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妙离世间 思惟十圆满(一)
嘎玛仁波切:妙离世间 思惟十圆满(一)
具足了八有暇之后,还要具足十种修行条件的圆满。「十圆满」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五种自己必须具备的圆满,称为「五自圆满」;一类是五种他人给予自己的圆满,称为「五他圆满」。
一、五自圆满
是指得到人身、具足五根、生在有佛法的中土、业际无倒、对正法有信心。这些都是自己必须具备的修行条件。
1.得到人身
投生为人,是能修行佛法的重要条件。也许有人会以为生在天道比人道好,但其实天人也不是很好的修行容器。因为在天界的生活过得很好,没有感觉到痛苦的存在,所以也就没有想要出离之心。如果没有理由和动力让自己想从所在之处出离,又怎么可能想要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呢?尤其就修行而言,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能成为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等等别解脱戒的法器。
此外,如果没有得到人身,虽然三恶趣之中最好的是旁生,但即使是被人们认为非常珍贵的动物,受到人们的宠爱,假设现在它们冷得发抖,你给它火柴,要它去点火取暖,它们是无法听得懂的。如果连最简单的一般生活学习,它们都没有办法体会的话,就更没有足够的智能,可以理解任何佛法的意义,你要教它们解脱的方法,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身是可以依赖修行的最佳根器。得到人身就是修行「所依」的圆满。
2.五根俱全
身为人,如果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没有问题,修法就没有基本的障碍,称为「根功德」圆满。
3.生在中土
佛法所说的中土,一般是指印度境内佛陀一生中到过的地方,包括出生、成佛、转*轮等地,都称为中土,其它的地方都是边地。广义来说,佛法所说的「中土」和「边地」,并不是指世界的中央或世间的边缘,而是只要有佛法流传兴盛的地方,就是中土;佛法不兴的地方,就是边土。只要想学佛者有机会学到佛法,那么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土。
中土是会转移的。以前从印度转移到西藏,唐朝以前也从印度转移到汉地,现在辗转到世界各地,在印度反而几乎不存在了。目前印度的佛法,除了一部分是印度少数民族自古保留下来的之外,现在佛法能兴盛的最主要原因,反而是西藏人在这几十年重新传回去的,所以现在印度有比较多的密乘信仰者。当印度佛法没落时,在汉地、日本、西藏、缅甸、泰国等佛教兴盛的地方,都可以称为中土。
在你们这里,很多人念佛时常常会发愿说:「希望我往生以后,马上被阿弥陀佛接引至西方极乐净土。」西藏人在发愿时,也会说:「希望来世往生到西方净土。」但是,西藏人还会加上一句话:「假使没有能力往生西方净土,希望来生投胎到不是很富有,但也不贫穷的中等人家,可以做一个修行者,并且连接善因缘修行,直至成佛为止。」因为生在过于富有的家庭,可能需要继承家业,或是生活太过舒服,不会想要投入修行。但是如果生在过于贫穷的家庭,连基本的温饱都有问题,除了前世已经修行得不错,同时也发了强烈善愿的人之外,也不太可能修行。
因此,我们也要常常祈祷,帮自己祈福,希望有好的因缘能连接正信的佛法。这样的发愿很重要,因为这是连接下一个重要善缘的因。就像你们常常称我为活佛,其实我不觉得自己是活佛。当然,人世上应该有活佛,像释迦牟尼佛,是活生生的佛。可是现在所谓的活佛,我认为是「发一个善愿来到世间,连接他前世的因缘,来为众生做事情的人。」学法或信仰也是一样,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尽量发愿,连接善缘。如果善因缘能连接下来,暂时就能具备暇满人身,我们才可以继续学习佛法。
如果生在边地没有正法的地方,就不能听闻到佛法。所以生在中土,是修行上「环境」的圆满。
4.业际无倒
业际无倒,就是身、口、意和善业相近,没有犯五无间等罪过,也没有不好的因缘,让我们做违背正法的事,例如生在猎人之家。我们现在都充满了虔诚心,但是如果只有虔诚心,却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也无法有正确的信仰,这样的虔诚又有什么用呢?甚至可能会因为对于邪道虔诚,而造作了很多恶业。所以我们具足善因缘,能修行正法,这是「意念」上的圆满。
5.正法生信心
就是对佛法有信心。我们不但有缘生在中土,最重要的是目前佛法还没有消失,让我们有机会学习。虽然佛法的传续有兴衰起落的过程,但对我们而言,刚好是处在佛法的言教和证教都还存在的阶段当中。言教,是讲解佛法的内容和方式;证教,是将所学习到的内容实际去印证。因此,我们要去思考所听过的言教,是不是真的在自己身上实践,自己是否有如法去修行。如果能这样做,就是实修,就是证教!
如果遇到佛法的因缘,还不能产生正信的修行,反而对世间鬼神及外道的教法,深信不疑,那还是无法究竟脱离轮回的痛苦。因此,能了解佛教真实教理,又能对正法生起信心,依循正法而如实修行的,才是真正学佛法的根器。所以,「正法生信心」是五自圆满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这是修行上「信心」的圆满。
拥有了这样的五自圆满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五自圆满的难得,并因自己能拥有这样的圆满而生起欢喜心。讲解这些道理,并不是把理论说给大家听听而已,你们听过以后,自己要好好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呢?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这些道理,但是却常常会忽略掉。就像我们曾讲过人身难得的种种,你们听闻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有没有再去思惟为什么人身难得呢?如果没有将听闻过的佛法一再地思考,并用在自心上面,那么,听过的法很快就会忘掉了,而珍贵殊胜的佛法,对我们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