛教界主流的教育系统是怎样理解和接受印顺思想的,但生性疏懒,只限于想法并未付诸实施,仅在与各地佛学院的法师和学僧的接触中,留心一些情况,作为将来调查的铺垫。11以下所言,卑之无甚高论,不过是一些零碎的...11 2005年七八月间,本人对国内八所佛学院的佛学教育状况作了初步调研,2007年6月本人又和两位同事参加中国佛教协会和本人任职机构联合展开的佛学院教材建设联合调研,在短时间内密集调研了15所佛学院(...

    宣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668194.html
  • 唐宋元时代贵州佛教述论

    ,不得不把中土的精灵崇拜与佛教教义结合起来。[11]晋代,此种风气更为流行,汤用彤先生曾明确指出:“自汉通西域佛教入华以来,其始持精灵报应之说,行斋戒祠祀之方,依傍方术之势,以渐深入民间。……晋世……... 3.黔北播州土官杨氏奉佛兴寺  黔北播州杨氏自其祖杨端(卒于902年)于唐乾符三年入据之后,遂世长其地,直至明万历年间。南宋初期,杨氏第11世杨选即大张佛教,兴修寺宇,移铜佛于观音院,聚僧招徒,...

    王路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0368275.html
  • 魏晋玄学与佛教

    冀县人)。生于西晋永嘉六年(312),卒于东晋太元十年,即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参见《高僧传·道安传》)。道安“家世英儒”,7岁读书,11岁出家,后受具戒,游学四方。先至邺都,人中寺,事佛图澄为师。...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668395.html
  • 文白对照《清凉山志》(2)

    叛逆尔朱集团起家,最终当上了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控制了北魏政权。接着他走马灯般拥立了几任傀儡,最后一位是11岁的孝静帝元善见。永熙三年(534),高欢挟天子从洛阳迁都于邺城(河南临漳县西南),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268400.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五)

    发心也犹如添加薪柴以让火势更加旺盛炽然,这是由于菩萨长久积极实践六度四摄,从事自利利他之事,而使菩萨行的果德依之达到最究竟的如来境界。  譬如:火11藏,檀波罗蜜相应。发心亦如是,以财周给亦无尽故。 ...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268457.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六)

    中阿含》卷三十九〈婆罗婆堂经〉以刹利、梵志、鞞舍三种姓的出家者为沙门种11。《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下则阐明在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罗及沙门中,以沙门为最尊最上。12此更强调在四姓以外,另有...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268458.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七)

    涅槃门。”11此说明凡夫所得五通与佛道所得通力的不同。  由上述可知五通之内容,且欲成就菩萨五通,须修四根本定(又称为四本静虑、四根本静虑、根本四禅)。此定是指色界四禅定中,与未至定(又称未到地,或...

    慧沼大师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468460.html
  • 《劝发菩提心集》讲记(八)

    性离生之义。但因“见道”为其初,意义较为偏重,故成为“正性离生”的异名。  真谛译的《部执异论》称“正性离生”为“正定”10;《十八部论》则称为“离生”11。新译家大都称为“正性离生”,有时则称为“圣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056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