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渍染颇深,故其修持是以道为法,治世则以儒为本的。 又,葛洪认为富贵只可以逐渐获得,而不能立即便得到,且当富贵离开时也挽留不住,“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31] ...台湾大学文学院《文史哲学报》第28期,1979。 4. 陈飞龙著,〈葛洪年谱〉,《国立政治大学学报》第41期,1980。 5. 王宗昱著,〈评葛洪论儒道关系〉,《孔孟月刊》31:5,...
彭慧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8.html
-
华严经第四如来名号 品,大正9, PP.418-420中;新华严经,大正10, PP.58-60 上;摄大乘论释第十五,大正31, P266 20.见于大般涅槃经第三金刚身品...参阅法华经忧波提舍卷下,大正26, P.9 26.参阅究竟一乘宝性论第三,大正31, P.828 27.同(24)注 28.参阅大般涅槃经第三十四,大正12, P.567上 ...
张 瑞 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946205.html
-
12) 大正藏七,1019 页下。 (13) 大正藏七,1020 页上。 (14) 大正藏九,31 页下。 (15) 大正藏九,37 ...放逸?必须“依经、依律、依法。” (30) 对于不放逸 的方法,最好还是持戒,故有偈云:“念无放逸,比丘戒具 。” (31) 到了《大般涅槃经》的〈分别邪正品〉,便要求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446264.html
-
则有二古本,实 无可疑。”(注 15) 参阅同上书、卷、页16。(注 16) 同上书、卷、页24。(注 17) 汤用彤先生主此说。参阅同上书、卷、页31:“牟子所传,虽 有...佛这两个阶段都不是“直接的”。 2.我这篇不算太长的论文解决了中国佛教史上两个大问题:佛教是什么时候传人中国的?通过什么渠道?但兹事体大,还要进一步研究。这有待于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注 31)...
季羡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646283.html
-
; Samdh(L) p.90f; 野澤靜證 (1957 ,206,n.2) (註 3) 大31, 138b15ff.:《攝論 ( 世 )》(H) 大 31,...31, 339a2f.)「此住現前分明 見故,彼憶識所見暗昧,此現前住所見分明」。 (註 7) 大32, 413c19ff., Vism 125, 18ff....
釋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746299.html
-
(注 30):见前注一八引书,39a6。 (注 31):见附录,经文19。 (注 32):此句除什译本作:‘若减一劫’以外,余译本均作‘若一劫余’。见附录,经文20。 (注 33):见... 38):见附录,经文28。 (注 39):见附录,经文30。 (注 40):见附录,经文31。 (注 41):见附录,经文38。 (注 42):见附录,经文40。 (注 43):...
陈玉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0946318.html
-
厌恶的反应。所以,如医生确定为脑死,接近死亡,那末移动身体与分割器官,对病(近)死者是没有不良后果的。[31] 印顺导师从唯识学的教理去判断,在“脑死”的情况下,身体部分变冷,此时虽有微细的末那识与...《成唯识论》卷3:“又契经说,寿暖识三,更互依持,得相续住。”《大正藏》册31,页16。 [29]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印光大师全集》册3(台北:佛教出版社,1967年),页1539。 ...
林其贤、郭惠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846340.html
-
105 页
禅师以菩萨有违难之戒,圣人存游方之旨,乃随缘应感 ,西至京师,止化度慧日二寺。(注 31)
文中的前两句话,是《碑...学者且为宗师。(注 36) ─────────── (注 31) 同上,第15行。
(注 32) 《宋高僧传.神会传》称︰“会......所获财帛,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346466.html
-
涅槃。”南传相当的 《 S.56,31 Simsapa (申恕树经)》经句如下︰
"Etam hi bhikkhave atthasamhitam, etam adibrahmac -...bhikkhu )现世得证涅槃的比丘)”。唯有 于人间现法涅槃者,才得善利,究竟善趣。(31)
(二) 法是实用
前面提到如来说法,首要为法饶益、义饶益、梵行饶益; 从闻法、思法、修法, ...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0746570.html
-
的。智顗说: “地狱一界尚具佛果性相十法,何况余界耶?地狱互有九界,余界互有亦如是。”31 按照这种“十界互具”的理论,既然“地狱一界尚具佛果性相十法”,那么,同样也可以说佛界亦具地狱界性相十法。... 《法华玄义》卷二上,《大正藏》卷33,第695页上。 30 《摩诃止观》卷五上,《大正藏》卷46,第52页下。 31 《观音玄义》卷下,《大正藏》卷34,第889页上。 32 《天台传佛心印记...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54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