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理,万世一揆也”。[73]
在《起信论》中,众生心“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74],而且,“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卷三十四第422页。
[72] 《杂著》,《陆九渊集》卷二十二第273页。
[73] 《语录》,《陆九渊集》卷三十四第405页。
[74] 《大乘起信论》,《大正藏》第32卷第...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种种[72],都代表了一种制度化的努力,也可以看出是对日本寺院制度的模仿。[73]可是,对这种革命性的变革能接受的人并不多,因此,实际参加第一次开会的人只有永忠、开照、心正、圆融、开证等,出席人数并不...章程(草案)》,收在《慈恩拾穗──宏法寺开山二十周纪念》页174~176。 [73] 按:日本的佛教各宗派有管长制度,每宗一人,是1872年11月才设置的。1886年,更进一步确定了神道和佛教各宗派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560057.html
-
73] 1.菩萨戒的本质特性与功德利益: 自性戒为戒之总相,即言菩萨戒的四种功德:“从他正受、善净意乐、犯已还净、深净专念无有违犯。”(大正卅,页五一○下)依于此四者,能生惭愧而善防护尸罗,...[73]以下<戒品>之引文以汉译文为主,其出处为大正藏卅册(玄奘大师译,《瑜伽师地论》卷四○~四一)。 [74]依上述所说传承瑜伽戒的不同,有关其轻罪的戒目并不同。但皆依于同源则可确定。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160064.html
-
十善,便谓不邪,若对出家男女说十善,也会交待受持不戒。(注72) 以十善作为菩萨戒,有其包容性及弹性,故在许多大乘经论中,喜以十善为菩萨的尸罗波罗蜜多。(注73)在瑜伽唯识系的诸论典中,也以十善列为...142。 (注72)参考本文第七节十种经论资料对照表中所列《寂志果经》及《七弊宿经》,均将十善的不邪,说为不。 (注73)?八十卷《华严经》卷35离垢地(《大正藏》卷10,页185)。?十地经》卷...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460068.html
-
和合修。另在《大智度论》卷93,更说到菩萨在临命终时不耽著于禅定且能够退出禅定,这是由于菩萨此时以忆念欲界五欲事所至。[73] 又《大智度论》卷38云: 问曰:若随初禅生有何方便? 答曰:虽生而...纂要刊定记》卷4,大正33,199c10。 [21]《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73,大正27,377b5~6:“后三静虑无眼等识,所以者何?无寻、伺故。眼等五识恒与寻、伺相应起故。” [22]唐,法藏...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谓慧沼“少而警慧,始预青衿,依于庠序,诵习该通。”(第73页)又如,该用“惠”字的时候,卷二三《息尘传》说观音菩萨“或施牢狱人食,或赈惠贫乏,或捐幡盖于净明、金藏二塔。”(第592页)卷二七《法藏传》说...
普 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960183.html
-
相通释》卷3,第75—76页。 [7] 《佛家名相通释》卷7,第794页。 [8] 《佛家名相通释》卷7,第766页。 [9] 《佛家名相通释》卷3,第73页。 [10] 五眼之说...
贡华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4660268.html
-
自本性流露则为圣贤,就是菩萨! 71、能受天磨乃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72、丈夫当有冲天志,安可作兔草底行。 73、一透龙门云外望,莫作黄河点额鱼。 74、玄珠自朗耀,何须壁外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260330.html
-
,第130页。 [24] 《祖堂集》卷三《休让和尚章》,第72—73页。 [25] 《祖堂集》卷十四《江西马祖章},第260页。 [26] “伕疣”应意为“愆尤”。“俗”是“愆”的俗字。《...
斋藤 智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5060447.html
-
余。《次第禅门》之第五章的简法心和《摩诃止观》之第五章偏圆相同,依浅深的各种禅法,教其简别邪正、大小、偏圆而不错误。此之三章所说完全同一旨趣[73]。《次第禅门》和《摩诃止观》在结构上如出一辙,这种...的划分,佐藤先生为“18—31岁”,而慧岳法师则为20—30岁”。试问:大师自18岁出家到20岁受具戒之间,难道不在修学吗?故今从佐藤先生,参以慧岳法师。 [23]参见《天台大师 研究》73页。 ...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16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